之前有一篇文章(熱島效應常態化 太陽能絕對不是乾淨能源!/馳品設計執行長 許耀升)曾討論到了"太空太陽能"將有希望能成為台灣新護國神山的可能性!
過沒幾天國際新聞就發佈了"太空太陽能"將具商業效益的新聞:內容指出英國太空人皮克(Maj Tim Peake)樂觀表示,隨著技術成本降低,人類在太空架設太陽能電廠的日子指日可待。皮克是ESA第一位登上國際太空站的英國籍太空人。《衛報》報導,他在一場技術研討會上指出,太空太陽能發電已「漸漸變得可行」。太陽光電最大限制就是陽光,黑夜、陰雨天或霧霾都會令光電廠的經濟效益大幅降低。但將光電板放上太空,幾乎就能保證源源不絕的太陽光電,這件事並非夢想。
這使得最近大家在討論的台灣綠能發電不穩定因素完全獲得解答,只要台灣擁有了"太空太陽能"技術,台灣將再也沒有缺電的問題了。
熱島效應常態化的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台灣其實擁有成熟的太空設備發展實力,目前在低軌道衛星上也擁有不少實力強大的廠商,只要台灣願意向太空太陽能投入大量研發人才及資源,"太空太陽能"將能成為新的護國神山。
他提出太空太陽能必定是世界各國相互爭奪的戰略產能之一,而任何優先去開發它的國家,極有機會成為規格上的領導者。而"太空太陽能"科技的電力傳輸,除了用微波傳送,也能發展電子束流傳送、重力浮力、電子躍遷…等等技術,不知大家是怎樣想的呢?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