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人才培育止步不前 教團籲:教育舊瓶不能裝新酒

講到這個就要扯到教改了
教改到現在,真的是成果沒有,但是學生哀聲載道
隔壁鄰居的媽媽,一直在跟我抱怨孩子念書壓力很大
好像比我們以前更大

什麼都要學又要多元?要說要國際競爭力~
感覺這個國家的政治人物或是候選人
沒有幾個人是真的在意孩子們的教育.....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1022001954-260405?chdtv


會快速變遷,但人才培育速度與方式似乎止步不前。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今(22)日舉辦焦點座談會,多名學者認為,新世代關鍵素養包括數位素養、民主素養、全球素養等3項,未來需要的人才與當前制度明顯存在著差異,教育制度應改變調整,如果只是舊瓶裝新酒,必存在著標示不符等問題。


黃昆輝教授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黃昆輝在致詞時表示,社會各領域都需要人才,但社會在變遷,在全球化、民主化、科技化的社會發展趨勢下,對人才能力已有不同定義及要求,因此新世代也要有新教育培育人才,在教育制度、內容和方法不斷創新,而且力求永續,「如果教育固守舊制,豈不是舊瓶裝新酒?」發展科技教育、公民教育、國際教育3大重點,能夠有效幫助新世代獲得關鍵素養。

總統府資政陳博志認為,酒類好比人才,新酒就是在職班的問題,在職班有其用處,但一定與正規班不同,現在標示、要求內容都一樣,可是在職班的開課本質根本不是要學理論,也不一定是要用相同的考核方式,導致亂象頻傳,形成新酒卻用舊瓶裝的狀況,產生產品標示不符等問題。因此,在職專班不該用同樣的要求、同一種學位證書標示。

考選部政務次長李隆盛指出,新世代人才應該具有批判思考能力、英語能力。新時代的教育必須要提供能包括跨領域學習、知情學習、體驗學習、整合科技等技能。在國民教育階段應思考因勢利導,落實素養導向能力。而正規、非正規和非正式學習管道可多元混成,並有國家級的採認工具。

靜宜大學終身榮譽教授黃政傑認為,目前整體環境有幾個問題,包括行行出狀元的觀念沒落實,其實教育的功能不能只光靠學校,企業、家庭都可以協助培養人才,因此社會終身學習架構有待建立完整,同時還要加強全人教育教出素養、軟實力等方面,讓教育、學校制度鬆綁,避免課程僵化,以此改進人才培育、改進數位學習、貫徹素養教育。

黃政傑還提到,日本京都橘高校吹奏部來台參加國慶演出引起轟動,「他們下午3點就不上課了,之後是社團時間」,相較之下,台灣學生的時間幾乎都花在課堂還有升學考試當中,「學校教太多、課程排太滿,競爭力卻不一定能勝過日本!」

亞聯資本管理顧問公司執行合夥人黃志遠說,好奇心、洞察力、夢想力、軟實力的啟發與培育,是新世代人才培育關鍵,期許我國教育政策要從學生在乎與嚮往的事情出發規畫,才能創造有「目的感」的人才培育。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主任方永泉說,教育的「舊瓶」應去除瓶頸,教育工作者本身思維要改變,除了人盡其才、適性發展,也要配合社會變遷與發展,甚至引領社會進步。
2022-11-02 1:24 發佈
拿橘高來比,我以前就讀的國中,因為校長的好大喜功,我們資優班的放棄學業全在搞這種全國競賽,每次都拿到冠軍,成就了校長後來高昇去當一所新成立的省立完全高中的校長,那個沒配套的年代我們那屆聯考全部吃土,犧牲學生成就校長啊。
我砲故我在
木製品

現在都這樣阿,強迫參加活動,待在學校時間太長,課程排太多

2022-11-02 10:18
棒流爪貴虧

人間道 強迫參加,除非你轉學,每次上課因為訓練變成班不齊老師不太想上(因為沒來的下回可能又要再講一次),幾乎都改自習。因為參加好幾種競賽,一個班拆成2266,很難有齊的時候,不是訓練中就是出去比賽。

2022-11-02 16:38
跟日本比嗎?
只要用日本的外勞政策
看看怎麼限制的

各行各業的狀元不就都出來囉對嗎?
Amberera wrote:
講到這個就要扯到教改...(恕刪)


人民太聰明 會造反的

最好是 黨叫你投誰 你就投誰

出了事 別要求官員切腹 先下這台 以後還有機會再上別台

五院院長都坐一遍 運氣好也許有可以做得久的

高官自己的小孩 就先送出國 免得學一些沒用的 還可以先鍍個金
耶穌的身邊 都是塔綠斑 真的好嗎
其實本土(島化)才是現在政府的主流
鬆綁,要準備的東西變多了。
荒謬
其實這也顯示現在政治的短版
沒幾個人在乎,教育方面的政策
smallbeetw

教育方面的政策就是 去中國化... 看看 國文歷史地理 就知道了...

2022-11-02 22:25
我反而覺得現在大家應該一下重視一下自己的語言
不過是中文母語、還是英日文都好
你看現在年輕人的語言程度錯字一堆
還有現在很明顯的跟國際接軌的腳步慢上那麼多
真心覺得台灣外文能力要再加油
slmjp

同意!!前幾天才看到廖裕德的政見是要注重雙語 其實我就覺得很可以

2022-11-03 0:18
可憐呀,台灣選舉走到了最後還是得靠抹黑這種骯髒的路數
認真提教育政見的人沒人在乎
只會整天再那邊吵枝微末節的小事
現在很多學校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教改是為了要破除菁英教育
但是
越改越是菁英教育
連技職教育都斷層了
然後
所謂的菁英很多根本能力也只有會讀書
其它的
呵呵呵..........
然後很多校長也只是為了討好長官再做事根本沒有核心思想
最後
只有表面工夫,說好棒棒就好
然後臉書po一堆,大家點讚就又好棒棒
真是歡樂
最後累的是基層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