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茲事體大! 故宮掏空危機 搶救蘭千山館

搶留國寶級文物!

繼故宮南院狂砸錢搞無人機等種種本末倒置的荒唐措施,北院竟傳出更為驚悚的瓷器破損事件。當國人看到照片中,3件瓷器支離破碎的慘狀,心都要碎了。但對老故宮人來說,還有一個更嚴重的事件,而且還有機會挽救,卻反而在此次的破碎聲中被忽略了。那就是故宮院長吳密察決定寄存故宮的文物期滿後不再續約,包括知名的「蘭千山館」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唐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唐懷素小草千字文〉都是無價之寶,價值遠勝過3件受損的瓷器

所謂「寄存」,就是民間收藏者將文物無償授權故宮保管及展出,但必須標示寄存者名字。這對收藏者是一種榮耀,既有鼓勵民間分享收藏的作用,也給予文物最完善、專業的保存,更提供觀眾多樣化的參觀內容,可以說是多贏的局面。既然如此,為何故宮決定不再接受寄存?

故宮對外解釋是因為庫房空間有限。這種說法難以取信於民。眾所皆知,耗資數十億的新故宮計畫,就是以擴充空間為主,尤其南院二館近日才開工,怎麼可能空間不足?就算真的庫房空間有限,必須清掉一些寄存物,也應該以文物的價值做取捨吧?

故宮新聞稿提到如果「寄存人有意願捐贈,則啟動藏品徵集程序審議。」難免令人懷疑,是否故宮有意藉此逼迫寄存者改為捐贈。其實蘭千山館文物自1969年寄存至今,已超過半世紀,歷任院長都續約,文物也曾出國展覽。換句話說,名為「寄存」,實與「捐贈」並無二致。據了解,故宮基層專業人員都認為應該續約,但院長吳密察獨排眾議,背後真正的動機令人猜疑。

假如蘭千山館文物真的退回所有人,又沒有捐贈給故宮,那就可能發生許多人最擔心的悲劇,民間所有人可能因無力保管或財務考量,最後拍賣了文物,讓蘭千山館的國寶分散流落四方,甚至被海外人士或國外博物館買走。故宮此舉不僅讓國人此後不能再見珍貴文物,自動放棄保護文物的職責,也會招來歷史罪人的罵名,吳院長卻對公共利益一點都不在意,民間收藏界已有人猜測,是否故宮故意放行寄存文物,好讓覬覦這批文物的人有機會入手收藏。以蘭千山館的文物價值,一旦出了故宮,必是收藏界爭奪的焦點

近日媒體紛紛爆料吳院長種種爭議極大的施政,且任內不到2年就損壞3件文物,創下故宮最慘烈的破壞國寶紀錄,吳密察不僅沒有辭職,連自請處分都沒有,也未向國人鞠躬道歉,現在還要把國寶級的寄存物掃地出門,為了避免吳密察「掏空故宮」,除了呼籲各界搶救蘭千山館的文物之外,也希望立委們盡快加強對故宮的監督機制,以免更多憾事發生!(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副研究員)
2022-10-31 14:00 發佈
YFLSS wrote:
讓蘭千山館的國寶分散流落四方,甚至被海外人士或國外博物館買走。故宮此舉不僅讓國人此後不能再見珍貴文物,自動放棄保護文物的職責


作者這段話說得極其到位! 故宮除了保存國家文物之外,還有一個重要使命,那就是"盡可能將無論國家或民間的珍貴文物留在台灣"的保護文物職責!

歷史上,故宮曾錯失將頂天級的大寶留在台灣,那就是乾隆最珍愛的三件寶貝(三希)其中兩件: 王獻之的中秋帖與王珣的伯遠帖

這兩寶的物主,曾想將此二寶半賣半送給台灣,但當時政府考慮太久,最後被當年中國總理周恩來得知,就下令即使財政再困窘,也要想盡辦法買下來!

最後的結局,就是台灣錯失良機,此二頂天國寶從此歸中共所有. 如果當年台灣果斷買下,乾隆三件心頭肉的三希,就全部在台灣了!

往者已矣,沒法重來. 但如今故宮要民間拿回重量級珍寶,若藏主願意將寶留在台灣,那是萬幸! 若藏主將寶轉存他國博物館,或甚至出售寶物至國外,那就是台灣文化界的重大損失!
木製品

應該也要國際上知道民進黨的作為

2022-11-01 13:55
YFLSS wrote:
給予文物最完善、專業的保存,更提供觀眾多樣化的參觀內容,可以說是多贏的局面。



館藏受損,這鍋故宮要背,該懲處的要懲處,該改進的要改進。

我是不清楚寄存文物的保存成本與展覽價值哪個高。

但文物的價值通常是隨著時間而增加,這是因為保存成本高昂。

用國家的錢,幫私人文物保存,不覺得哪裡怪怪的嗎?

再者,故宮的保存能力這麼差,我是建議不要長時間保存私人文物,不然到時候國賠賠不完。
YFLSS wrote:
搶留國寶級文物!繼故...(恕刪)


這些東西在塔綠班眼中只是錢,不是寶!
按照某些人的論點
這個不該屬於台灣的國寶
所以不需要續約保存

--------------------------------
按民進黨的去中國化
可能故宮也可以廢了
台灣歷史才多久......是有多少可以保存
我想到一個問題
去年不是說故宮要改隸文化部或是轉型成行政法人
現在是什麼情況?好像查不到
如果故宮轉型成行政法人,那館藏文物算誰的?
如果故宮對文物損壞不追究也不要求賠償的話,怎麼辦?
jianchan88 wrote:
但文物的價值通常是隨著時間而增加,這是因為保存成本高昂

拜科技之賜,文物的保存成本並不高

書法類的珍寶,收捲之後,保存所佔空間很小. 以天下三大行書之一的蘇東坡寒食帖為例,收捲後裝入收藏盒中,所佔體積不到15cm*15cm*50cm

現代建築耐震力強,晶片微控制溫度溼度的能力簡直小菜一疊. 氮氣,惰性氣體防氧化處理更沒有太大難度. 上述這些技巧,在古代是沒法做到,但以現今科技而言,都是小菜而已!

書畫類收藏,向來是故宮的寶中之寶,是其他國家大博物館與重金買家的垂涎之物.盡力保留尚在台灣的珍貴文物,是政府的職責,無論此物所有權是政府或民間
jianchan88 wrote:
我是不清楚寄存文物的保存成本與展覽價值哪個高。

但文物的價值通常是隨著時間而增加,這是因為保存成本高昂。

用國家的錢,幫私人文物保存,不覺得哪裡怪怪的嗎?


沒足夠價值的根本也進不了故宮

文中的那兩件 - 無價

故宮不續約,擁有者只要 "因故" 保存不了而賣掉,

這金額賺一攤可以整吃幾年。
jianchan88

擁有者 也可以因故 不續約,故宮還是留不住文物。

2022-10-31 14:44
YFLSS wrote:
盡力保留尚在台灣的珍貴文物,是政府的職責,無論此物所有權是政府或民間


但是萬一收藏家不簽約,這話是空談。

以留住文物為前提,我是建議故宮可以訂出寄存的費用。
但只要持續寄存,費用可以掛帳,若捐獻給故宮則一筆勾消。
若有展覽則可以抵扣費用。
toxin0702

特殊文物人家無償給你展覽已經很好了,還要寄存費用.....。現在是人家無償給予收藏,故宮主管不要續約

2022-10-31 16:14
我猜民進黨可能要將他們自己的國寶放故宮
民進黨三寶那麼多....不留一些讓後代景仰
說不過去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