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說的秘密!房價組成結構一次拆解建商愁淪加工業

記者陳筱惠/綜合報導
房市高漲,預售屋市場熱度高,本應是滿面春風的建商,卻也出現哀鴻遍野的聲浪,在土地、營建成本、工資高漲下,近年營建業又面臨缺工、缺料的大環境,成本堆疊讓房價無法趨緩,實際上背負房價推手的建商,真的有賺到流油嗎?

以中台灣地區蛋黃區來說,假設一坪土地價格為60萬元整,土地建蔽率50%、容積率120%來說,要蓋一棟地坪40的透天,土地成本為40坪X60萬元=2400萬元。

容積率120%來換算,40坪土地可以蓋到48坪建坪,再加上陽台、電梯空間、機械室等,以總面積75坪來計算,建蔽率50%來計算約莫可以蓋3.5層樓。

以台中透天現況營建成本低抓16萬元來計算,75坪X16萬元=1200萬元,光是土地與營建成本,總金額就達3600萬元。

建商的販售期,不論是請代銷業者或是自行出售,管銷成本以最低15%計算,3600萬元X15%=540萬元,再往上加來到4140萬元,而順利銷售出去,也須負擔房地合一稅,業界普遍回推為售價的4~5%,以4%來計算,又多了165.5萬元。

現在缺工缺料影響真的很劇烈
先不說大建商畢竟人家資本雄厚
很多小建商根本請不到人咬牙苦撐
交屋一延再延
房價一漲再漲
到底是誰助長了這種風氣?
真希望政府除了調升利率外
還可以有抑制物價上漲的配套措施
如果通膨失控那才可怕吧?
2022-05-04 13:47 發佈
這兩三年買的土地,光養地成本就不划算啦,但是缺工缺料又找不到工人找不到料蓋,也只能先放在那,怎麼想其實都是虧錢
營建成本真的漲得嚇嚇叫 鋼筋水泥混凝土漲價都是2 30%
建商利潤本來就不高,加上土地成長又飆漲,利潤真的有10~20%就該偷笑了,除非你是很早以前買的土地,那才有賺頭
就土地成本高升加上缺工缺料影響 我也希望政府多關注民生一點
臉書社團也有人在討論建商到底賺不賺的多,答案是只有大建商撐得下去,大建商賺10%還是賺,但小建商可能一虧錢就倒了,那邊的討論真實多了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