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壁棚的板上有人分享了中研院開發人工固碳循環的新聞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46922126.A.D30.html
下面網友都說台灣之光
"由中研院院長廖俊智 帶領的團隊 在固碳方面有大突破
開發出人工固碳循環技術,可超越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
該研究團隊設計出一個比光合作用更有效率的人工固碳途徑。首先,為解決植物固碳酶也會與氧結合的問題,他們選取2種不受氧氣影響的固碳酶,再加上19個微生物酵素(酶)共同組合而成,排除「光呼吸」作用干擾。此外,此途徑只利用微生物體內的酶,而不使用整個微生物,故能不受植物細胞生長期限制與呼吸作用影響,打造高效的固碳效率。
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多種常見的化學先驅物(acetyl-CoA、pyruvate及malate),可用來製造多種化學原料,取代石化產品或藥品、食品。"
就突然想到之前看到永豐餘學院的院長何壽川提出的「醣」經濟
何壽川也曾經和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上過訪談
在想法上是不謀而合的
而這兩個研究有一個差別
就是研究產物使用的方向
「酶」在中研院的研究下是往食品、藥品等方向去研究
「醣」則是朝取代石化工業原料的方向去研究
但這兩者卻也有相似之處
都希望從生質能中找到能取代石化的物品
最終目的都是要減少碳排 同時也可以增加碳匯
既解決日益嚴重的二氧化碳問題以及能源短缺的問題
這種專業的研究 使人敬佩阿
不知道大家對於固碳循環跟醣經濟有什麼看法?
轉換只要4小時(傳統要20到30天)
純度直逼天然氣 純度80%
發電效率達40%以上
也有減碳功效的優勢
https://reurl.cc/DdQVzR
透明雨滴 wrote:
在隔壁棚的板上有人分(恕刪)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20124fin005/
永豐餘靠廢料煉金
這篇可以看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