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曾經相信!
十多年前,兩岸交流的大門剛剛重啟,有家大陸媒體的一期封面故事叫《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彼時,很多人還沒游完內地的大山大河,卻都想著去台灣,去看阿里山、日月潭。和很多帶著美好願望的民眾一樣,大陸記者葉青林也懷著這樣的心情,開啟了他為期十年的採訪報導之旅。
十年來,他每次駐臺要待上大半年,他製作了上千條新聞,他用真誠與善意,走遍大街小巷,努力發現這片土地的美,傳遞正能量。然而,直到一雙「臺獨」巨掌的出現,讓葉青林不得不停住腳步,他記錄「美」的畫布也被塗上了一片烏黑。
2018年年初,台灣花蓮地震,災難發生,大陸第一時間伸出援手,但台灣卻以日本擁有高階生命探測器婉拒,可日本救援隊到達現場,又拒絕進入。日本人說,「下面太危險了,我們不下去。可以找一個安全的地方,教你(台灣)操作儀器。」

2018年2月6日23時50分,在臺灣花蓮縣附近海域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圖為花蓮民眾在體育館避難。(VCG)
當時記者葉青林就在救援現場報導,他問台灣的救援隊長,台灣沒有生命探測器嗎?對方回答,當然有。救援結束時,葉青林不無感慨地說,「假如大陸的救援隊在現場,一定會進去。」
事後,葉青林把這段對話發到了個人臉書(Facebook),此言一出,島內有人說他講風涼話,還有人說他破壞臺日關係,葉青林成了眾矢之的。哪怕他的新聞有聲音有畫面,陸委會仍要其撤文,但葉青林不為所動。
2018年6月,原本計畫要報導花蓮強震後重建情況,葉青林申請赴臺卻被拒,陸委會回應,「政府尊重並保障新聞自由,但絕不容許陸媒記者以製造假新聞方式,散佈不實言論」。
事實上,葉青林的報導有錄影為證,只因他是大陸記者,展現同胞之愛,才讓很多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人惱羞成怒。
如果類似的生命探測器台灣都有,大陸當然也有,這不是救援工具的優劣問題,是要脫中謀獨,才把同胞互助行為都扭曲成了低階的「蓄意併吞」。
因此,台灣每一次天災,必有政治人禍,就像當年莫拉克風災,大陸捐助了最好的組合屋,也被抹黑甲醛超標一樣。
至於臺日關係如果能被一個大陸記者破壞,那這樣的關係到底是堅不可破還是不堪一擊呢?
其實,那次花蓮地震,那個倒塌的飯店裡死得一半人都是大陸客,都是為了看「最美風景」沒命的,那句「假如大陸的救援隊在現場,一定會進去」,是葉青林作為一個大陸記者的真情,縱使他不愛台灣,難道他也不愛大陸?
葉青林是第一批大陸赴臺記者,無論2008年張銘清到臺南被獨派推倒時,還是2016年陸客火燒車事件發生時,他都「逆勢而為」,極力行銷台灣人民的友善,他走訪過台灣超過300個鄉鎮和所有離島,他說相較政治,更願意發掘台灣良善的一面,讓更多的大陸民眾知道。

2018年6月27日,福建東南衛視駐臺記者葉青林,在臺灣政府拒絕採訪申請後,發表《台灣,不說再見》一文。(Facebook@葉班長說台灣)
然而,當有一條國族認同的黑線暗暗潛伏的時候,再美的風景也都會因為被人刻意挑動遭到衝擊與破壞,「臺獨」分離主義不只影響的是政治,更是島內經濟乃至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否則,一個擁有最美風景的台灣社會,又如何孕育出一個仇恨大陸的 「臺獨」政黨?而這條潛伏的黑線,不會因為彼此心照不宣的談笑風生化於無形,比起人文關懷,恐怕更需要拿出勇氣與決心面對。
葉青林的遭遇堪稱媒體奇景,這樣的遭遇何嘗不是40年來兩岸關係的一個縮影, 而台灣所擁有的最美風景,不正是曾經有許多和葉青林一樣的大陸人,帶著期許兩岸和平美好祝願來此,用欣賞「最美風景是人」的心境,去播撒和平的種子,即使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就像花蓮地震時所謂的日本高階生命探測器一樣魔幻。
葉青林說,即便經歷那件事,他仍相信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儘管台灣最醜的風景也是人,某一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