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郭子乾快60歲第一次當男主角 面臨「4萬換1塊」金融風暴
從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並由日皇裕仁命令台灣主權交給戰勝國中華民國開始, 一直到 10月25日 中華民國正式派員接收台灣, 這70天當中, 日本在台灣瘋狂印鈔, 70天內所發行的貨幣, 比過去50年總和的兩倍還多. 請注意, 是70天印鈔比過去50年全部印的鈔票的兩倍還多. (日本想惡搞的心理也很容易理解, 我得不到了就毀掉你).
這樣瘋狂印鈔的結果, 就是嚴重的通貨膨脹, 而且當時還是金本位, 日本戰敗離開之後自然不會以日本的黃金來擔保台幣的貨幣發行. 因此, 舊台幣在沒有黃金儲備, 又有超巨量發行的雙重夾擊之下, 瘋狂貶值, 幾乎成為廢紙.
後來是國府以大陸運來的黃金作為新台幣的發行準備, 並果斷地以四萬比一迅速回收大量的舊台幣, 阻遏了嚴重的通貨膨脹, 並且穩定住台灣的金融, 是 不 折 不 扣 的 德 政.
明明是不折不扣的德政, 怎麼會被說成是掠奪台灣人的財富? 所以按照台派人士的邏輯, 辛巴威人是全宇宙最有錢的人 ? 隨便拿一張鈔票出來都是10億起跳所以最有錢?
臺灣銀行券(日語:臺灣銀行券、たいわんぎんこうけん)為臺灣日治時期的流通貨幣
1945年(民國34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前後,物價嚴重上漲,臺灣處於嚴重的通貨膨脹[11]。臺銀持續加印無號碼鈔券,但最大面額百元僅有百元,已不敷使用。乃將日本流通的大面額千圓券鈔,空運來台,並經臺灣銀行背書,於8月19日流通上市。其本體為日本的武尊千圓券,於鈔票背面左加蓋印紅色「株式會社臺灣銀行」,右加蓋「頭取之印」,作為臺灣銀行的背書。1945年(民國34年/昭和20年)10月25日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11月8日省府宣告終止流通,為七種臺灣銀行券中流通時間最短者[12]。
廢止
1945年(民國34年/昭和20年),臺灣日治時代結束,進入中華民國時代。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委託改組後的臺灣銀行發行舊臺幣,以取代臺灣銀行券。
臺灣銀行券於1946年(民國35年/昭和21年)9月1日起與舊臺幣同等價收兌,共收兌34億4仟3佰70餘萬元;而該收回之銀行券,全數予以銷毀。
媒體會報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