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房價的推升,都是由政府跟財團配合拉高的,跟本是故意炒房,如果課空屋稅,以累進方式,馬上下跌

房價的推升,都是由政府跟財團配合拉高的,跟本是故意炒房,如果課空屋稅,以累進方式,馬上下跌...

房價的推升,都是由政府跟財團配合拉高的,跟本是故意炒房,如果課空屋稅,以累進方式,馬上下跌
王永慶:賺一塊錢,不是賺一塊錢;存一塊錢,才是賺一塊錢。我:存的不是我的錢,能花到的才是我自己的錢!
2021-08-20 3:48 發佈
BroadCast wrote:
房價的推升,都是由政(恕刪)

沒人會自己打臉搞通縮
一直印鈔炒通澎
讓百姓喜+薪
以這些物價與薪資當建築成本的房價
怎麼跌
想買新房就跟所有窮人一樣
乖乖的被房貸壓搾四十年的青春歲月
換間屋齡40年的中古屋來養老
自由市場而已,政府干涉的話就變成台灣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
首先要跟近平同志學習,我推薦這個網站

mindcry wrote:
自由市場而已,政府干...(恕刪)

所以房價也是(誰)歡喜做(誰)甘願受
別傻了,權和錢是一體,人民請自立自強⋯⋯
少壯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

好吃懶作是永遠買不起房的
dinnerxp wrote: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恕刪)

窮人為什麼變更窮?麻省理工經濟學博士:因為「買房子」

什麼叫空屋
南部北上工作那房就要被高價課稅然後賣給財團嗎?
建商才怕屯房稅
法人的屯房稅課一課
那些賣不掉的跟投資課的不就要被課稅會低價賣對嗎?
銀行存款的利率低於買房價上漲比率-持有稅率。
那你會去把錢存銀行?還是買房子放著?
同樣的,借錢來蓋房子的貸款利率,遠低於房價上漲比率-持有稅率,你會不會去借錢來蓋房子?

解決這個問題,要從銀行利率、房價上漲比率、持有稅率這三方面同步下手。

持有稅率提高是可以的,但目前房價的課稅基準本身就有問題,有土地稅、又有房屋稅,
導致一棟老舊平房的稅額,高於一棟新蓋好的大樓,這是整個稅制要改變的,包括稅基、以及稅率。

第二個是房價上漲比率,這個要去解決開發權許可制,以前只有建蔽率跟容積率管制,現在應該加強都市設計管制機制,有效控制建築商品的生產。
其次,土地增值稅、或者公共建設回饋機制要加強,簡單的邏輯,房價的上漲,來自於公共建設的投資,
而不是因為誰住過這棟房子,所以房價的上漲,應該以課稅的方式,在買賣、課稅稅基上,進行反映,
將漲價歸公,這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公平的地方。任何人試圖將房價上漲,作為財富收入的方式,
都應該被打壓,這一點是最需要做的社會改革。

但坦白說,你有一棟20年的房子,當初買500萬,現在市值2000萬,你打算賣掉賺1500萬,政府課稅課750萬,
你接不接受?
這個利害關係人是全部人民,不是單一哪個政黨、哪個執政者。
所以,我持悲觀看法,在台灣當前社會制度下,不認為這點做得到,所以,打壓房價,目前看起來無希望。

最後一個銀行利率,嗯,牽涉到放款利率,調高會影響其他產業借錢,
所以也不太可行。

---

現在房屋地價稅一年1%,一棟2000萬的房子,稅基大概會是在600萬,一般持有稅一年6萬元,自用只要1/5,也就是12000元,

你如果是建商,囤一下,漲個200萬,可以讓你囤很久。

但要調高持有稅,每年民眾要多花幾千、幾萬,這也不是很公平。

===

我個人建議囤屋稅可以改以稅基級距課稅,這個應該不難做,因為資料都已經電腦化,
只需要全國整合地方稅,改由中央統一課稅即可,
可以將台灣分為兩種區域,都會區跟非都會區,都會區稅基1000萬以下以現行稅率不變,1000-2000萬提高一倍,超過2000萬提高為3倍...持有5000萬以上者,課現行稅率5倍。
買得起超級豪宅者,不缺這點錢,可以避免建商囤屋。當然,人頭是個因素,這就要搭配贈與稅查緝, 10%的稅率在那邊,可以避免這個問題。而非都會區的稅基級距可以再拉高,就像農地不課稅的概念是一樣的。

然後同步調高土地增值稅,採持有年設級距,2年內交易的,課60%增值稅,5年內交易的,課40%, 10年內交易的課25%,20年內的課20%,20年以上的課15%。

避免土地房屋持有變成投資的工具。

不過這些都是想想,既得利益,不是只有建商,還包括所有房屋的持有人,
誰敢做這個政策?
講白了,就只有老天爺。

921那時是一個好契機,可惜沒做,再來,就要等一個更嚴重的災害。
西方大概也是在二次大戰後重建時去建立這套機制,不是隨時都能推動。
難度很大。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