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願意給世界前三高的獎金,是我寧願把經費給科技部,
資助大學,發展高科技,增加研究量能,日後產業化,增加台灣GDP。
奧運金牌雖然名氣大,但名聲也不是很好,像是朱木炎和陳詩欣的私領域有問題,
許淑淨可能服用禁藥,被奧委會取消金牌資格。

https://sports.ltn.com.tw/olympic2020/news/paper/1461241
重點項目 加碼至3000萬
台灣首面奧運金牌出現在2004年,由跆拳道名將朱木炎和陳詩欣在雅典奧運聯手寫紀錄,之後連三屆奧運皆靠著舉重,各拿下1金,其中舉重奧運名將許淑淨在倫敦、里約奧運包辦2金,成為台灣奧運史上的獎金王。
各國奧運獎金制度落差很大,亞洲國家較慷慨,印尼祭出74.6萬美元(約2088萬台幣)的金牌獎金,排名全球第3,位於中亞的哈薩克,金牌獎金25萬美元(約700萬台幣),緊追其後。
歐美各國則較重視「金牌養成」,奪牌獎金並不高,獎牌大國美國的金牌獎金僅3.75萬美元(約105萬台幣);上屆里約奧運囊括27面金牌、排名世界第2的英國則完全沒有奪牌獎金。德國、加拿大和瑞士等國,金牌獎金皆低於2.5萬美元。
歐美重養成 獎金相對低
東道主日本金牌獎金則是500萬日幣(約127萬台幣),棒球、游泳和高球等多個單項協會則有加碼獎金,但金牌總獎金皆落在1000萬日幣左右,仍與台灣差了一大截。
至於奧運金牌實際價值為何?其實金牌並非純金打造,含金量大約僅佔1.2%,大部分的金屬材質為銀,約佔92%,一面價值約500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