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間看到這篇文章,就會想到大停電那時,天氣熱的半死、手機又快沒電,一停就是3、4小時起跳,對於沒冷氣會大爆汗,假如沒手機會很無聊的我來說,那天就是個痛苦的夜晚。
回到正題,沼氣發電並非沒想過,但以前不論是教過的或是在文章中讀過的都是提到沼氣發電非常難達成外,成效也不是那麼優秀,從未想到運用生物科技能如此大量提升它的產量,甚至除了維持工廠運作外還能供應台灣約1.2萬戶家庭用電。
那問個問題,台電既然對於電能無法做到節流,那如果往開源方向發展,是否能為台灣能源問題提供新出路?
各位所做的行業(尤其製造業),有沒有可能和永豐餘一樣,將廢棄物重新利用呢?
節錄
"何壽川:世界上沒有廢棄物,只是還未找到妥適處理的方法。
源於永豐餘大家長何壽川的這段話,促使永豐餘一直堅持走在循環經濟的道路上,打造出五大循環系統,包含:碳循環、水循環、紙的再生循環、再生能源循環、農業循環,透過循環利用、技術加值、資源轉化等方式,提升所有資源的運用效率和價值,朝向「零廢棄」目標邁進。
造紙的過程中,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料,在永豐餘的堅持下,一滴水要成為合格放流水,必須經過物理、化學、生物處理等至少五道關卡,才算符合安全放流回歸大自然的水循環。而在這過程中,厭氧反應系統的一項主要產物,成為了永豐餘再生能源的重要來源之一,它便是富含甲烷的「沼氣」。"

"永豐餘再生能源沼氣發電最大的新屋廠,沼氣日產量2.8萬立方米,發電效率為40%,目前已設第一期共計2,400kW的發電系統;預計今年完成第二期,打造共2,800kW的發電系統,將沼氣日產量提升到3.2萬立方米,年發電量估計達4,000萬度,可以供應台灣約1.2萬戶家庭用電。"

"由於SRF中是由廢紙、木材與其他木質纖維廢棄物轉化而成的碳中性燃料,所以SRF的二氧化碳排放係數大約只有其他化石燃料的三分之一,且對環境的衝擊僅僅只有燃煤的五分之一,是具備減少廢棄物、減少化石原料開採、降低空氣污染物、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等優點的再生燃料,相當符合永豐餘大家長何壽川「專精創新,永續循環」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