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日報廖珪如/台北報導】
全球領袖氣候峰會甫落幕,近期關係緊張的美中兩強,在環境議題上難得有相同的方向,對於台灣未宣示目標,企業擔心未來碳稅問題,永豐餘投控董事何壽川說,很快地,台灣就會啟動盤點「碳匯」資源,並加大循環資源盤點、利用,如永豐餘從造紙的過程中得到沼氣發電再生利用。
所謂碳匯(carbon sink,碳儲庫),如森林、土壤、海洋、凍土等,為溫室氣體增加之緩衝區,也就是當一家企業在製程中減少碳排,剩餘無法消化部分,可透過種樹來抵銷其所產生的碳,達成所謂「碳中和」。
在全球有共識要降低現有氣溫的大環境下,全球減碳,各大經濟體動起來,未來課徵碳稅刻不容緩,然而,企業界指出,目前台灣的發電比重至2025年,8成火力、2成綠電,屆時恐失去競爭力。
針對這個問題,何壽川在財經基金會新書發表會接受《蘋果》訪問時指出,雖然有人提出以現有能源政策,台灣無法跟上減碳,但台灣還有很多藏於山林之間的能源需要發現,例如永豐餘從造紙的過程中得到沼氣發電,現在製程上達到全循環。
何壽川認為,政府只是還沒發現此類能源的重要性,「但很快,台灣就不得不啟用這些能源。」他指出,台灣有4分之3是山林,在這種狀況下,沒有人去算固定的碳匯,這是在談CO2時可以拿出來中和,這是及時可以幫上忙的部分。
回顧永豐餘的循環生產,何壽川說,早在處理廢水過程中,自然產生天然再生能源,就是沼氣,拿去發電,然後再用來造紙;同樣道理,如果看台灣所有的下水道,有沒有收集沼氣?再看日本,講到碳經濟、氫經濟,他們就是由下水道污水處理,產生天然氣,然後分出氫氣及其他。
所有的廢棄物都要拿來檢視,何壽川說,很多廢棄物都是有機物,可以共創共生現在的環境,「我70多年來在紙業當中,當我要處理能夠生產,又要符合環境的法律時,我做的是超過法規的東西,不是忽然間政策改變我才做。」
何壽川強調,把廢棄物當作非廢棄物的管理觀念,是新一代的人的管理基礎,不用擔心有關當局現在不想,因為,未來要課「碳稅」時,大家就要處理了。
何壽川預言 台灣將盤點碳匯
不只台灣,全球即將面臨就是減碳的問題
但看完何壽川說的目前台灣問題真的大
要做到全循環應該是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搞定的
像永豐餘我相信他們也是做了很久才做到利用紙渣去做循環
在製程中發現全循環的流程
其他企業真的該想想辦法讓自己的企業工程對地球環境有幫助才行
不然以後真的沒有世界地球日了
Shabist wrote:
不知道還有哪些公司有(恕刪)
王文淵、何壽川御駕親征 超前部署循環經濟
台塑也有喔!!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