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美國兩黨立法“臺灣不屬於中國”正式上路,然後呢?
2021-04-24 07:10 103520
作者指出,美國參議院日前提案通過的“戰略競爭法案”,代表“美中聯合三公報”一直被中共作為孤立臺灣的“一中原則”將被美國重新定義。(資料照,美聯社)
臺灣已經進入國際化熱門議題的聚焦中心位置,諸如民主國家的傑出防疫成就、美日安保、澳洲協防、美國科技再平衡等等都浮現了臺灣清晰身影。兩岸問題已消失,變身成地緣和平穩定危機正式上場。
4月19日,美國跨黨派眾議員提出“臺灣國際團結法案”(Taiwan International Solidarity Act),對攸關臺灣國際代表權的議題提出看法。該法案重新定義“聯合國2758號決議”,美國最新主張:該決議案“僅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並不涉及臺灣及臺灣人民。”該法案表示,美方反對任何在沒有臺灣人民同意下,試圖改變臺灣地位的倡議;美國政策應在合適情況下,指示美方在不以主權國家為參與資格的國際組織中的代表,透過意見的表達、投票及影響力,呼籲這些組織抵抗中國試圖扭曲他們關乎臺灣的決議、文字、政策或程式的作為。
而在4月21日才剛在美國參議院提案通過的“戰略競爭法案”(Strategic Competition Act)尤其重要。該法案罕見地主張美方應給予臺灣與他國政府同等待遇。法案聲明,“美國國務院與其他政府機構,應以與其他外國政府來往的同樣基礎與臺灣民選政府往來,並使用相同用語和禮節。美方也不應加諸任何限制,限縮國務院和其他單位與台方直接、定期互動的能力。”法案還認為美方應提倡並積極推動臺灣有意義參與聯合國、世界衛生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及其他適宜國際組織,也應促進美國、臺灣與其他理念相近夥伴間有意義合作。
“臺灣不屬於中國一部分”美國納入法制化
同時,該一法案也完整表示,美國政策應認知臺灣是美國印太戰略重要的一環(vital part),並推動臺灣安全與民主為維繫“大印太區域”和平穩定的要素,也攸關美國重要國家安全利益。美方也應定期對台軍售,積極推動臺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
這是美國兩黨,將“臺灣不屬於中國一部分”見解法制化的重大里程碑。這意味著美國已開始啟動“將臺灣從中國內戰化剝離開的大工程”,使台澎地位屬於三藩市和約—臺灣關係法一脈相承的法律認知。讓臺灣主權跟中國將切割開來,只剩下金馬才是中國的一部分。此舉也意味著,作為美中外交承認基礎的所謂美中聯合三公報之解釋內涵已經被美國國會改寫了。
如此一來,包括了《上海公報》、《中美建交公報》和《八一七公報》的“美中聯合三公報”一直被中共作為孤立臺灣的“一中原則”將因為被美國重新定義,即可能像中共把關於香港回歸所簽訂的《中英聯合聲明》(Sino-British Joint Declaration)視同歷史檔一樣,這3個公報也等於被美國當作歷史檔自此束諸高閣。
那麼,設若要進一步打破台美之間的非官方關係,其間那些已經使用了40年之久的大框架必然要被一一被拆除,那麼臺灣政府在面對這一嶄新形勢下,將何以應對或自處?
美國揮出重拳,中共戰狼們會氣到腦充血?
可觀察的是,當美國對中共揮出如此重拳的局面下,可預料又會有一大群人擔憂會惹“北京極度不高興”而可能對臺灣加大軍事施壓!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中共鷹派党媒急先鋒《環球時報》提出警告,《戰略競爭法》形同抵銷美方展現的善意,企圖使美中關係朝著“徹底競爭與完全對抗”方向發展。
中共號稱第一戰狼的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對於該法案並未如昔展現狂狼戰姿地嚎叫,反而改換小心翼翼語態僅只淡淡表示:“中方對有關議員提出的相關議案表示堅決反對”、“我願重申,中方致力於同美方發展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關係,美方有關人士應客觀理性看待中國和中美關係,停止推進有關涉華消極議案”。
延自4月22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號戰狼汪文斌才以發怒口吻跳腳怒駡:有關法案“嚴重歪曲事實、顛倒黑白,大肆鼓吹美國開展全面對華戰略競爭,粗暴干涉中國內政”,並責問道:“有關法案通篇拿中國說事,以中國為對手,難道美國發展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競爭中打敗中國嗎?”
汪文斌說得很正確,美國國會現在的最高共識正是極力圍堵中共政權,並集中一切可動用的力量要“打垮中共”。
針對美國日前通過的戰略競爭法案,中國戰狼外交官趙立堅的回應語氣並不同以往。
倒是有位元網友發給我一則訊息質疑說:“美國要真這麼搞,等於給中共一個攻打臺灣的正當性吧!”我看了不免莞爾!不過,我猜想持此類似態度的國人想必不在少數,他們長期以來都秉持著一道鐵律:“不要惹北京生氣”,“千萬不能讓中共不高興”。
這態度是起自馬英九上臺當總統之後就一路滾出來的一種態度,也是韓國瑜快速崛起那陣“草包漩風”的主要基調:“發大財”。
戰狼的教戰經典:中國可以說不&中國不高興
很巧的,也就是早于習上臺的十幾年前,中國境內曾流行過一本暢銷書叫《中國不高興:大時代、大目標及我們的內憂外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來讀一遍,因為比魯迅筆下的阿Q還更精彩。比如說書中的幾個金句:“西方人的自以為是,是被我們慣出來的”、“不能任由美國綁架世界”、“該由西方正視中國的‘不高興’了”、“憑甚麼你美國人不降低生活標準”……。乍看這些怒髮衝冠的句子,身在鐵幕外的臺灣國人應該都不免會發出會心微笑。這本書的前身《中國可以說不》可以合併來讀,看完大約就能知道習近平為何會這麼想要稱帝,並且還這麼惡狠狠地急於向美國叫板稱霸了。
當然,臺灣各正紅或粉紅學者們也東施效顰,緊跟其後地都認真研讀過該兩策經典,然後倚之在媒體上反覆警告臺灣人“不要讓中國不高興”,也就實不足為奇了!
如果將該子母書的立論情緒拿來對照近2年的戰狼外交所慣常使用的噑鳴語境,我們其實很容易將之認定為此乃是習近平稱霸世界的思想之源頭法典,或說,是當前中共大內宣或大外宣的寶藏庫。
習近平:國與國相處,要平等相待、互尊互信?
比如像4月20日,習近平《同舟共濟克時艱,命運與共創未來——在博鼇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開幕式上的視頻主旨演講》中特別提及的2段說法:
國際上的事應該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不能把一個或幾個國家制定的規則強加於人,也不能由個別國家的單邊主義給整個世界“帶節奏”。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
國與國相處,要把平等相待、互尊互信挺在前面,動輒對他國頤指氣使、干涉內政不得人心。要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宣導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人類文明發展。……
其中,習近平劍指的對象當然都是美國,可是在世人聽來卻特別刺耳的。難道今天“寧以天下奉一人”的霸道者不正是習近平本人嗎?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發表《同舟共濟克時艱,命運與共創未來》的視訊演說。然後,我也由此跟著聯想到前幾天報載曾提到的新聞說:陳以信立委跟美國前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當面抱怨說的:“臺灣年輕人對美國認識太少、對中國不瞭解,缺乏國際觀,不怕兩岸衝突,但也不願意當兵。”之語。
姑不論陳大立委是否如是說過,但這段類似抱怨年輕人的語言,卻也很可能是藍營人士們經常掛在嘴邊的一種“抱怨”共識,儘管跟臺灣現實未免也差距太遠!
拒絕統一者=沒有國際觀?
就現實而論,臺灣年輕人的國際觀早已充分表現在歷次親美抗中的積極反應上。一則力挺反送中,再則強力動員返鄉投票給抗中親美的總統候選人,三則以超高投票率罷免了紅字當頭的韓市長,在在都說明了,年輕世代的國際觀之具體表現。
當然的,從中共的立場來看,親美態度正等於國際觀的單薄與萎弱性,因為中共所在意並亟欲塑造的乃是“朕即天下”的獨霸國際。他們也正在極力要顛覆現有的國際秩序改換成由他們來制定新的國際規則。
也即是說,不管中共高不高興,只要他認定自己“有能力”侵犯臺灣或併吞臺灣,他絕不會放過把臺灣吞掉的機會。再換個說法,縱令臺灣人民把中共騷得牙癢癢甚至椎胸頓足暴跳如雷,只要他還不具充分保握能拿下臺灣,他就絕不敢輕舉妄動。這是實力原則,而老共就是個最講究實力原則的政體。
若是再說到“不怕兩岸衝突,但也不願意當兵”的論調,不僅邏輯混亂,也似乎是在對年輕人硬扣大帽子。
所謂“不怕兩岸衝突”,試問這“衝突”何來?究竟是誰在製造“衝突”的?我們都只見到解放軍的軍機來“擾台”,可從沒見過臺灣軍機越線去“擾中”吧?
只因為“拒絕統一”或拒絕接受“一中原則”,就可以來擾台,這還不算霸道嗎?習近平不是才說了:“世界要公道,不要霸道。大國要有大國的樣子,要展現更多責任擔當。”好話說盡、壞事做絕,似此,豈非就是對臺灣年輕人公然說謊欺騙的至高典範麼?
誰在故意栽贓年輕人“不願意當兵”?
若說臺灣年輕人“不願意當兵”也絕對是故意栽贓。制度上既縮短了徵兵制的服役期限(馬英久任內實施的),年輕人當然只能跟著制度走,怎麼就以此誣陷說是年輕人“不願意當兵”?年齡從來不是個問題,不肯理解社會變遷和局勢變異的現實感才是必須被檢驗的。
既然談到這戰爭的節點上,我們不妨也談談中共要“跨海頓台”到底要具備怎樣的實力。
先問一個問題,當年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的跳島戰術何以捨棄臺灣改換到沖繩去登陸?這是第一問。答案再簡單不過:臺灣登陸太難,硬要搶攻,犧牲太過巨大。
接著我們一起來看看那段戰史。美軍登陸沖繩,動用部隊高達55萬人,投入參戰的艦艇超過1300艘,包括40艘航空母艦、18艘戰艦及超過200艘驅逐艦,其中包括英軍出動的50艘艦艇和17艘航空母艦,至於運兵艦和補給艦更多達3000多艘。美國海軍戰史上記錄說:在此戰役承擔之部份遠超過戰爭中之其他戰役。當時沖繩島上駐守日軍只有大約8萬人,而該次戰役卻從1945年4月上旬開始持續到6月中旬,足足仍打了82天。
換個場景,讓我們改到77年前,歐洲那次近300萬盟軍士兵橫渡英吉利海峽強行在法國諾曼第地區的登陸戰場。英吉利海峽只短短100公里左右,盟軍也出動了7000艘船艦,並且還得搭配大量欺敵行動,造成情報混淆而迫使德軍主力留在加來地區才能成功。
中共有能耐執行登陸作戰任務嗎?
當然,現在戰爭已是形格勢遷,當代科技戰爭跟當年的傳統戰爭確實大相逕庭,但不管戰爭型態如何演進如何更新,既然要佔領臺灣,登陸作戰乃是避不可免的艱困戰役。中共到底有多少能耐執行此一作戰任務?
當年美軍登島沖繩相比于解放軍吆喝萬船齊發要越海而來,被人家嗆聲說不願當兵的年輕人們,你會怎麼說呢?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