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有誰可以解釋一下對岸買檳榔做啥?

2021-02-27 1:31 發佈
大翔黑熊 wrote:
https://tw(恕刪)

大陸是有種檳榔賣檳榔的...在湖南廣西 等一帶,
某些城區也有賣,某些地區吃的人還不少.

大陸的檳榔跟台灣不太一樣,他們是把檳榔煮過曬乾弄成像蜜餞類樣子的口嚼物,
吃起來甜甜甘甘的,不難吃.

我在廣西住過一些時日,也天天吃檳榔.
==============================
至於進口檳榔,我猜可能是他們都市計畫讓檳榔少種了量產不夠,所以才進口.

大翔黑熊 wrote:
https://tw(恕刪)

内地也很多人吃槟郎阿
不过我这里还没看见有台湾槟郎
不知福建一带是不是台湾槟郎多
湖南、海南吃槟榔的人比较多,比例不低于台湾,我还见过电竞选手参加国际比赛,全程边嚼槟榔边打比赛,老外不知道那是什么,没有禁止。
cao1984 wrote:
内地也很多人吃槟郎阿
不过我这里还没看见有台湾槟郎
不知福建一带是不是台湾槟郎多(恕刪)


不知你說的是「台灣進口的檳榔粒」?還是「台灣吃法的檳榔」?

台灣吃的檳榔很多都東南亞進口,較小顆。若台灣種的檳榔太大顆太老,就很難在台灣賣。

大陸應該只是進口台灣的檳榔粒做成「檳榔乾」,檳榔夠大顆就好,「檳榔粒產地」不很重要,加工廠還是在大陸=大陸製。

台灣是吃「新鮮檳榔」,青脆帶勁多汁,所以要小顆口感才青脆。太大顆的檳榔要「剖半」纖維會較粗,不怎麼好咬。

「新鮮檳榔」都要現做再放冷藏,所以路邊才要有「檳榔西施」現做現賣。

大陸則是工廠包裝的「檳榔乾」,保存期限可能一兩年,一般商店都可買到,就不用檳榔西施現做現賣了!就算吃的比例不高,種植檳榔的需求量也會很驚人。

可能是台灣檳榔種得較大顆,較適合外銷到大陸生產「檳榔乾」,若台灣小顆的收成量不足則進口東南亞的小顆檳榔。


包葉大多是白灰,纖維粗,沒啥甜味,但不用吐很多汁。剖半則大顆難咬。

我吃過最好吃的檳榔是包「紅灰」的「包葉雙子星」或「包葉菁仔」,「包葉菁仔」可能是照片中的「特幼」包葉+小顆檳榔?

檳榔攤應該推廣:紅灰+荖葉包葉+小顆檳榔(也可有荖花)
紅灰才有甜味,有荖葉就不用吐很多紅汁,小顆的檳榔才清脆爽口。( 政府不會幫忙推廣的)

但一般檳榔攤就只分 包葉、菁仔、剖半這三種。
變成包葉雖可不吐汁,但難吃。菁仔好吃,但要吐紅汁。一吐紅汁就眾人嫌…






湖南人不僅自己吃檳榔,還到處推廣。希望將來檳榔被淘汰。
lastnote wrote:
湖南人不僅自己吃檳榔,還到處推廣。希望將來檳榔被淘汰。(恕刪)


大陸的「檳榔乾」不用吐汁,較不會被眾人嫌。且「檳榔乾」不會很好吃,不會拼命嚼,沒那麼容易得口腔癌。


台灣的檳榔大概是我吃過最帶勁好吃的零嘴,跟吃榴槤一樣,適應了那種勁道,沒得吃就會懷念。

因找不到比檳榔更帶勁好吃零嘴來替代,嘴破+口腔纖維化,嘴不舒服了也拼命吃,檳榔纖維不斷在口腔磨才會得口腔癌。

過去我因蛀牙牙痛,整天嚼木糖醇口香糖,才沒幾天就感覺到「口腔纖維化」了!口香糖再一直嚼下去恐怕照樣口腔癌。但因為口香糖沒多好吃,口中不適感 大於 好吃感,吃得不舒服且沒多好吃,不吃就好!

但台灣檳榔帶勁又太好吃了,好吃感 大於 口中不適感 ,「口腔纖維化」後沒那麼容易戒。
平均一年才賣一百公噸,約500萬台幣,非常少!
檳榔在漢朝時就會拿出來招待客人,並不是台灣才有的特產喔!

至於吃法,大陸各地都有不同的吃法....
埋冤國有35%低智失憶並集體罹患重度"失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選民,投票率87%
RentHA wrote:
不知你說的是「台灣進(恕刪)

这种真没见过有人吃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