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區域都有他專長的地理人文條件,利用其專長謀求最佳效益投資。
站在巨人肩膀上跟著時代腳步前進,是我認為台灣在80年代先吃到螃蟹的主要原因。
代工賺貿易美金外匯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還是要過下去,要找到未來的路,
所以有這樣一篇討論太陽能種電的文章。
★先講結論:
種電可發展太陽能取代燃煤發電問題,暫時維持並使用核能,日後逐步淘汰之。
在2010年日本的FPD展,同步展出針對太陽能產業的潔淨能源展(CleanTech)。
當時日本及台灣均注意到溫室效應全球暖化問題。
在全球減碳議題,國際間有設定里程碑:
全球減碳議題


一、台灣的電力來源(108~109年台電數據為主):
108年總發購電量:2325億度(2325億/365天=6.37億度/天)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2&cid=129&cchk=675cea43-9c45-4ae1-80c6-4f18b3b38d8e
火力:占79.18%,共計1841億度
抽蓄水力:占1.37%,共計31.85億度
核能:占13.40%,共計311.55億度
再生能源:包含風力、水力、太陽能、海洋能、地熱跟生質油發電...等,占6.04%,共計140.43億度
※火力占比約4/5,其中燃煤占比高空污問題多,應當設法降低!
台電電價成本:109年9月底止,平均發購電力成本2.04NT$/度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196
核能:1.14NT$/度,最低
燃油:5.66NT$/度,最高 (火力發電平均2.22 NT$/度)
太陽光電:3.82NT$/度,次高
其中燃煤使用率最高,但空污環境暖化的隱藏成本無法計算,未來找替代能源勢在必行。
核能最便宜,但因政治因素以及核四閒置攤提、核一二老化等問題,隱藏成本是否列入不明,沒有擴大核電廠產能計畫,未來要看核能政策變化。
長期來說,配合未來能源趨勢,個人認為以發展再生能源為主。
其中既有的慣用水力,抽蓄已達規模之外,風力及太陽光電較有發展機會取代燃煤(地熱受地理限制)。
風力以發展離岸為主,雖有機會但目前看似狀況不佳。
就太陽能發展的時機點,做進一步的資料搜尋:
非核家園!2025綠能發電目標占比2成
http://www.nexttv.com.tw/NextTV/News/Home/Life/2020-09-18/254348.html
綠能新趨勢!教授促推太陽能專區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0916F07M1
藉由政府購回的電價補助(註),以及太陽能面板相對成熟量產降價後,會有誘使民間投資的利基出現。
※註:主要來自石化稅金補助,購電價約3.88~5.71 NT$/度。
選擇發展太陽能的主要原因是,增加太陽能發電量來取代燃煤,降低核能依賴。
並降低台電容量上限風險,促進工商業發展。
二、台灣半導體及太陽能面板產業動態:
2020年第三季經濟成長3.3%(增長統計:半導體及電子業出口為主)。
以台積電宣布投資美國廠,預計2024年(約4年後)量產出貨。
表示台灣既有的半導體產業鏈周邊市場消長(上下游及市場),一部分將會移至美國。
未來預測台灣半導體市場擴大機會不高,甚至可能縮小,再生能源產業是一個可以培育的產業項目。
建構生態友善能源轉型路徑,化綠色衝突為生態綜效
https://biodiversity.tw/newpage.php?id=24&fbclid=IwAR0-A93PurZDVkA08sBVu0MFFAISs-CmXmSx4qesbZ2WVhIYcOm93SKiC4E
三、日本綠能之推動
日本為綠能產業先進國,在2010年日本就已經獨立運作,並以極大願景補助以誘導民間公司發展。
促進世界大同的絕招? 日本太陽能展揭示的產業未來
https://e-info.org.tw/node/217350

日本實際案例:
日本直擊 全民大發電奇蹟 (2017年民間發電廠)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80392/post/201711080008/%E6%97%A5%E6%9C%AC%E7%9B%B4%E6%93%8A%20%E5%85%A8%E6%B0%91%E5%A4%A7%E7%99%BC%E9%9B%BB%E5%A5%87%E8%B9%9F

▲會津 雄國太陽能發電廠


▲農地上的發電廠
營農型光電無污染 農業轉型新契機 (2019年農電共生)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722/4225247

四、日本的綠能政策與台灣比較
https://www.enecho.meti.go.jp/category/others/basic_plan/#head
簡單歸納,福島核災後日本政府提出了『2030年能源MIX』以及『2050年劇本』這兩個目標。
2030年能源MIX重點:節能+綠能最大化+高效率火力發電,盡可能降低核能。
2050年劇本重點:深化2030年所有可能手段+其他國家綠能經驗+日本能源環境及可行的綠能政策搭配。
總目標為:達到轉換綠能及減碳目的。
台灣目前FIT(電能躉購機制)政策,與日本類似,有相當程度可以借鑑之處。
台灣的FIT政策與日本的種電模式,也是以補助電價方式購電,誘導民間種電。
差別在於日本屬於綠能設備進口國,台灣屬於生產輸出國。
在節能省電方面,除了現有家電節能標章推行之外,台灣的生活習慣及用電方式看似還有加強空間。
2020年9月起,台電推行智慧電網+家用能源管理(節能)。
能源論壇/楊偉甫:發展綠能 四路並進
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4983754
五、台灣南北投資種電差異
以日照時間而言,南部大於北部,海邊大於山邊。
但大致上平均日照時間2.5~3.6小時/天之間,計算繁複之處省略。
用台電自有及購入商轉中的裝置來看,統計如以下: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7&cid=165&cchk=a83cd635-a792-4660-9f02-f71d5d925911#b04
台電提供之108年統計,12%以上容量因數的城市地區占大多數,看此容量因數可比較效率,例如:
以台南為例,發電量6億度/年,為裝置容量最高地區,雲林、彰化、高雄次之。

六、適合台灣的種電型態有哪些?
一般住家適合屋頂型種電/農漁電共生設適合屋頂或地面型種電。
前面說,台灣10年只增加1.6%,除了太陽能產業發展的問題。
對種電有諸多阻力:如對砍樹種電、民眾質疑名不符實、排擠優良農林地、對用電大戶獨厚等等負面意見,可能影響民眾參與種電意願。
但是參考國外做法其實克服方法都已經慢慢成熟,可以再重新檢視可行性。
一般住家常見的選擇是屋頂型,細節可以看工研院主導網站:
https://www.mrpv.org.tw/
台美同盟打趴中國晶片業!? 2020.09.20【財經週日趴 全集】(36分開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6u-NB_BIIk&feature=youtu.be
在影片36分開始,介紹了太陽能板構造、家庭用屋頂型設備發電概估以及實際的產業狀況,包括回收機制等,可以增加一些了解。
漁電共生拚綠能 台南4案原則通過
https://market.ltn.com.tw/article/8486

台南市府及臺鹽綠能發展漁電共生一致主張「先有漁、才有電」,藉此創新土地利用型態,蘊含地方創生內涵。
拚5年污染農地「孵」出綠電! 全國首例農電共生彰化做到
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313050

全國首例污染農地經整治後進行太陽光電綠能發電,出現在彰化縣鹿港鎮洋厝里,種電20年後回歸農地身分。
透過案例可知,農漁電共生觀念是以創新土地利用為主。
七、台灣種電面臨的阻力與爭議
綠色和平組織對用電大戶意見,尚未解決
https://www.greenpeace.org/taiwan/update/20705/%E6%B0%91%E7%9C%BE%E7%AF%80%E9%9B%BB%E5%A4%A7%E6%88%B6%E8%80%97%E9%9B%BB%EF%BC%8C%E8%87%BA%E7%81%A3%E5%86%8D%E7%94%9F%E8%83%BD%E6%BA%90%E7%99%BC%E5%B1%95%E7%BC%BA%E4%B8%80%E5%A1%8A/
這個部分比較屬於節能及RE100部分企業對社會貢獻承諾,認為可能尚未到達時間點,確實有必要經過社會共同討論後明確定義,未來再繼續談。
環境保護團體(砍樹種電),目前看似經過溝通後,轉為以屋頂光電共生方式進行。
各部會屋頂型光電大比拚 農業設施逼近工廠屋頂
https://e-info.org.tw/node/225929
反空污遊行登場前 環團催政府加快推動屋頂光電
https://e-info.org.tw/node/226113
綠能投資效益的估算,留到後面談,主要慎選合作對象,這是信用調查。
最後綜合上面各項之後,配合世界及國家推動能源轉換及氣候異常議題,民間的觀念更新,也是一個重點。
續七、民眾值不值得投入種電 投資效益好嗎?我認為這是自負風險
政府在民國99年起,已經實施上網電價補貼政策,以立法保障20年固定收購電價來鼓勵投資種電。
在投資種電時,依照電能躉購機制,由台電與設置者簽約(約3.88~5.71 NT$/度)。
台電的收費標準(約在1.63~3.42NTS/度,基本費另計),FIT政策除了現在保障收購價格之外,未來如果電價成本上漲,也是對種電用電戶的自我保障。
https://www.taipower.com.tw/upload/238/2018032911372895293.pdf
八、民眾如何參與種電?當然要先暸解如何選合格優質的廠商
太陽能專業廠商該如何選擇?幾個評估點給大家參考(注意公司規模大小)。
1. 是否為空殼公司或是一只皮箱仲介?(注意公司規模大小)
2.是否有足夠的工程人員來因應保固服務?(評估執行能力)
3.成立及服務的案件是否超過五年保固期限?(不要簽了就跑)
4.是否有足夠的備品機因應系統保固?(專業廠商都會定期定檢的)
5.擁有自己的施工團隊,並非臨時尋找工程人員草率施工。(不要那種隨call隨到的那種)
6.眼見為憑!實地拜訪廠商,確認公司正常營運。(就直接走進公司大門看看吧,畢竟託付20年,個人推薦力暘能源)
再參考前面影片36分開始的說明,FIT政策雖然提供價差補助綠能發展,給民間投資的機會,有20年的定價購電保證。
但是還是有許多實務問題,只列出注意點需要一一逐步討論釐清,當然可以找其他公司資訊評估,暫時借用資料而已。
民間初期投資是否需要貸款?
投資計畫8~10年財務回收是否能達成?
超過10年後設備的稼動發電效率是否符合利益?
有無規劃保養維護時間?
對於災害意外有無投保預防?
未來設備回收如何處理?
這些都是在評估投資綠能時,需要逐項評估清楚。
這也是尋求太陽能發電系統公司、能源管理公司協助之處。
九、智慧綠能市場是否值得投資?
如同操作股票買賣,無法宣稱必然穩賺的投資是相同道理,投資者需要清楚並排除風險因素,方能讓自己的投資獲利。
太陽能產業產業鏈簡介 (點入可以看廠商名單)
https://ic.tpex.org.tw/introduce.php?ic
現在由於疫情影響,台灣的太陽能產業逆勢反而是處於較好的時機,產業鏈公司眾多。
本人只注意主力廠商及有潛力之廠商,不多分析列出名單如下:
中租能源、韋能能源、元晶、茂迪、友達、力暘能源、聯合再生能源、台達電、中美晶
十、台灣是否能在2050年達成再生能源100%目標(RE100)?
RE100是由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所主導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
加入企業必須公開承諾在2020至2050年間,達成100%使用綠電的時程,並逐年提出規劃。
https://www.re100.org.tw/
未來世界各大企業將以綠電投資自發自用、購買再生能源憑證、簽訂綠電購售合約等手段,達成綠電使用目標。
2050年全球100%綠能(RE100)是整體的大目標,如同電子產品無鉛,未來將逐步落實。
透過企業的合作及綠電購電,台灣的綠能產業可以有進一步的出海口。
結合綠色和平組織意見,若能明定企業對社會貢獻承諾,將會有助於綠能加速發展。
小結:
我認為首先在太陽能設備產能以及供應鏈上,達到十足的競爭力,便可以跟上世界腳步。
再則對於能源使用及多樣化的能源來源,台灣資源缺乏儲備不足,還是不能只以用電成本最小化作單一考量。
必須轉念,由單一綠能或單一核能改為〝如何減少火力發電〞的兼容替代方案,擇優者優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