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看着台湾最近这十多年的经济发展,
普通人的收入和物价几乎没有怎么增长(至少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没有挂钩),一般情况下,GDP增长了,基本生活费用肯定是要涨的,因为人工涨了,可台湾的情况是比1999年GDP差不多翻番了,工资、生活费用却没有随之增长。
本岛的大型企业或者工厂也不多,这些都是刷GDP的利器,貌似就知道个台积电的几个晶圆厂,但是台积电一年也才多少营业额,
几乎所有台湾有实力的企业都在西进,外来投资也几乎很少,
而且台湾的税收占GDP比重严重严重偏低!
各国税收占GDP的比重:
美国28.2,韩国26.8,大陆17.0,台湾12.4
欧洲一些最发达的国家,比例都高达40%的,而台湾这个规模占GDP的比例仅是一些落后国家的水准。
前面这些其实都很抽象,直接拿个最明显的例子:
台湾的大众餐饮业的价格水平,和大陆的城市差不多,而别的明显比大陆富裕的国家比如欧美发达国家,餐馆的消费绝对是比大陆贵很多。因为餐饮业的成本最好算,食材成本(这个在全球化下都差不多),房租成本,员工工资,水电和营业税开支,只能得出台湾餐饮业的房租+员工工资与大陆是一个水平的。
再者,大量台劳外出务工!约1-200万台湾人,占台湾总人口约1/10的人(占劳动力人口比重更高),去人均GDP只有台湾二分之一的大陆沿海打工,如果不是大陆的薪水更高或者生活水平更高,否则我想不通会有这么多人去一个人均GDP只有台湾一半的地方打工。
台湾的房价和居住环境、汽车消费水平、大家电消费水平,着装档次、街边商铺销售的商品定价和档次、城市建设等等,基本上都是和大陆普通城市没啥区别。与其他人均20000美金国家/地区严重不符。
感觉台湾的真实人均GDP在15000美元左右,也就是大概大陆2、3线城市的水平,比起25000高估了约1万美元。
所以有点疑惑台湾的GDP统计口径是否把台商在外投资都算进了台湾自己的GDP?
否则的话,那我只能得出台湾的GDP水份太重这个结论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