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罷韓團體:「Wecare高雄」、「台灣基進」和「公民割草行動」共列舉五大罷韓理由,第一,不該帶職參選,建立責任政治原則;第二和第三點針對高雄市政;第四要避免境外勢力滲透;第五則是避免「韓式歧視言論」傷害台灣與高雄市的國際形象。這些理由並不充分,一旦成立將對台灣社會與高雄市政帶來負面影響。
首先,帶職參選並非罕見,韓的競爭對手陳其邁就以現職立委身分參選高雄市長,還因而被批評荒廢立委職務,民間團體「公民廟口」2018年列舉「立委選縣市長翹班排行榜」,前4名都是民進黨,陳其邁名列其中,2020立委選舉,綠營議員帶職參選更不在少數。倘若帶職參選足以構成罷免理由,台灣可能會陷入罷免與補選的惡性循環中。
韓國瑜就任不久便投入另一場選舉,確實少見,但帶職參選合理性的判斷基準,不應放在第一任或第二任?若否定韓國瑜參選2020的正當性,就等同鼓勵第二任吃碗內看碗外。如果帶職參選真的破壞責任政治,罷韓團體該做的不是罷韓,而是向立法院民進黨團請願,要求修正《選罷法》,禁止帶職參選,否則就只是拿冠冕堂皇的理由因人設事,掩蓋意識形態與政治目的。
罷韓團體聲稱沒有政黨色彩,但發起人尹立曾在陳菊時代任文化局長,2018高雄市長選舉時鮮明反韓,韓剛當選高雄市長尚未就職,就開始密集、嚴詞批評韓國瑜。罷韓行動募集款項與物資,與前綠委余宛如創辦的生態綠咖啡有關,罷韓連署贈送的口罩也來自綠委趙天麟。民進黨中央表面置身事外,宣稱尊重高雄市民的選擇,實質是綠營幕後策動無誤。
其次,所謂市政因素也並不充分。事實上,罷韓話題首次出現在2019年2月;4月綠委劉世芳在立院質詢首次提到罷韓議題;罷韓行動是在6月左右發起,無論何者都是韓上任不久的事。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認定韓未履行政見、搞砸高雄市政,如此嚴苛的標準舉世罕見。要知道,2019年的預算還是陳菊市府所編,韓市府真正編列預算履行政見,是從今年開始,是否履行政見應從今年開始論斷。
許多罷韓支持者所言的高雄市政問題,從時點來看,其實都是陳菊所留。諷刺的是,蔡總統在選舉時不斷提及,馬政府遺留的「爛攤子」,她一個任期不足以解決,需要兩個任期才夠。罷韓支持者卻以韓6個月內沒有解決民進黨20年留下的弊病為理由,要求罷免他,如此雙重標準令人無言。
第三,以防範境外滲透、捍衛國家主權為由罷免地方首長,更是荒謬。韓國瑜在選戰中多次表達捍衛中華民國、反對「一國兩制」的決心,與大陸官員見面,所談都是經貿往來議題,並未逾越《憲法》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蔡政府已完成國安五法和《反滲透法》立法程序,若有損害國家主權之處,受到的懲罰絕非政治上的罷免,而是法律上的制裁,相信他不至於愚蠢到故意踏上法網。
至於歧視言論傷害台灣形象,用在評論綠委蔡易餘歧視陸配的言論,只是剛好而已,但至今未見蔡易餘道歉,更未見任何罷免行動,又是雙重標準。
罷韓行動正當性不足,更像是政治追殺,為反而反。當罷免成為政治操作,罷韓就只會讓台灣陷入政治紛擾,激化政黨惡鬥。如今的台灣已承受不起這樣的後果。
南部的台灣人其實個性友善 待人很好 熱情貼心 但他們的思維都是用感覺組成 如果他們的感覺不好 他會很直接的表現在臉上 一臉逼機 某個角度來說 南部人沒有心機 愛之欲其生 惡之欲其死
南部人的從眾心態很強 只要領頭說 我們這麼幹 其他人也會跟著點頭舉手 我們聽領導的 其他不同意的 也會礙於人情 不想被說閒話 貼標籤說不合群不團結 通常公開場合也都會說Yes 然後口頭禪大家說 大家都這麼想 你怎麼跟大家不一樣 他們沒事都習慣看有台語播放的三民自新聞 所以立場一定是偏綠的
人口老化是全台都有 但南部的老人更多 我印象中只要家裡有老人 南部年輕人都會陷於要不要留在老家照顧老人的天人交戰 他們對老人的耐性有比較多一點 有些甚至是被爺爺奶奶帶大 父母有在北部工作都會交給老家的人照顧 當然啦 既然老人家偏綠 那下一代也都是小綠或微綠 就算小孩長大北飄上去工作 只要思維定型 也都是挺綠的
罷韓的事 我問過老的 年輕的 都說Yes 當然細問理由 很多都說不出來 只是感覺他不好或是大家說他不好 所以我也說他不好 加上一堆綠支持者成群結隊批哩啪拉在各大公園 下棋時 吸煙時 上廁所時互相渲染韓國瑜好爛 你知道的 老人沒事做就喜歡說人壞話⋯⋯ 回家後說給自己小孩跟孫子聽 所以國民黨說他老人多 其實在我看來 民進黨的老人才更多 就算沒入黨 那些人和他們家族 投票和立場絕對都是偏民進黨
我聽過某人的親戚當學校保全 因為在警衛室講國民黨好爛 然後被檢舉丟了工作 勇於犯錯 絕不改過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