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停課與家長在家上班的熱潮中,大家愈來愈常聽到、用到「Zoom」,連華爾街都瘋狂追逐 Zoom 的股價。但大家可能不知道,Zoom 的創辦人袁征其實是27歲才移民美國、當時英文尚不流利的華人。他說,隻身闖蕩異鄉,最重要的不是語言能力。造就他的,是為自己、也為別人營造的幸福感。

ZOOM 創辦人袁征,曾獲全美員工家庭幸福感 TOP1 CEO。照片:美聯社提供
在新冠病毒肺炎掀起全球停課、在家上班潮後,「Zoom」成了最火紅、最常見的字。甚至,在跌跌不休的股市中,今年以來,截至3月18日,收盤118.71美元,較去年底逆勢上揚74.5%。
Zoom是當今最旺的視訊軟體與公司,超過一半的全球前500大企業使用它的付費服務,也是目前最多停課不停學的學校使用的軟體。它可以即時讓多人進行視訊會議、預先錄影、播放,更棒的是,可以跟各種硬體系統與軟體相容、還可以更換會議時的背景,融入許多學校、企業現行的通訊系統與裝置。所以在應付家家遠距學習、在家開會的需求時,Zoom經常成為首選。
全球停課潮 Zoom 對 k-12 學校免費開放
在停課潮展開後,為了落實企業社會責任,對疫情嚴重的國家,Zoom 更陸續免費開放給來申請的 k-12學校(幼稚園至中小學)使用,自然又讓 Zoom 狂潮推向全球各世代。值得矚目的是,Zoom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袁征,原來是個不太會說英文、27歲才到美國學習網路科技的華人。他的成長與創業歷程看似奇蹟,但回顧來時路,他說,英文才不是最難的侷限。
他的刻苦堅忍,也只是基本盤。
袁征出生在1970年的山東,成長的年代就像台灣的同齡世代,小時候接觸到的中國印象,基本生活匱乏,物資更不豐裕。
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地處山東的他,似乎嗅到了資本主義的氣息。4年級時,就想到要收集廢棄建材,回收資源賺錢。他很快發現,廠商只需要金屬,還試著在鄰居家後院燒掉沒用的廢建材,引起了火災。消防隊來,滅了火,可是沒滅掉他心中的創業苗。
在他18、9歲時,因為跟女朋友念不同的大學,相隔甚遠,每次要搭十多個小時的火車才能見到面,一年也只能見個兩次。他每每在火車上累得連站著都會睡著,但是不會跌倒。因為乘客擠滿了車,大家擠著擠著、也就撐住了彼此的身體。在半夢半醒間,他常想著,有沒有辦法能夠不要長途跋涉,只要按個按鍵,不需要複雜的操作或繁複的硬體,就可以隔空看到對方、聊天。
一場比爾蓋茲演講開啟袁征網路夢
大學念應用數學系的他,在唸完碩士後,有一回到日本出差,聽到比爾蓋茲演講。當時美國的網路才正萌芽,但在比爾蓋茲的演講中,他看到網路世界通向的無限未來,想到在中國,沒有看到這樣的概念和刺激,於是他想到美國學習、研究網路。當時,他還不太會用英文溝通。在第一次跟移民官面談時,對方跟他要英文名片,雖然上面印的是顧問,但在雞同鴨講下,他被當成了臨時的兼職技術人員,沒有過關。他沒有放棄,心想,只要對方沒有說他不准再來,他就要一直試、直到成功為止。所以,他又試了8次,最後在第9次面談才成功。
就這樣,在1997年,27歲的他抵達了夢想中的美國。因為英文不好,最後他落腳在也是華人創辦的視訊公司 WebEx,做不太需要用到英文、他擅長的程式設計。但為了增強英文,他硬是在平時加班、熬夜完成工作,週六下午跟同事打球、拉近關係,趁此學英文。就這樣,英文一路進步,他還在36歲時,拿到了史丹佛的企管碩士。
透明、分享、合作:Zoom的企業文化
如果這樣的努力、堅毅跟英文,都還不足以成功。那麼,成功的關鍵是什麼?他在《福布斯》(Forbes)和其他媒體訪問的幾個回答,都集中在跟價值觀相關的領域。他認為矽谷、甚至印度,強過中國的,首要是「透明」。他指出,論寫程式的功力或聰明才智,華人並不遜色。但是中國人比較不願意分享,不像矽谷、印度的工程師,都會願意把正在做的事、成果或失敗、心中的想法拿出來討論,互相交流,彼此都能進步、更上一層樓。
所以,Zoom 在用人時,最重視的不是功力,而是文化是否相合,包括透明、分享、合作、信任等,造就、並喜歡和公司一同成長,幫助客戶的心態。
Zoom 的誕生,也是由此而來。2007年,他所任職的 WebEx 被大公司思科(Cisco)併購,迎來更大的成長,以及他的晉升。後來,他在拜會客戶時,常常覺得客戶不開心。因為使用他的產品進行視訊聯繫時,得先選擇、確認所用的硬體,像是 iPad、還是一般 PC 電腦、或是 Android 的平台等不同版本的系統與軟體,才能知道要用什麼版本,很不方便,若要加載、使用附件,也有很多麻煩。客戶的抱怨愈來愈多,他想起戀愛時心目中理想的視訊會議,也許才是客戶的更愛,就下定決心,在2011年辭職創業去。
盡量用Zoom開視訊會議 爭取時間陪伴家人
創業的困難重重,最難的是說服從遠距戀愛變成老婆的另一半。因為他當時在思科,已經是位高權重、領軍800人的大部門主管。現在去創業,只會更忙,怎麼相聚。他跟老婆承諾,因為做的是視訊軟體,所以會盡量用視訊會議,一年最多出差兩次。之後,他真的盡力守諾。當有客戶希望他能出差去見他們時,他總是要客戶先用 Zoom 視訊,結果,就常常在會議中搞定,不需要遠行。
這麼一來,幫助客戶、帶給客戶的價值,是有更多時間陪伴家人。袁征有三個孩子,就是靠著 Zoom 降低出差頻率,而能參加孩子的學校活動。他熱愛籃球,還跟常跟兒子一起練習,陪著去比賽、加油。同樣的,員工也因此省下出差、拜會的時間,還能帶小孩、父母到公司參加家庭活動。
從創造全美第一的員工幸福感,到為孩子搭起學習橋梁
他強調的價值,也被員工認同。在2018年,求職與招募資訊公司 Glassdoor 針對美國五萬家公司員工的匿名的調查中,Zoom 在幸福感最高的50家公司之列,袁征也獲得 Top 100 CEO 的第一名。這份調查的內容涵蓋包括薪酬、工作與生活平衡、福利、公司文化等問題與資料,當時,Zoom 還沒有上市,員工還不是靠股票致富的科技新貴,不會是因為突然致富而給了高分。他的得獎感言,就是歸功於公司的核心價值:助人與愛心。在這波疫情中,Zoom 早在3月初就都讓員工在家上班。但是員工卻比以往更加忙碌,因為他們決定無償幫無法上學的孩子們搭起學習的橋樑,連袁征也親自為幾個學校免費接上 Zoom 連線。
隨著疫情吃緊,Zoom 的股價也跟著上揚,愈來愈多媒體加入計算袁征身價的行列。他不否認身價暴漲,但也正在思索怎麼用這筆財富幫助更多的人。
但現在最忙的,不是數錢,而是落實幫助學生能繼續學習、企業客戶能繼續運作、降低人際接觸感染病毒。他持續為員工打氣,舒緩他們在家工作的寂寞感,相信當員工更開心,客戶就會更開心,自己當然也就更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