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panda這次砍了接單的獎金,有可能是重大政策的錯誤,短時間很難回正,市場萎縮,如果資金不足可能明年就掰掰了。
為了開店找店面與商圈,去年10月去兼職跑熊貓,應徵會場來了60人左右,真的不誇張,簡單的面試下,8成都是待職狀態{這可能是讓熊貓開始覺得他們是老大的心態吧},當時接單獎金一張70元,200張後85......以此遞增{所以改成通通60元才會有人抗議},所以有人把這外送當正職跑,以前怎麼樣我不知道,我以這3個月跑下來來說一下心得
一個小時平均是2張單子,用餐時間可能會有3張,下雨天可以達到4張{可見大家也很懶},外送距離可能很遠,而且送完後附近不一定有單,舉例來講從台北榮總送到台北藝術大學,熊貓系統顯示直線5公里,但實際上路線是6公里不是直的,送到台北藝術大學,基本上那邊是荒野,沒有商家,所以接不到單,你還要花時間油錢跑到北投溫泉才有單子接,我還有送過陽明山上的惇敘高級工商,這夠厲害了吧,如果文化大學可以訂餐,想必一定也會送,這來回時間油錢絕對不是當時70元說得過去,何必說現行的60{拒絕接類似單子可能會被改55元}
現行制度說一個小時期望是3.5張單,但是訂單多少不再於熊貓,而在於用戶,如過今天訂單少熊貓會補差價嗎,以過往經驗來說,如過今天一小時2張單,你就真的只拿120{或110},還不算油錢與車損,就算接了3個單子拿到180,那也才打平當下的時薪油錢與車損,平日怎麼回補,連我兼職都這樣想了,那些當正職再跑的過完年因該會認認真真的找份工作吧,或者去Uber Eats。
最後一次上線3小時跑了12張單,比當時還在70元時3小時9張單多了3張,9*70=630;12*60=720,這沒比較賺阿,換算一下我多跑2趟沒錢還倒貼油錢的單子,多出來的單子還是踩這別人身體拿到的;店面我還沒找到,外送還是會繼續,但我因該會轉去Uber Eats,我不喜歡踩別人屍體,我也不想與熊貓合作了,現在不會,開店後也不會。
現在聽到手機熊貓系統在call人上線接單我有點在笑,即使釋放過年接單利多,抽獎一樣沒人鳥它,而且查一下facebook,發現一堆客人的抱怨文,點餐收不到餐點、等很久什麼的,以我是店主來講,餐點要給熊貓抽30%,我情願自己花120元請一個工讀來送{如果合法的話}。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