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缺電嗎?
環團真的不去抗議靠杯一下嗎?
原文
2019-10-24 11:27聯合報 記者魯永明/嘉義即時報導
===============================================
嘉義縣政府去年發包布袋鎮新塭南北側滯洪池水域型太陽能發電系統計畫,原定6月完成發電,因行政作業拖延工期展延,廠商進駐施工,水面施設滿滿光電板,未避開冬候鳥抵台保育敏感期,鳥友發現滯洪池 成千上萬鴨科候鳥不見,重蹈去年能源局在第八區廢鹽灘發包太陽能光電施工覆轍,鳥友批太陽能光電破壞候鳥棲地。
「新塭滯洪池大批鴨科候鳥統統不見了!有必要這樣破壞嗎?」荒野保護協會嘉義分會解說員蘇家弘日前到布袋觀察候鳥,發現滯洪池布滿光電板,池邊路旁堆置大量電板,去年此時,滯洪池還可看到逾萬隻度冬紅頭潛鴨、鳳頭潛鴨、琵嘴鴨等珍貴鴨科棲息覓食,因光電板施設不見了。
蘇家弘痛心說,新塭滯洪池變光電板世界,現在候鳥不會棲息此地,雖然縣府指稱保留北側24公頃做生態保育區,但施工未避開候鳥抵台,鳥群受驚擾覓地棲息,恐難重返。
鳥友說,滯洪池光電板會造成鳥類無法潛水覓食,反光刺眼會影響起降,水域環境改變讓候鳥不棲息;保育人士憂心滯洪池大面積覆蓋不透光光電板,可能改變水質造成生態危機。
水利處長林谷樺說,因工期展延才在此時施工,廠商會採友善生態工法,盡量避免影響候鳥棲息,預定今年底完工送電。縣府畜產保育科說,滯洪池未發現珍稀保育候鳥,會派人查看施工是否違反野保法。
縣府說,這項太陽能光電設備完成發電,估計1年可收回饋金2400萬元,滯洪池86公頃,其中62公頃設置容量最少為2萬5000峰瓩(kWp)太陽光電,廠商需支付國有財產署土地租金,售電收益回饋率15%,發電設備在水域上設置,採浮力式,電板具防鏽抗腐蝕性能,採環境友善措施,以干擾最少或儘可能避免負面生態影響方式優先。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