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2日 05:23 中時 黃琮淵
重押歐洲!中華航空董事長何煖軒首度證實,華航將再開兩個歐洲航點,分別是米蘭、布拉格,最快明年冬季班表就能成真,可與既有羅馬、維也納航點搭配,不走回頭路,對於爭取團客及自由行旅客都更有利。
航第14架空巴A350班機今日交機,將成為華航歐洲航線主力機隊,何煖軒也首度鬆口,證實米蘭、布拉格兩個新航點已在評估當中,可行機會甚高,屆時華航在歐航點將增至6國7點,穩坐國籍航空「歐洲王」寶座。
何煖軒表示,羅馬在新增每周第3班之後,載客率維持在8成之上,由於目前台義間航權是每周5班,羅馬用掉2班之後,剩餘2班將申請飛米蘭,另外再申請增加1班,未來希望能每周3班羅馬、3班米蘭,一次玩遍義大利南北兩大城。
何煖軒表示,米蘭近年躍居成為義大利經濟重鎮,有利華航爭取商務客源,若能順利開航米蘭,除米蘭的商務客源之外,也能與羅馬搭配,屆時觀光客不管是米蘭進、羅馬出,或羅馬進、米蘭出都可,不必再走回頭路。
另一個新航點是捷克首都布拉格。何煖軒表示,布拉格與維也納搭配,對於華航經營多年的東歐市場有益,加上布拉格機場開出的條件很好,甚至願給第五航權(延遠權)。一旦開航,將是東亞區唯二開航布拉格的航空公司。
何煖軒表示,目前進入布拉格觀光的客源多是從維也納機場進出,由於布拉格當局希望到捷克旅遊人數達9萬人以後,就能開闢定期航線,這讓華航著手評估台捷間新航線,初期可能每周2班與維也納搭配,完整東歐佈局。
何煖軒說,相較於長榮航空把重心放在北美航線,華航「沒有想與長榮航在同塊競爭,大家各有利基」,加上看好旅歐市場成長,且華航歐洲航點改直飛之後,載客率穩定,這都讓華航對歐洲更具經營決心,決定持續拓點。
(中時 )
華航衝刺歐陸 再拓兩航點
2018-10-23 02:04經濟日報 特派記者韓化宇/法國土魯斯22日電
華航衝刺歐洲市場,董事長何煖軒22日宣布,華航將再開義大利米蘭及捷克布拉格兩個歐洲航點,最快明年冬季班表開航,可與既有羅馬、維也納航線搭配,讓遊客不必再走回頭路,大幅提升赴義大利及東歐旅遊的便利度。
值得注意的是,華航與空巴的合約中,還包含六架A350的選擇權,何煖軒受訪時也鬆口,考慮引進載客數更大的A350-1000。
他說,A350-1000是不錯的飛機,載客量與波音777-300ER相當,如今油價這麼貴,華航確實在考慮採用更省油的A350-1000替代。
外界關注,華航歐洲航點中,僅法蘭克福用波音777執飛,明年夏季班表阿姆斯特丹也將用改用777,若引進A350-1000,是否全部歐洲航點皆用A350執飛,值得觀察。
華航第14架空中巴士A350-900客機22日舉行交機典禮,為全台唯一以企業色系塗裝的空中巴士聯名彩繪機,將於10月26日首航台北至香港航線。
何煖軒率團赴法國土魯斯空巴總部參加交機典禮,受訪時透露華航布局歐洲最新計畫,規劃開闢米蘭及布拉格兩航點。屆時華航在歐洲將增至七國、八個航點(含巴黎),為國籍航空中歐洲航點最多的業者。
何煖軒表示,歐洲市場是華航的強項,美國則是長榮的主力,大家各據一方,這是好事,「否則彼此搶同一塊市場,淪為殺價競爭;互相分工,才是國內航空界的福音。」
對於計畫開闢米蘭及布拉格航線,何煖軒表示,華航目前直飛羅馬,若搭配米蘭航線,便可雙點進出。
他說,羅馬航線7月增為每周三班,加上調整時間帶後,幾乎班班客滿。由於目前台義間航權是每周五班,羅馬用掉三班後,剩餘二班將申請飛米蘭,另外再申請增加一班,盼未來能達每周三班羅馬、三班米蘭規模。
至於布拉格航線,何煖軒表示,這是非常不錯的點,目前國人到東歐多為從維也納單點進出,布拉格航線開闢後,可在維也納及布拉格雙點進出。
旅行社消費者 利多
華航規劃開闢米蘭及布拉格兩個歐洲新航點,打通赴義大利及東歐旅遊時,在交通往來上的任督二脈。旅遊業者認為,從北邊的米蘭到南邊的羅馬需要八個小時,若華航可雙點直飛進出,在行程設計上將具優勢,對消費者及旅行社都是一大利多。
航空雙雄的長程線主戰場,長榮鎖定北美市場,華航則選擇歐洲市場。華航目前每周24班直飛歐洲,為國籍航空之冠,若米蘭與布拉格開闢後,坐穩「歐洲王」寶座。
對於新航點的效益,雄獅旅遊總經理游國珍表示,華航增設直飛米蘭航線之後,結合原有的直飛羅馬航線,可以規劃雙點進出,將有助於旅行社經營義大利深度行程,不僅提升行程變化性,更可節省米蘭與羅馬之間約八小時的車程時間。
游國珍認為,直飛航班可節省約三至四小時的轉機等待時間,加上國籍航空的服務語言優勢,勢必吸引更多旅客前往觀光。
至於布拉格航線,可樂旅遊表示,台灣目前傳統東歐旅行團多集中在華航及長榮兩大本土航空,兩家都是維也納單點進出。華航如可雙點進出,旅行業者在包裝行程上、可利用航點變化做出更多選擇,同樣對消費者也是利多。
游國珍認為,布拉格鄰近德國,還可結合華航直飛法蘭克福的優勢,規畫搭配德國東部、北部等旅遊目的地的區域深度行程。
Davinie wrote:
上文所述,原本今年華...(恕刪)
我說說個人感想吧~
純粹是個人判斷,僅供參考 ~
桃園市機師工會目前針對華航開刀,卻對長榮展現善意。我個人認為除了因為華航有官股,不只要考慮股東利益以外,還要考慮選票,所以比較能予取予求...
但是,除了對華航要求更多利潤以外,我認為或許還有趁機會拉高航空業經營門檻,間接卡住星宇航空的成分?
因為,長榮與華航是台灣目前唯二經營國際航空的公司。而兩家公司經營很久,設備投資持續攤提成本中,唯一的變數就是營運成本。
然而,長榮的營運績效優於華航,獲利能力較高。所以,若是人事營運成本增加,長榮的承受能力較華航來得高。而華航,可能要靠官股的救援才有可能勉強維持獲利空間。
但是,對於即將成立的新航空公司來說,設備投資不能少,獲利空間本來就在長榮與華航之間。
若是未來人事營運成本暴增,無形中立刻墊高未來的經營風險...
我不知道是否有陰謀論,但是我個人認為機師工會沒有打算好好協商,單純想把事情鬧大。
如果現階段的飛航時間或是飛勤時間規定不合理,為何不是直接透過立委修法改變法規限制?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