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F1的機構,是FIA,這是一個商業機構,
在商言商,只要有商業利益,要在高雄辦一場F1,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F1舉辦的權利金高的嚇人,
離臺灣最近的F1賽車場,舉辦了十多年F1的上海賽車場,每年都虧損,
馬來西亞的雪邦賽車場也已經不和FIA續約,
自2018年起,馬來西亞大獎賽就已經在F1的賽程表上消失了。
假設蓋一個符合F1規格的賽車場要數十億,
每一年還要花錢來維護,
一年舉辦一次的F1的門票收入根本不划算,
還要付舉辦F1的權利金。
若是沒有舉辦其他賽事,這個賽車場會因爲不堪虧損而關門,
但是,臺灣的賽車底蘊,可以維持的住這個賽車場?
或許,有那個大財團願意不計虧損,認養這個賽車場?
F1也有所謂的街道賽,這樣就不用蓋賽車場,
但是,高雄街道的道路品質,可否達到F1的要求?
場地是一個問題,旅客也是一個問題,
F1的比賽,會有周五的練習賽,周六的排位賽,周日的正賽,
大量的游客會集中在這幾天進來,然後出去,
高雄是不是有這個容量可以接待這瞬間來的人流?
住宿,交通,治安等,
沒有妥善的安排,對高雄的形象反而是扣分。
在高雄舉辦F1,不見得好,
F1,我們在電視看,再不然跑到國外看就好。
tennebrae wrote:
離台灣最近的F1賽...(恕刪)
2008年,那個傳說的總設計師蕭萬長就提過"F1救經濟"
當時社會就已經充分的討論過,結論是不可行.
這十年間,南韓,印度兩站開跑又收了,馬來西亞,土耳其收了,
上海站賠死了只是礙於面子還不能收,但是收掉的傳聞一直不斷,
新加坡也是賠錢,前兩年也放過風聲不想玩了.
沒有賽車風氣的亞洲國家辦F1都是找死.
過了10年,當時討論過各種不可行關鍵,
諸如社會風氣,觀眾量,權利金,賽道,商業效益,城市能力等問題放到今日仍然適用,
要再討論一次當然OK,但是要理性討論.
二級賽道大鵬灣蓋起來了,需要更大的市場才能支撐一級賽道,
如何推廣合法賽車風氣,增設合法卡丁車場,車手養成教育,增加觀眾,提升轉播品質,
當年太多事情討論過,雖然也持續有在進步,但是其實還很遠.
可以談的東西很多,但是把辦不起來的原因簡單的直接推給機場,讓人覺得無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