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朝前三十年是最被批判得暗无天日的时期,也是民主教最爱用来批判专治可怕的证据。我本人也经历过七十年代的红朝,从家庭和个人经历来说确实是一段比较伤痛的岁月。但是四十年后,当伤痛过去,再来看红朝前三十年,虽然绝不是小粉红们鼓吹的火红热情年代,从历史大局来看确实也奠定了后四十年的基础。
1950年中国人均GDP不到40美元,同时代的台湾是中国的五倍。中共接手的是个烂得不能再烂的摊子,没有资金没有人才,重工业基本为零,仅有少量轻工业。毛泽东这个人的价值观来源于二十四史,跟留洋派的民国政府不同。毛急切地想追赶先进国家,却一无所有,于是毛就把人民当作建设耗材,压榨人民做资本快速积累。毛用很粗暴的方式打破了传统社会,建立了一个能被他高度掌控的社会体系。通过韩战给苏联交投名状,换来了一百五十六个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之后残酷剥削农村保证工业发展,到了七十年代又从西方引进结合国产,建立了26个大型工业项目。加上消化苏联技术自行建立的各种工厂,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红朝的前三十年是积累期,牺牲掉了几代人从无到有建立起了全面的工业基础。对于作为耗材被消费掉的几代人是不幸的,但对后四十年还是意义重大的。
现在中国重工业的龙头企业基本都能朔源于苏联援建项目和七十年代的四三方案建设。其实后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没有那么神奇,比如说改革没有神奇到能让粮食和纺织品产量倍增,这得归功于七十年代大量化肥、化纤、水利和农机等建设,到了八十年代开花结果才解决了十亿人的吃饭穿衣问题。
而我认为,台湾之所以经济转型困难一直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是因为缺乏这么一个工业的深根积累期,靠买外国机器搞代工起来的经济毕竟头重脚轻根底浅,到了需要转型的时候就后继无力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