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過去20-30年, 為何台灣的軟體產業始終沒有辦法起步? 只會晶圓代工.
軟體產業不必耗費電力, 沒有缺電危機, 也不需要環評. 台灣有軟體人才,只是畢業後,就業起薪,軟體工作待遇不高.慢慢沒有持續投入,也就放棄了。
除了 AI ,軟體市場還有網際網路,在歐美,日本,甚至大陸都積極投入.
選舉期間, 想必政治人物會注意網路留言, 可以考慮嗎?
主要原因,應該還是歷屆政府
沒有任命到
真正懂,以及真正有前瞻視野的人,
以至於任由民間自由發展,自生自滅。
以近年來說,應該唯一持續存活的
是遊戲軟體,
以及部份受委製的AI功能,
其它因為缺乏公部門高層帶動,
所以停滯不前。
軟體業原先呼聲較大的主軸,
一個是大數據,
可惜按照清大留美返國的普渡博士王可言說法,砸在資策會,被耽誤糟蹋了許多年。
而號稱翟神的和沛老董,想要開發的
手機直接執行雲端運算,
不知是所用員工資質問題,
還是資金後繼無力,也宣告結束。
這兩者,
生活大數據,
行動裝置雲端運算,
照道理說,
應該都能成為國內帶動軟體產業的主流,
但,就是沒有國家級的支持,
後繼無力。
現在看來,
似乎只剩下全台首富在高雄南軟園區,
合作的醫療高速運算廠商,
或許能在基因解算等 醫療主題上,
能有些發展。
其實,
國內公部門應該還有很多 政務管理
需要昇級開發,
例如,
開放民間汽機車車輛塗裝多樣化
所需要建置的 汽機車車籍資料
改採360度 環景照相存檔查詢
就需要甚為龐大的軟硬體整合。
甚至於,街頭犯罪車輛AI自動辨識與追蹤
能否實現
就看台灣到底有沒有這個命了。
AES wrote:
回顧過去20-30年...(恕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