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舉債為了建設?真的嗎?

高雄舉債為了建設?真的嗎?
一聽到有人(不只是柯P)質疑高雄市的巨額負債,陳菊市長總是義正辭嚴的以「舉債是為了建設」高調回應。有趣的是,前苗栗縣長劉政鴻因舉債超過法定權限遭監察院彈劾,也說過同樣的話來為自己辯護!
「舉債為建設」難道真的可以如此理直氣壯、無可質疑?若拋開政客間的政治口水,或跳脫藍綠鬥爭的思維,一切回歸「施政合理性」的客觀評論,這句話當然可以被認真檢視。
■陳菊市長不該迴避「財政危機」的事實
柯P說「財政紀律很重要」,這實在卑之無甚高論,根本只是基本常識;也正因為是基本常識,更顯得柯P說這句話的沈重。
一個負責任的主政者,除了擘畫願景、積極建設之外,本來就必須控管收支,好留給未來的人可以持續經營的財務空間,避免陷入寅吃卯糧的惡性循環。以此檢視高雄市的財政,怎不令人替陳菊市長捏一把冷汗?
請看:截至106年9月底,高雄市1年以上公共債務未償餘額(即長期債務)2444億,已超過法定債限的80%,逼近「應訂定債務改善計畫及時程表」的法定要件;若加上短期債務116億及自償性債務303.76億,負債總額超過2863億;而這些,還不包括4400億的潛藏負債。劉政鴻主政苗栗9年舉債400多億,就超限遭彈劾;而陳菊市長,光是縣市合併後的這6年(100年〜105年),就舉債超過1000億;預估卸任時,陳菊8年任期舉債將超過1100億!柯P之所以點名高雄市,就在於:高雄的債務規模實在太驚人!
事實上,最近這幾年的《高雄市地方決算審核報告》,高雄市審計處已經一再指出:「(高雄市政府)…實質債務負擔依然沉重,且以舉債支應強制還本,財政結構仍然持續虛弱。」但高雄市政府卻置若罔聞!
而一旦面對「巨額負債」的質疑,陳菊市長一貫的因應方式卻是把責任推給前幾任市長,要不就是批評中央獨厚台北市,抱怨資源分配不公等等;總之,千錯萬錯都不是她陳菊的錯!
沒錯,台灣的「財政劃分不公」是事實,但修改《財政收支劃分法》對高雄市卻未必有利;原因在於:現在直轄市已經有6個,而不是2個。事實上,高雄市目前分到的統籌分配款雖然不及台北市,但比起其他縣市卻好很多。因此,要喊不公,其他縣市會比高雄市喊得更大聲!到時候真要重新分配,高雄市未必佔得到便宜!
既然如此,高雄市政府最該做的,應該是努力開闢自有財源,並且儘量節省不必要的開支。但高雄市政府有這樣做嗎?柯P寧可被罵也要取消敬老津貼,但陳菊卻借錢也要發放福利,不但其他縣市有的要發,其他縣市沒有的(例如:65歲免費假牙、2~4歲幼教津貼…等等)也要「打腫臉充胖子」!
其實,《105年度高雄市地方總決算審核報告》也已明確指出:「(高雄市政府)…近5年度連年編列逾一致標準社會福利支出者,共計95億6,606萬餘元,…雖然105年度,市政府已修正老人及身障健保補助條件,但其餘福利項目仍未提出具體改善措施。」至於其他該節約的地方(例如:區里整併、鄰長津貼、放煙火…等),也不見市政府願意「壯士斷腕」。
再說開源,市政府這幾年除了靠「努力賣土地」和「努力罰款」,並無其他大刀闊斧的作為;要不是因為104年高督盟努力促成「調整公告地價」,使得105年起,每年增加近40億的稅收(地價稅與房屋稅),市政府的舉債存糧早就要見底了。
沒想到,為了爭取前瞻計畫,高雄市財政局長竟然還「說大話壯膽」,說什麼「前瞻計畫800多億的自籌款未必會舉債」,還說「到107年底,舉債空間還有500多億」,卻完全不提未來將會增加的額外支出,包括:107年起公教人員加薪3%、108年《長期照顧服務法》開始施行、109〜111年必須償還積欠勞健保費150多億元(106〜108年,中央同意分三年補助共124億,但之後必須由市政府自行負擔)、輕軌第二期工程、以及公共運輸(包括捷運、輕軌、市公車)持續的大量虧損。
■就算為了建設,也要看是什麼建設
建設是要看效能的,建設若能帶動產業發展、增加就業,或提昇生活品質、促進人口成長、增加稅收,如此具有正面效能的建設才有意義。反過來說,若只是蓋一堆表面好看的蚊子館、或實際效益可疑的交通建設或科學園區、甚至是討好選民的「發錢政策」,如此建設,又有什麼好說嘴的?
陳菊主政高雄的這11年,延續謝長廷的「城市美學」,市容美化的工作是有建樹,也因此贏得市民好感;畢竟,國民黨主政時期,高雄被定位為工業城市,不僅市容不佳,更留下嚴重汙染,至今難除。於是,民進黨執政便以「改觀市容」為施政主軸,加上大幅擴張社會福利,以鞏固民心。但我們要問:高雄市民的生活品質真的有改善嗎?
首先看大家最關心的污染問題。
水污染、土壤污染就不談了,只談空氣汙染就好。研究早已顯示:高雄市的空污程度已嚴重危及市民(尤其是新生兒及幼兒)健康,請問陳菊市長:執政11年來,改善空污的投資有多少?成效何在?
空氣汙染雖非民進黨或陳菊造成,但民進黨在高雄執政近20年,卻改善甚微。因此,當陳菊市長在誇耀所謂「建立全國最完整的腳踏車路網」時,難道不知道:長期在空污環境中騎腳踏車,反而是慢性自殺?!
更令人氣結的是,當市府一方面對外宣稱將「透過補助終結二行程機車」以及「興建大眾捷運以改善空污」,另一方面,高雄市環保局卻要求環保署將「移動汙染源」的抵換量轉移,以備引進高污染的大型電子產業!
再看高雄市的就業環境。
台灣傳統產業的沒落,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就已開始,產業轉型已是婦孺皆知的必然道路。但民進黨在高雄執政近20年,產業轉型始終沒有多大進展。在高雄,年輕人愈來愈難找到有發展的工作,留在高雄,只能忍受低薪和過勞。據統計,近6年來,高雄市25~34歲的人口減少逾8萬人,顯見高雄青年族群外移情況嚴重。還說什麼「宜居城市」,年輕人早就「用腳投票」了!
沒錯,高雄是爭取到「流行音樂中心」和「衛武營國家藝術廳」等大型場館建設,外表似乎很風光;但請問陳菊市長:這些年,市府投入多少資源去培植在地文化團體,好讓在地的文化人才得以成長茁壯,以致於可以和國外團體競爭,獲得演出機會?如果沒有,空有這些場館,對於高雄人的就業又有多大幫助?
這些年,由於產業轉型緩慢,高雄經濟始終不見起色,在稅收無法大幅成長之下,市府只得依靠所謂「活化土地利用」、「擴大獎勵容積率」等手段來補充失血;幸好105年調高地價稅與房屋稅,得以每年增加40億稅收;更因此略微增加舉債空間,避免提早財務見底。但市府帶頭炒作地皮,使得房地產不斷攀升,肥了建商和地主,卻瘦了人民荷包,而低薪的年輕族群,更是只能望屋興嘆!
最讓人質疑的,就是市府一再吹噓的前瞻計畫。這些交通建設除了再次炒作沿線土地之外,到底對高雄市的經濟發展有何幫助?
以計畫中的「高捷岡山延伸至路竹」為例,真的能帶動路竹的繁榮嗎?路竹人會因此不去就近的台南,而大老遠到高雄消費?還是,原高雄市區的市民會因此大量到路竹觀光,帶動當地產業?如果只是為了方便到路科上班的族群,那麼「加開區間車,使台鐵捷運化」不就好了?有必要花幾百億再蓋一條使用量並不高的捷運?為什麼不將這些錢用來好好建設路竹,以鼓勵路科員工就地定居,進而促進路竹當地的產業發展,這不是更有益處?
大眾運輸本非賺錢工具,營運效益無法一蹴可幾;以目前高捷的載運量每天18萬人次相比,根本還不到當時申報計畫下修預估載運量(每天75.6萬人次)的4分之1。未來「岡山-路竹」段的載運量,只怕比目前的還更淒慘!賠錢能帶來其他更高的效益也就罷了,問題是:有嗎?會嗎?
陳菊政府為了達到搶錢的目的,可以罔顧財政紀律,誇大財政容量;面對質疑,還臉紅脖子粗的大聲反嗆。但人民可不笨,政客的騙術可以騙一時,但久了,終究是會被拆穿的!

資料來源: 高雄市公民監督公僕聯盟
https://www.facebook.com/%E9%AB%98%E9%9B%84%E5%B8%82%E5%85%AC%E6%B0%91%E7%9B%A3%E7%9D%A3%E5%85%AC%E5%83%95%E8%81%AF%E7%9B%9F-149668099650/
2018-11-14 10:06 發佈

donald8585 wrote:
109〜111年必須償還積欠勞健保費150多億元
(106〜108年,中央同意分三年補助共124億,
但之後必須由市政府自行負擔)


2020如果換國民黨執政,
這又是鐵打的事實,
國民黨打壓高雄的實例了。
人類中最卑鄙無恥的是, 權力擁有者和諂媚權貴者, 藏身安全場所歌詠戰爭, 用愛國心將無知者送往戰場!
內容擲地有聲
但民主就是感性訴求者得勝!!
民粹得勝!!
菊欠了這麼多錢胡搞瞎搞還能高票當選
我對民主很失望~~

donald8585 wrote:
高雄舉債為了建設?...(恕刪)


其實舉債是為了…『建國基金』啦!!
所以肥菊跟菜桶才說『高雄輸了會影響全台灣!』
原因是…『建國基金』會被挖出來啦~~~

donald8585 wrote:
高雄舉債為了建設?...
還不包括4400億的潛藏負債(恕刪)

這裏的潛藏負債指的是已知未實現的負債?
空穴來风的指控是不行,
但如屬實...

這絶對要正視,高雄市民是需要知道整個來龍去脈,
有權責彈核調查單位應主動調查,
其它個人或機構也不該想粉飾太平。

太離譜!
以高雄硬體建設來看,
從小夫到花媽,的確是有建設,
這是可以看到的。

但,也僅此而已。

建設完後,因為總總因素,
人口紅利消失,
逼近蚊子館。

花媽想用大建設吸引廠商或人口進來,
目前來看是失敗的。

何必又何必 wrote:
這裏的潛藏負債指的...(恕刪)


應該就是會計報表上的隱性負債
要在特定情況成立以前才會成為負債
與其說隱性負債
不如說是折舊的問題
任何重大建設蓋下去並完成後 都一定有折舊
但問題在政府會計下 折舊是在資本資產帳才會看到
一般人根本不太會去看
公共建設變蚊子館 沒有帶來人流金流 折舊依然是繼續在攤提
就等於一般公司行號 買一堆設備放在那邊長蜘蛛網
然後龐大的折舊費用讓公司賠到脫褲子
一個沒有財務觀念的首長, 只會舉債花大錢建設, 那也太好當了吧
最後苦的還是人民, 請大家睜大眼睛

有多少錢做多少事, 這些建設20年後也是會變舊, 如果又沒錢維護, 不就變廢鐵?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