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只剩下七年的時間了。”
1993年2月,三星集團董事長李健熙在洛杉磯發出了呼喊。洛杉磯是他帶領集團數百名高管前往全球先進企業進行長達6個月考察的第一站。在他偶然來到的大型超市裡,他受了刺激——展台前面的位置完全被日本索尼和NEC的產品佔據,而三星的產品都蒙上了灰塵,被棄置在後面的角落裡。在世紀末的大轉換期中,如果三星不採取革新就等同於走向末路。在這一生死存亡時刻湧現的危機感讓他發表了法蘭克福宣言——“除了妻子和兒女,其他的都要換”。以此為契機,三星作為韓國的龍頭企業,不但超越了索尼,還把蘋果與英特爾都甩在身後,作為全球製造企業重獲新生。
“能發射宇宙飛船的中國還不能製造圓珠筆頭嗎?”
2015年12月,中國總理李克強發出了這樣的感嘆。中國一年生產400億支圓珠筆,包攬了世界市場的80%,卻無法生產圓珠筆頭。這是因為,只有日本與瑞士等國家擁有製造鉻或不鏽鋼圓珠筆頭的尖端技術。只能製造體積較大的圓珠筆外殼,恰恰是中國製造業沒有核心技術的象徵。
在圓珠筆頭帶來的危機感下,那一年中國出台了“中國製造2025”。這一遠大構想旨在在此後的30年間讓中國製造業經過3個階段的重塑實現從“產量大國”到“質量大國”的脫胎換骨。第一階段的目標是到2025年為止實現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的轉變。中國的目標是與美國、德國、日本並肩,早日步入製造“強國”的行列。習近平主席的想法是,中國在2049年建國100周年時成為超越美國的大國。
“中國製造2025”無法不成為美國的噩夢。目前美國在與中國的貿易中一年的逆差近乎4000億美元。但如果中國的製造業水平真的與美國旗鼓相當,那麼兩國間的經濟戰爭必然掀起軒然大波。對於以美國優先主義為座右銘的特朗普政服來說,這無疑是僅次於朝鮮核武器的威脅。特朗普政服針對價值340億美元規模的中國產品扔出了巨大的關稅炮彈,這就是瞄準了中國製造2025的措施。換言之,美國和中國展開的混戰不是單純的貿易戰爭,而是事關未來製造業生死存亡的霸權之爭。
中國製造2025對於向中國銷售半成品來獲取收益的韓國製造業來說也是一場災難。一旦中國成為製造強國,那麼韓國製造業也將難有立足之地。
在今年1~5月的世界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中國CATL趕超日本松下,位居第一。去年相同時期,CATL的上市量不過松下的四分之一。但僅僅一年的時間裡,該公司的上市量就增長了4倍以上,佔據世界第一。在CATL崛起的背後,少不了中國政服的支持。從2016年開始,中國政服就不再向安裝韓國產電池的電動汽車提供補貼。由於補貼的金額達到車價的一半,因此無論韓國產的電池品質多麼優良,在與中國產品的競爭中還是只能被碾壓。在半導體領域,中國趕超韓國也僅僅是時間問題。
當前,韓國製造業的處境是進退兩難。如果美國利用關稅炸彈來延緩中國製造2025的進程,那麼韓國製造業的未來壽命也會有所延長。但當前中美貿易戰爭對韓國帶來的出口打擊也不可避免。相反,如果中美可以戲劇性地展開協商,相互達成妥協,那麼韓國也能鬆一口氣。然而未來仍是迷霧重重。在中美這兩條巨鯨的戰役中,韓國製造業等同於一隻將命運交付他人的小蝦米。
在鯨魚的戰鬥中,蝦米避免深受其害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創造出連接當前半導體產業與未來製造業的“存糧”。正如1993年李健熙會長在洛杉磯的呼喊一樣,從現在到2025年,韓國製造業所剩的時間剛好只有七年。
~~~~~~~~
只有拭目以待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