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廈門口,一陣熱風撲上我的臉,「哈啾!」我馬上打了個噴嚏。結束面試,才剛離開大樓的陰影,夏日的艷陽就毫不留情地壓上來,身上的襯衫從早上出門開始就沒有乾過。儘管臉頰被烤得微微灼痛,一想到面試官開出的薪水,我的心還是涼了半截。
我來自南台灣一個有著低薪、空污、重工業的城市,一個大家都認為某黨理所當然會永遠執政的城市,一個曾經繁榮的海港城市。
我是高雄市沒落的見證者。
大學在台北的四年,我其實不常回家,但每次回高雄,我都深刻地感受到這座城市正在改變,卻不是朝著我期待的方向。回到家後的前三天鼻子一定過敏,搭大眾運輸、騎公共腳踏車,卻被朋友笑又熱又慢,騎機車的時候,發現身邊一起等紅燈的騎士七成以上似乎都超過50歲。每回來一次,就發現高雄又退後一點。
儘管如此,畢業後,我還是決定先回高雄試試看,雖然薪水比較低,但比起在台北生存,錢賺的進來也留不住,高雄或許還有機會。然而回高雄面試了幾次後,我心寒了,我沒想到高雄市的薪資會低到說「賺」錢都沒資格。
每況愈下的空氣、低到絕望的薪資、隨處可見的機車大軍,不論是我回憶裡的家鄉,或是我想像的未來城市,高雄市好像都離得愈來愈遠。
幸好,今年的選舉代表著一個改變的機會。看了看幾位市長參選人的政見,首先是陳其邁主打的人工智慧、科學園區,我不會寫程式、讀的不是AI,這個政策對我其實沒有幫助,而且現在高雄市大部分的居民都是我爸媽這個年紀。我媽手機遇到問題就是狂按返回鍵,每個APP的帳號密碼還要用紙寫下來,紙還會不見,她哪會懂什麼AI、什麼工業4.0?陳其邁的政策的確可以吸引科技人才,但同時也排擠了許多高雄市原居民。再看看他FB的其他貼文,智慧農業、智慧漁業、智慧XX...我發現這根本就是智慧XX產生器,只是不斷地把所有高雄產業都強加上「智慧」的頭銜,卻沒有考慮到從事那些產業的市民或許根本就不懂「智慧」的內涵,滑開底下網友的提問,看到小編空洞的回答,我不禁懷疑陳其邁或許自己也不懂。
再看韓國瑜,號稱賣菜專業,卻提了迪士尼加愛情摩天輪的政見,一個要參選市長的人提出這種政見,根本是公然侮辱市民。對著媒體大發中二病誑語,然後竟然還有這麼多人要支持他?我真的不解,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不動腦的選戰?選舉是為了找出能提供最好解方的人,結果卻有這麼多人只因為是藍的就投他?韓國瑜的政見就是硬湊出來的,完全不尊重選民,看完他的政見,我不但不支持,還很厭惡他。不過,想想他也是從台北被黨部推到高雄來打這場不會贏的硬仗,或許他也有自己的無奈吧。
最後看到吳益政,在地16年的無黨參選人,沒有兩大黨的資源支持,主流媒體對他的報導不多,曝光比較高的就是最近的「高雄幣」。剛看完這個政見,我滿腹狐疑:高雄幣聽起來是很創新、很有趣的想法,但城市貨幣真的可行嗎?上網搜尋了一下,發現英國、法國都已經推出好多城市貨幣,而且運作都十分成功。但吳益政又比那些城市更進一步,提出以志工、減碳、搭乘大眾運輸等行為賺取高雄幣的想法,這不但可以減少空氣汙染,換來的高雄幣還可以支付生活開支,活化在地經濟的同時也減少了低薪帶來的經濟壓力。從吳的貼文裡我也感受到他是會認真看待政策的人,期待後續能看到更多高雄幣的規劃。要解決低薪與空污,比起陳其邁獨厚AI的政見,吳益政的高雄幣顯得更加宏觀,他描繪的高雄,是我會想居住的地方。
從小到老,我們都是城市發展的見證者,要見證怎麼樣的未來,是由我們自己選擇。
這一次,不再是藍綠,我要見證高雄不一樣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