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企創新 不輸美國

美國政治人物及企業人士一再強調中國科技業只會抄襲美國的作法,修理外國競爭者,還靠各種檢查及投資法令而獲得保護。值此美中貿易關係緊張升高之際,這些指控往往是脫口而出,但顯然以偏蓋全。

美國經常稱中國一些科技業是美國的複製品,例如中國的網飛,中國的亞馬遜等,但未必如此。例如阿里巴巴及騰訊等,就是中國的「土產」;兩家公司過去八季的平均營收年成長率分別為55%及51%,幾乎是亞馬遜的兩倍。

而且這兩家公司很少抄襲外國企業的作法,在業務上也不需要任何重要的基本科技,自然談不上從國外竊取科技。他們的優勢是創新、彈性,以及每當發現新市場機會時能夠快速開發新產品。

兩家公司的營運模式也大不相同。阿里巴巴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廣告,而非電子商務;騰訊微信才剛進入廣告市場。

阿里巴巴的支付寶與騰訊的微信支付,更能說明這兩家公司如何勇於創新。截至目前為止,沒有任何一家西方企業在這方面能與他們相提並論。行動支付在中國之普及,相形之下顯得美國仍停留在石器時代。

中國人民銀行在3月表示,2017年中國行動支付的業務金額達人民幣202.93兆元(約新台幣943兆元),共375.52億筆。

去年中國支付體系平穩運行,社會資金交易規模不斷擴大,支付業務量穩步成長。

行動支付被中國網友稱為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新四大發明」是高鐵、網購、行動支付及共享單車。行動支付根植於中國的經濟體量和消費者活躍消費能力。伴隨著科技的發展,行動支付不僅帶來消費體驗升級,也催生出新經濟型態。

阿里巴巴脫胎於網購平台,這與亞馬遜相同,但亞馬遜線下支付系統的普及度卻遠遜於支付寶。騰訊源於微信,是中國最強勢的通訊工具,全球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在通訊深度與廣度上能望微信之項背。

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在3月表示,今年春節期間微信全球每月活躍用戶首次突破10億大關。2011年1月21日微信iOS版正式上線,隨後七年間這款產品成為中國網路的奇蹟,不僅迎來10億用戶,更在支付、出遊、商業、社交等方面,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

微信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款社交通訊工具,可以發送影音、文字、照片,並能視訊通話,當中的微信錢包,提供民眾行動支付服務。

又如阿里巴巴的子公司螞蟻金融,已成為貨幣市場投資、付款及貸款的管道;而直到最近華爾街日報才報導亞馬遜正考慮提供支票帳戶。

在硬體方面,人們經常指中國的小米、歐珀、維沃及其他手機業者是抄襲蘋果,的確一度如此。但小米的經營模式出別出一格,現在已經依靠自有及外購的科技來設計手機;而且小米強力打入印度市場,任何西方手機業者皆瞠乎其後。

比較明顯的例外,是借用Google構想的百度,在創新及股價方面都相對遜色。

指責中國大型科技業者全靠政府保護,儘管說起來容易,但這種說法現在已經缺乏創意。
2018-04-08 2:48 發佈
xiguathien wrote:
美國政治人物及企業人...(恕刪)


退休金領太多就會無所事事,吹捧敵國。 所以被砍是應該的

看起來還有時間上網,應再多砍些

TH2004 wrote:
退休金領太多就會無...(恕刪)

原來你也會回覆非同性戀的新聞
这文章太搞笑了

google是第一个搜索引擎? amazon是第一个搞电子商务的??

如果阿里巴巴算抄袭,amazon不算?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