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就靠複層玻璃隔熱 不用空調的太陽房子

每年夏天連續高溫的日子,台灣的用電紀錄往往節節攀升。還記得去年(2017)815全台大跳電吧!然而,九月就有家長提案「為全國中小學加裝冷氣空調,提高學生在夏季酷熱下的學習力。」過去我與大部分的人一樣,時常陷入「開冷氣舒適、消耗能源」與「忍耐不開冷氣、節約能源」這兩種零和選擇思考,直到有機會,在離開冷氣房就冒汗的七月天,頂著艷陽走進台北市青年公園裡的「太陽房子」,竟然感到一陣清涼,太不可思議了!這才知道「太陽房子」在夏天不開空調的情況下,竟能保持攝氏30度以下;冬天霸王級寒流來襲時,室內還是舒服的25度。
實踐被動式節能的太陽房子

親身的體驗促使我認真閱讀汗得學社社長胡湘玲的著作《太陽房子》,想要了解「太陽房子」為什麼能夠維持恆定的溫度。當初茂迪股份有限公司鄭福田董事長就是讀了這本書,有感於書中介紹的德國建築物節能標準有推行的必要,「捐」了一棟依此標準建造的房子給台北市政府,這就是實體「太陽房子」的由來。

而後2015年夏天隨著汗得學社,懷抱著像是與仰慕已久的大明星見面的心情,到德國參訪《太陽房子》裡提到的案例,其中「工匠同業公會職訓中心」裡的「建築與能源展示中心」,展示著各種隔熱材:舊報紙、木質纖維板、發泡玻璃、岩綿……,並且陳列第一線匠師一目了然的一比一施工細節,足見「節能建築」在德國並非廟堂之高,而早已是德國營造業界普遍的產品。

旅途中我也觀察住處的窗戶,發現無論是高級旅館或青年旅社,在都市或鄉村,甚至來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友人家,家家戶戶都裝著「複層玻璃」,百分之百實踐「被動式節能」。「複層玻璃」是指由兩層以上的玻璃構成(在德國建築與能源展示中心甚至還看到「三層玻璃窗」),玻璃之間抽成中空或灌入惰性氣體,以提高玻璃窗的隔熱性。

「被動式節能」的原理就像是保溫杯,利用特殊材質或加厚杯壁,為杯子穿上一層「衣服」, 杯裡的水就可以較長時間維持一定溫度。此原理運用在房屋上,就是使用隔熱材,讓屋內保持令人舒適的溫濕度,進而減少對空調的依賴。

德國「聯邦經濟與科技部」統計:一般家庭有76.6%的能源使用在暖氣空調上,而相同大小的空間,使用冷氣空調來降溫所需要的能源,是使用暖氣的三倍。「未做任何隔熱處理的德國房子」的暖氣使用量,是「符合1995年隔熱法規房子」的兩倍。試想在空調需求最大、供電吃緊的六至八月份,如果台灣的建築物都能夠實踐「被動式節能」,夏季用電就不會屢創新高了。
停止冷氣公害、設計不依賴空調的房子

《住沒有空調的房子》則是來自與台灣氣候風土較為相近的日本,與《太陽房子》同樣強調隔熱(材)與複層玻璃。作者山田浩幸深知海島型氣候夏天濕熱之苦,對於「濕氣」多有著墨,裡頭有非常多東亞人生活的細節,像是風扇、抽油煙機的使用等,是台灣讀者實踐路上的好幫手。

開冷氣無異製造一個新的熱源,又加強別人使用冷氣的需求,是「公害」無誤。山田幸浩還特別換算東京650萬戶人口冷氣使用量產生的熱能,相當於在東京擺上19.5萬台1000瓦的電暖爐。台北盆地的夏天又擺了幾台電暖爐呢?
被動式節能書店 打造環境友善的空間

恬野書是一棟大樓的中間戶,夾在鄰居間,被動式節能實踐在前後門的設計上。由於左右不可能開窗,前後門使用玻璃增加自然光成為一種必然,「複層玻璃」可將代表熱傳透力的U值降到3W/m2k以下(單層玻璃為5.8W/m2k);屋後的玻璃屋頂直接接觸太陽,於是在屋頂下加了20公分厚的發泡玻璃當隔熱層,可減少冷氣的使用。

每當有客人駐足在恬野書的建築書專區,我便會與他多聊兩句,尤其遇到有整修、興建房屋需求或對綠建築有興趣的朋友,絕對會提到《太陽房子》,並推薦他在天氣極熱或極冷時造訪太陽房子,進到屋內用身體感受一下「穿上衣服的房子」的恆溫效果,同時參觀二樓的節能展示館,就像是一本房子的立體說明書。

無論是開源(再生能源)或是節流(被動式節能),都需要將腦袋所想化作實際的行動,期待台灣擁有乾淨永續的能源未來。

資料來源:環境資訊中心

原來在大安區啊 這麼特別的房子

得抽空找點時間去看看體驗一下
2018-03-27 13:23 發佈
nonosama wrote:
原來在大安區啊 這麼特別的房子

得抽空找點時間去看看體驗一下...(恕刪)

不是在萬華青年公園嗎?

這種房子真的是人類的未來

只靠屋頂太陽能板就能自給自足

不須額外供電

nonosama wrote:
每年夏天連續高溫的...

直到有機會,在離開冷氣房就冒汗的七月天,頂著艷陽走進台北市青年公園裡的「太陽房子」,竟然感到一陣清涼,太不可思議了!這才知道「太陽房子」在夏天不開空調的情況下,竟能保持攝氏30度以下;冬天霸王級寒流來襲時,室內還是舒服的25度。(恕刪)

我在太麻里蓋2層屋頂的房子,室外36度一樓也只29度,太陽房子有何特別,
2樓就與一般溫度差不多都30多度,太陽曬到的就40多度以上.

nonosama wrote:
「太陽房子」在夏天不開空調的情況下,竟能保持攝氏30度以下...(恕刪)
這句話大有文章
太陽房子是隔熱建材 (15公分厚鋼筋混凝土牆的外面加上了12公分厚的木質纖維板,天花板是30公分厚的隔熱材)+氣密的密閉空間+全熱交換換氣, 不是單靠玻璃隔熱
沒有多少房子能夠像這樣去玩的

至於恬野書的話其實所在位置本來日曬就不很強烈

^^A 請多多指教~
樂見環保團體改裝自己的房子成隔熱屋,然後把冷氣拆了節省電費

我家沒冷氣也過的好好的

都是習慣問題

台灣的環保意識確實比不上歐美


nonosama wrote:
每年夏天連續高溫的日...(恕刪)
日本的保麗龍屋也很不錯。
(剛才google了一下,我想應該不用像當時台灣沒人知道的時候再介紹一次了)

材料應該是噴塗了特殊水泥的保麗龍,沒記錯的話發泡程度是一般包裝用保麗龍的一半。
不但是隔熱材,也是建築結構本身,不怕地震(本身輕,而且有彈性)。
日本電視有去採訪過實際採用拿來做住家的家庭,整間房子只有一台一對一的小冷氣。
因為隔熱太好了所以空調一台可以吹整間(當然隔局就是沒有完全隔間)。

缺點是最多蓋到二層樓,蓋不了大樓;然後房屋的形狀大致上都是圓拱式的。
適合地大,人口不密集的地方就是了。

台灣蓋房都是鋼筋水泥建築,也不會另外做隔熱,照這種標準蓋的房子本來就不太節能。
像我家,夏天摸靠外面的牆(屋內的部份),基本上都是溫熱的,材質蓄熱能力太好,
晚上就一直放熱...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其實蓋一個像是巨大保溫壺的房子搭配熱交換就好了....

bluesystem wrote:
日本的保麗龍屋也很...(恕刪)


夏天頂樓真的要隔熱一下

那個熱傳導真麻煩

我在想要塗隔熱漆

還是用魚菜共生擋一下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