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挺柯P Team KP 警剔!中國國民黨國軍降兵降將的悲慘命運 (韓戰被當成馬前卒&炮灰)

先看這則,不禁讓人想到韓戰時那些國民黨投降的軍官將領和士兵們的悽慘下場: 被中共派去當作馬前卒和炮灰。

如今還有人已經遺忘掉?

  投降的中國國民黨國軍只有兩種選擇:被派到朝鮮當炮灰或留在中國繼續被勞改

挺柯P Team KP 警剔!中國國民黨國軍降兵降將的悲慘命運 (韓戰被當成馬前卒&炮灰)

國民黨中高階將領叛變投共的結局

第一號:叛將宋鶴庚,字皋南,1883年生於湖南湘鄉人。國軍上將,1923年隨譚延闓入粵
投孫中山,被任命為湖南討賊軍湘軍第一軍軍長。不久辭職回鄉,閒居上海、長沙、湘鄉
。1949年臨近大陸淪陷,宋鶴庚拿出自己私藏的槍枝,授意他的侄子組織湘鄉縣花橋警察
隊,投奔中共地下武裝姜亞勳部。1950年鎮反開始時,宋鶴庚居住於上海的女兒家,被上
海公安機關逮捕,押解回湘鄉。1952年1月,湘鄉縣人民法庭以宋鶴庚反抗革命罪名判處
死刑,立即執行。

第二號:
叛將陳春霖,別字思棣,1900年出生,四川資陽人。第四十四軍軍長,歸屬於羅
廣文第十五兵團序列。1949年12月隨同羅廣文率部在川西叛變投共。在鎮反中於1951年11
月9日被西南軍區軍法處判處死刑。

第三號:叛將徐經濟,字子固,1905年生,山東日照人。1949年在漢中任新編第五軍軍長
、陝南行署主任兼陝南遊擊自衛軍總司令。1949年12月30日率新五軍在西南叛變投共。19
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四號:叛將尹作干,字子固,1905年生,山東日照人。1946年任整編第十五師參謀長,
並參加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1948年任第九師師長,9月授銜陸軍少將,10月任第二軍副
軍長兼宜昌警備司令。1948年任第九師師長,1949年8月長沙兵變後尹作干逃往香港,11
月返回長沙追隨陳明仁叛變投共, 1954年4月8日由南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

第五號:叛將葉干武,1901年出生,廣東梅縣人。甘肅省河西警備總司令部少將高參、監
察官。1949年冬蘭州戰役中叛變投共, 1950年秋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六號:叛將曾憲,原籍四川成都,1911年生於湖北鍾祥。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
49年初任第三兵團暫編第八軍副軍長。同年12月27日在四川新都率部叛變投共,次年10月
在鎮反中處決。

第七號:內奸林伯民,原名秉彝,1886年生,廣東梅縣人。第四戰區榮譽軍人管理處中將
處長。 1945年抗戰勝利後,退役回家鄉梅縣南口居住。告老還鄉後曾多次設法掩護過當
時中共地下工作人員和游擊隊。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八號:叛將何際元,字鴻鈞,湖南寧鄉人。第四十九軍七十九師師長。1949年5月經中
共地下黨策動,在湖南寧鄉率部叛變投共。1950年9月25日以歷史反革命罪行在長沙被槍
決。

第九號:叛將唐伯寅,字劍椿,號劍湘,湖南省湘潭縣人。江西南豐師管區司令、浙江臨
黃師管區司令, 1949年3月受中共地下組織策動,參加了中共華中局社會部領導下的江南
地下第四軍,任副軍長。4月又參加了程潛、唐生智等人在湖南發起的所謂「和平自救」
運動,並積極策反湘軍舊部。8月隨程潛、陳明仁在長沙叛變投共,1952年2月21日在鎮反
運動中在湘潭被槍決。

第十號:內奸劉晴初,名垂霽,1894年8月生於湖南湘潭。第九戰區長官部中將高參,曾
參與第一次長沙會戰。1940年因病回鄉休養,籌辦實業、學校。1949年3月加入中共地下
組織的外圍工作,以後策動當地游雜武裝投共,並將保存之五萬分之一湖南軍用地圖交與
解放軍第十二兵團。1951年鎮反運動中以反革命罪在湘潭被處決。

第十一號:叛將潘峰名,別字目屏,曾用名 潘國屏1899年生,江西樂安人。改任第一一
三師師長,第五十一軍副軍長、代軍長,第五戰區前方指揮部副主任。參加徐州會戰、魯
南會戰諸役。1946年退役。1948年出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高參,1949年叛變投共。1950年
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十二號:叛將方滌瑕,別號秀泉,1903年生,江西九江人。中央憲兵司令部西南區憲兵
司令1948年9月授少將軍銜。1949年在成都叛變投共。1951年鎮反時處決。

第十三號:叛將王育成,字鳴琴,甘肅伏羌人。十七集團軍第十一軍少將參謀長。1947年
任第十七集團軍少將參謀處長。1949年9月23日在寧夏銀川叛變投共,1951年在鎮反中被
處決。

第十四號:叛將項麗源,湖北監利人。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少將參謀處長,1949年任西南軍
政長官公署參謀處少將處長等。同年底在成都隨部叛變投共。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十五號:叛將楊健民,安徽宿州市人。九十六軍少將參謀長。1949年11月在四川金堂叛
變投共, 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十六號:叛將周伯英,別字湘雄,1909年生,湖南東安人。國防部少將部員。1949年參
加湖南兵變,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十七號:叛將林芝雲,又名蓋南,湖南湘潭人第六戰區游擊挺進縱隊副司令。1947年7
月授銜陸軍少將,1949年8月隨陳明仁部叛變投共,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十八號:叛將糜藕池,別字濟民,1897年生,貴州畢節人。九十四師中將副師長。1949
年任川黔公署獨立第一師師長,率部叛變投共。1951年7月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十九號:叛將趙俊圖,1911年生,湖南醴陵人。1949年任湖南醴陵師管區少將副司令,
8月率部叛變投共。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廿號:叛將趙鴻厚,河南懷慶人。第四十師少將師長,鄭州綏靖公署軍官總隊大隊長。
1949年任長沙綏靖公署軍官總隊副總隊長,後隨程潛等參加湖南兵變。1952年在鎮反中被
處決。

第廿一號:叛將曹森,1906年生,河南唐河人。第二十六軍少將副軍長,滇西師管區司令
。1949年底在雲南叛變投共,後返鄉居住。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廿二號:叛將梁順德,別號真心,1909年生,廣東梅縣人。河西警備司令部參謀處長、
少將參謀長。1947年到重慶陸軍大學特別班第八期學習。1949年冬在川南叛變投共, 195
1年鎮反中被部隊判處死刑。

第廿三號:叛將彭永年,廣東揭西人。廣東省保安司令部少將秘書長,同年5月隨吳奇偉
嘩變。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廿四號:叛將覃守一,1910年生,湖北長陽人,土家族。1949年5月任湖北綏靖總司令
部長陽總隊少將司令兼代長陽縣縣長,11月11日率部叛變投共。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廿五號:叛將謝靈石,別號雲根,1902年生,四川簡陽人。新疆迪化警備司令部少將高
參。1949年參加新疆和平叛變投共, 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廿六號:叛將鄧士富1900生,廣東梅縣人。第七軍暫六十師、六十一師少將師長。1948
年10月,率部向解放軍叛變投共。1952年鎮反運動中以反革命罪被判處死刑。

第廿七號:叛將列應佳,別號介人,1903年生,廣東增城人。第四戰区第三游擊挺進縱隊
支隊司令,1946年任廣東保安第四師少將副師長兼保安第五團團長。1948年5月17日叛變
投共並接受改編。 1952年鎮反時被處決。

第廿八號:叛將馬守援,1948年任重慶綏靖公署中將高參。1949年11月任重慶衛戍總司令
部副總司令,未就職。12月26日在成都叛變投共。1951年在鎮壓反革命運動中,於貴州省
龍裡縣被處決。

第廿九號:叛將焦達梯,別字島松,湖南瀏陽人。1948年調任長沙綏靖公署少將高參。19
49年5月與中共華中局社–會部秘密通敵,策動舊屬嘩變。 1952年冬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卅號:叛將習自強,納西族,字健夫,雲南麗江人。1945年10月任雲南省政府顧問,19
49年6月任雲南綏靖公署中將高參,12月在昆明叛變投共。1952年7月6日在雲南麗江被處


第卅一號:叛將田西原(1900–1951),字應貞,湖北保康人。1949年2月任鄂西北中將
游擊司令,通敵中共地下黨,暗中進行策動兵變,4月所部被解放軍改編,任解放軍江南
地下第3軍軍長。1951年4月27日在湖北保康被錯誤處決。

第卅二號:叛將劉子仁(1900–1951)少將。原名俊德,河南永城人。1949年春任第127
軍309師少將師長,12月25日在四川巴中叛變投共,1951年3月7日在河南開封被處決。

第卅三號:叛將甘清池(1900—1951),廣東信宜水口雙山村人。國民革命軍整編第六十
九師副師長,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 1949年春任廣東省陽江縣縣長。1949年11月5日率縣
保安隊、自衛隊在信宜叛變投共。1951年3月被捕,12月被處決。


第卅四號:共特李建平(1900–1951),字育之,號誠中,湖北應城人。1945年4月任軍
事委員會少將高參,1947年10月退役,任湖北省國民義務勞動委員會主任委員,1948年秋
接受中共指派,搜集國軍情報,1949年5月在武漢迎接共軍入城。1951年12月在湖北應城
被處決。

第卅五號: 叛將李鴻燾(1894–1959),1947年3月兼任川康剿匪總指揮部副總指揮,8
月改任四川省第9區(萬縣)行政督察專員兼少將保安司令,1948年4月兼任川湘鄂邊區副
指揮官,1949年1月兼任川東保安司令,12月5日在四川萬縣參加叛變投共。後任共偽四川
省川東人民行署民政廳長,肅反中被抓,1959年12月31日在獄中去世。

第卅六號:叛將陳俊三(1892–1952),別號廷傑,江蘇雎寧人。1949年任川滇黔邊區綏
靖司令部少將參議。後叛變投共。1952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卅七號:叛將黃天玄(1896–1951),字人極,湖北薪春人。1947年任湖北省幹部訓練
團副教育長,1949年任暫編第8軍少將高參,同年12月27日在四川新都叛變投共。1951年1
2月1日被處決。

第卅八號:叛將蕭步鵬(1906–1951)少將。字萬里,湖南郴縣人。1949年冬兼任中央軍
校游擊幹部訓練班班附,12月任川西北反共救國軍副總指揮兼參謀長和第3路司令,12月
底在成都叛變投共。 1951年在湖南郴縣被處決。

第卅九號:叛將曹勖(1901–1951)中將。原名維彬,字勉青,湖北京山人。11月復任湖
北省第3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7年11月辭職,1949年9月任湖北綏靖總司令部中
將副總司令,10月任第3兵團副司令官,不久離職到重慶,12月任西南第1路游擊總指揮部
中將高參,12月26日在成都通電嘩變。後任共軍第2高級步兵學校教員。1951年在湖北京
山被處決

第四十號:叛將曹玉珩(1906–1952)少將。原名玉朗,又名森,別號潤軒,河南唐河人
。1946年任整編第26師169旅旅長,1947年任整編第26師副師長,1948年任豫西師管區司
令,同年6月在豫東戰役中於河南開封叛變投共。後返鄉居住,1952年死於鎮反。

第四十一號:叛將崔世昌(1900–1953)中將。又名禹言,號宇光,河北高陽人。1946年
1月任河北省第6區(涿縣)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1948年任東北剿匪總部辦公廳主任
,旋任國防部中將部員,1949年任甘肅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後任第7兵團副參謀長,194
9年12月25日在四川德陽參加兵變。1953年12月7日在河北涿縣被處決。

第四十二號:叛將鄂友三(1910–1951)少將。綏遠薩拉齊人。1945年兼任綏遠省第1區
(歸綏)行政督察專員,1948年任華北地區剿匪總部騎兵第12旅少將旅長,1949年9月在
綏遠參加兵變。後任共軍騎兵第4師師長,1951年11月被捕,不久被處決。

第四十三號:叛將曾憲成(1911—1952),原籍四川成都,1911年生於湖北鍾祥。1946年
任湖北省保安第一旅旅長,1948年任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1949年初任第三兵團暫編
第八軍少將副軍長。同年12月27日在四川新都率部叛變投共,後入共軍西南軍區軍政學校
學習。1952年自願回鄉定居,同年10月在鎮反中處決。

第四十四號:叛將曾繼遠(?–1950),號煜藜,四川華陽人。1949年任四川省第12區行
政督察專員兼少將保安司令,同年12月在四川安縣率部投共,1950年被處決。

第四十五號:叛將彭曠高(1902–1951),又名光霽、運鴻,湖北天門人。1945年8月任
湖北省第3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中將保安司令,1947年調任湖北省第6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
司令,並兼任湖北省第3、5、6區聯防指揮官,1948年任中央訓練團辦公廳中將主任,194
9年2月任湖北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10月任第3兵團副司令官,12月26日在四川金堂參
加兵變。後任共軍西南軍區高參。1951年9月在湖北天門以反革命罪被處決

第四十六號:叛將彭林生(1897–1951)少將。別號雲山,湖南祁東人,生於1897年11月
4日。1944年任第62軍少將高參,同年任祁東抗日自衛總指揮部副總指揮,抗戰勝利後退
役回鄉,1949年6月與中共取得聯繫,任共軍湖南遊擊第1縱隊副司令員兼1支隊司令員。
後任共軍零陵軍分區高參。1951年8月23日被處決。

第四十七號:叛將謝崇階(1904–1951),號升安,四川雷波人。1945年任榮威師管區司
令,後任四川省軍管區參謀長,1949年12月初任川西師管區中將司令,12月底在四川樂山
叛變投共。後任四川省雷波縣各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雷波縣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會代
表」。1951年9月10日在四川樂山被處決。

第四十八號:叛將魯堅(1910–1951),湖北枝江人。1949年任湖北省第6區(宜昌)行
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同年秋兼任湖北綏靖總司令部五、長、峰指揮所少將指揮官,12
月4日在湖北恩施叛變投共。後任湖北省恩施「人民行署」參事兼貿易公司經理,1951年8
月被處決。

第四十九號:叛將褚懷裡(1897–1951),字燮亞,河南南召人。1947年任暫編第1軍1師
少將師長,1948年10月任第13綏靖區16縱隊司令,1949年春任湘鄂川邊區綏靖公署少將高
參,8月任第19兵團少將高參兼河南省軍政幹部訓練班副主任,12月26日在四川巴中參加
兵變。1951年3月在河南南陽被處決。

第五十號:叛將譚呈祥(1906–1951),回族,青海化隆人。1946年任整編第82師100旅
少將旅長,1948年9月任第82軍100師師長,1949年9月8日在青海西寧投共,11月參與組織
反兵變,1950年被迫再次投共,1951年5月25日在西寧被處決。

第五十一號:叛將蔡洪範(1901–1951),字敬賢,河南虞城人。1945年6月任國防部部
員,1948年9月任第4綏靖區第5旅少將旅長兼虞城縣縣長,1949年6月在河南靈寶叛變投共
。後任西安市「人民政府」第2工作組工作人員。1951年在虞城被處決。

第五十二號:叛將裴元俊(1914–1951),號侯生,四川成都人。1949年2月任第47軍125
師少將師長,12月21日在四川什邡參加兵變。1951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五十三號:叛將潘壯飛(1898–1950),又名少武,湖南黔陽人。1946年任中訓團第7
軍官總隊第5大隊大隊長,1948年當選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9年5月任長沙綏靖公署清剿
第3縱隊副司令兼芝江警備司令部少將副司令,10月14日在湖南新晃叛變投共。1950年被
處決。

第五十四號:叛將潘峰名(1899–1950)別字目屏,1899年生,江西樂安人。1946年退役,
1948年出任江西省保安司令部少將高參,1949年參加叛變投共。1950年在鎮反中被處決。

第五十五號:叛將唐憲堯,別號再興,1899年生,四川梁山人。第三十集團軍總部少將高
參。1949年12月在四川渠縣發動兵變。1951年冬在鎮反中被處決。


中共先矇騙用好言好語將他們騙到手,然後再食言殘殺。

被殺害者分四大類,佔主要人數的兩大類是,第一類國共戰爭後期,倒戈投向共產黨的,中共稱之為起義、投誠,實為投降,以及被俘釋放返鄉的。第二類已經退役返鄉多年的原中華民國軍政人員,或閑居,或從商,或從事其它職業,如教師、律師等,另有極小部分屬於第三類和第四類,因堅持與中共打游擊而被俘的,戰後逃亡外地,隱姓埋名的,被殺害的高級人士中,多數為國共戰爭後期,國民黨師、軍級以上投共將領,包括四十四軍軍長陳春霖、第五軍軍長徐經濟、第九十九軍副軍長甘清池、第八軍副軍長曾憲成、第十八軍第九十師師長尹作贛,河西警備總司令部少將高參、葉干武等等,這也是中外歷史上聞所未聞的惡劣先例。

降者免死,乃戰場通則,極端殘忍,而毫無人性底限的中共集團,屢屢創下惡之舉,美國的南北戰爭,北勝南敗,但戰後在美國國會大堂裡,南北雙方將領的雕像并行聳立,共同受到後人尊緬,因為美國人明白,不論誰勝誰敗,他們都是手足同胞,對照這等文明境界,殘暴的中共集團猶如惡魔、撒旦降世,神州大地豈能不血腥遍野,這波鎮反中,被殺害者也包括國民黨抗日名將,如陸軍中將周址,一六零師師長宋士台,第二軍副軍長兼第九師師長陳映榮等等,還包括辛亥革命或護法原勛,如鄧玉麟、夏之時、何海清、宋賀庚等等。


在鎮反運動中,遇害的軍公教人員最少在五百萬人以上。

中共之所以殘殺這些已經解甲歸田、並無意與中共相爭的名流人士,是因為他們都是當地名士,頗具名望,中共深恐他們聚眾再起。中共要的就是斬草除根,斬盡殺絕。在這裡毛澤東和共產黨的手段是黑社會謀財害命的手段,先矇騙受害人,用好言好語將他們騙到手,然後再食言殘殺。

鎮反前,毛澤東對公安部長羅瑞卿說,在此之前為什麼不能大量鎮壓「反革命」,是因為時機不成熟,我們的財經問題還沒有解決,同資產經濟的關係還比較緊張,如果我們在那個時候提出大量鎮反,是不合適的,現在情況不同了,財經問題基本解決了,「抗美援朝」戰爭也打起來了,因此你們不要浪費了這個時機。

毛親發密令,按人口比例殺人,決定按人口千分之一的比例,先殺此數的一半,看情形再做決定。1951年初,毛批評湖南等地殺人不夠,親自指示,上海是一個160萬人口的大城市,按照上海逮撲兩萬餘人,僅殺二百餘人的情況,我認為1951年內至少應當殺掉三千人左右。

南京是一個50萬人口的大城市,國民黨的首都,南京殺人太少,應在南京多殺。又電告華南分局廣東方面,你們已經殺了三千七百多,這很好,再殺三、四千人,今年可以殺八、九千人為目標。在毛指示的鼓動下,各地放手殺人,仿如比賽一樣,實際上殺人比例遠遠超出千分之一。

1954年毛澤東宣稱鎮壓「反革命」,共殺關、管二百至三百萬人,但早在1952年底,中共公安就宣布共消滅反革命份子二百四十餘萬人,而中共內部傳,實際遇害的原國民政府軍、公教人員至少高達五百萬人以上。至於被俘的二百多名國民黨高級將領,司令官以上,戰後一直被關在中共監獄,從1959年開始,中南海處於對台灣的統戰目的,開始對他們分批特赦,直到1975年,也就是中共建政26年後,才全部釋放,這些飽受牢獄之災的國民黨高級將領,等到走出監獄已經垂垂老矣,卻仍然被中共利用作為統戰工具。

而大批投降或被俘的國民黨士兵,被共軍收編後,都被推到最前線作戰,充當共產黨炮灰,比如最先率完整兵力投共的傅作義,國民黨陸軍上將,華北剿匪總部總司令,將其60萬大軍拱手交給共產黨之後,僅兩年,其精銳竟都被中共推到北韓戰場,充當志願軍的作戰主力,傷亡慘重,幾乎全軍覆沒,傅作義所部的工兵團,甚至被全部劃入北京市勞改系統,名為留廠就業人員,邊學習,邊勞動,實際變相淪為勞改人員,充當共產黨的苦力。

韓戰結束後,換俘時,一萬多人被俘的中國「志願軍」,自願選擇到台灣,其中大多數都是當年降共的國民黨官兵,他們看透中共本質,翻然悔悟,到台灣後重歸國軍行列,其他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志願軍戰俘,終其一生受盡冷眼和歧視,後悔至今,可想而知。

1949年1月,中共軍隊不費一槍一彈進入北平,也就是現在的北京,原因在於中共以和談為名,利用國民黨北平首將傅作義,最後傅所部60萬國軍和平繳械。

中共統戰成功全賴一個關鍵人物,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在那之前傅冬菊已經被中共地下組織發展為地下共產黨員,成為潛伏在父親傅作義眼皮底下的中共特務。


   另外關於韓戰的中共志願軍的組成,目前有一種常見的說法,那就是──中共為消耗國軍戰俘;或借聯合國軍之手殺光這些成分不純的人,因此韓戰時大多會驅趕這些人到第一線當炮灰,其實這樣的說法倒不一定準確,因為開戰之初,共軍參戰的部隊,大多為當時的共軍主力,再加上從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的3年國共內戰當中,雙方軍隊幾乎是以每年70萬至100萬的兵員呈現互為消長之勢(簡單的說就是向中共投降…即所謂的「起義」),也就是說,到國共內戰中後期,整個解放軍的兵員中其實絕大多數都已是國民黨的戰俘了,因此要刻意區分成份並不容易。另外有些部隊或個人被編入共軍的時間長,思想改造的程度也比較徹底,像在1948年10月東北戰役尾聲時投共(起義)的雲南系國軍60軍(雲南滇軍曾澤生部,編入四野之後被改編為50軍),就因為改編時間夠早,被認定其對於共產黨的忠誠度已高,因此在志願軍攻入朝鮮半島之初,就一直在最前線作戰,一直打到韓戰結束。根據中國的官方資料顯示,50軍在3年的韓戰當中,總共參與大小戰鬥95次,殲滅聯合國軍超過14,000多人以上,也由於戰績優異,韓戰結束之後,50軍仍留駐於東北的丹東,繼續執行對朝鮮半島的監視任務。但為預防萬一,部分改編時間較晚的國軍俘虜,除部份被認定為冥頑不靈的中高階軍官(如黃埔軍校畢業曾在中央軍中服役多年的國民黨籍校尉官),遭到解放軍私下凌虐處死之外,中共對於低階的士官兵部份,是將其分散以補充兵的方式打入各志願軍的主力部隊,人員建置打散之後,再加上思想改造與相互監視,嘩變的情況就能減少。

   但不管如何仍舊有人伺機逃亡,不管是因為對於戰爭的厭倦,或是對於中共的思想改造與階級鬥爭…的不滿、甚至還有部分戰俘為國府接收台灣之初在台招募的台籍國軍,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曾經在62軍與青年軍207師服役的台籍國軍-陳永華(本名是「陳燕盞」),陳永華民國18年底生於台南,1945年因生活困苦而加入來台接收的國軍-62軍,之後隨62軍調往華北與解放軍作戰,後因管教問題而逃兵,期間曾短暫加入國軍94軍擔任衛生兵的工作,只後又因為細故再度逃亡,1948年時陰錯陽差的在東北加入青年軍207師,之後在東北戰役時被解放軍俘虜,被編入林彪的四野38軍之內,參與各項對國軍的「解放」戰役,一直打到廣西的鎮南關(今為友誼關)-國府完全退出中國之後,才隨部隊返回河南訓練休整,到1950年6月25日戰爆發,陳永華又隨第一批26萬人的志願軍於1950年10月入朝作戰,在1951年2月的一次偵查任務中偷偷的離開部隊向美軍投降,之後在俘虜營中待過3年,到1954年1月23日才隨其他14,000多名官兵一起回到臺灣,回台之後,陳永華與其他大多數的戰俘一樣選擇繼續在軍中服役,其中還曾經待過「心戰總隊」,在金門湖井頭對中國進行播音喊話的作戰任務,一直到1963年(民國52年)才退伍(其子後來投考陸軍官校,官至上校後退伍)。綜觀這些實例,1951年8到9月之間,在朝鮮半島的美軍遠東司令部委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運籌學研究室(Operations Research Office)對於當時已經關在南韓-釜山、巨濟島的中朝(北韓)戰俘營中的1,100餘共軍俘虜進行一項名為「北韓與中共士兵對韓戰態度」的研究,在回收的988份有關於被俘或投降的有效問卷中顯示,被訪者認為自己屬於「被俘(Captured)」的有264份,佔總數的26.7%。而認為自己屬於「投降」的有724份,佔總數的73.3%。也就是說,這些戰俘有一大部分的確是自願投降(Surrendered)的,而從陳永華的例子可知,其中應該有相當多的人是蓄意投降,是一種長久企盼的逃亡活動,甚至有些反共的戰俘們認為自己不是「投降」,而是「起義」,因此台灣以「反共義士(anti-communist heroes)」來稱呼他們並不為過。

    另外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組織研究中心出版的《戰鬥與被囚中的群體行為》一書中也有一份統計發現:這些選擇到台灣的14,000多名反共戰俘中,其中有9,549人曾在國民黨軍政部門中工作過-這些人也就是我們所謂的國軍戰俘,恰好佔總數的2/3。但這些反共戰俘裡的另外那1/3的背景也屬於共產黨所謂「根紅苗正」的人數量也多達4,700多人,像前面提過在1952年10月初於「白馬山戰役」前就向南韓第9師投誠的志願軍文化教員-谷中蛟先生就屬於這類。而在選擇回歸中國的那7,000餘志願軍戰俘中,屬於「根紅苗正」的戰俘大約是5,000人。這說明,即便是那些屬於「根紅苗正」出生於的老共軍的志願軍官兵,最終選擇反共不歸路的也接近一半,或許就因為他們來自共產黨,非常清楚的了解在這樣的情況下選擇回中國之後的處境堪憂。而歷史也無情的證實,當年選擇到台灣的志願軍戰俘,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從國軍中退伍,除了國家所給予的優厚退撫之外,部分單身未婚者則被政府安排住進台北三峽鎮白雞山區的榮民之家-忠義山莊安享晚年,當時進住人數最多時有4,063人,到2010年的統計,這群飽經戰亂流離顛沛之苦的老兵逐漸凋零,只剩下230左右。當然也有人退伍之後成為成功的商人,其中有許多人返回中國探親或是落葉歸根,大多受到中國各地方統戰部門的盛情招待。但當年那些選擇回到中國的戰俘卻被視為對黨國不忠,因為當時在共產黨的眼裡「戰俘」這個名詞與「叛徒」、「特務」之類的名詞沒有太大的區別。因此這些人一回國就遭到開除黨籍和軍職的處罰,除接受密集的思想檢查與「甄別」之外,許多人甚至被強迫到農場墾荒,在「文化大革命」中,很多人還遭到嚴重的批鬥甚至毒打而亡,幸運逃過一劫的人,到晚年卻仍舊窮困潦倒,一生受盡「祖國」的汙辱。直到1980年,中共中央下發了《關於志願軍被俘歸來人員問題的復查處理意見》的第74號文件,才全面地恢復了這些人的名譽,但很多人早已不在人世,而他們已經逝去的年輕時光與所受的冤屈與汙辱,已經無人能替他們平反!

挺柯P Team KP 警剔!中國國民黨國軍降兵降將的悲慘命運 (韓戰被當成馬前卒&炮灰)

2.2萬志願軍被俘 逾半選擇赴台 戰俘分隔兩岸命運懸殊
韓戰期間,中共先後派出逾百萬軍隊以「志願軍」名義赴北韓參戰,近20萬人捐軀,2.2萬人被美軍俘虜。這些戰俘約1.5萬人後來選擇去台灣,7,000 人選擇回中國。60年來,他們分居兩岸,經歷不同命運;選擇孤島者背井離鄉,飽嗜思家之苦,但多能安居度日老有所養;回中國者曾被俘備受歧視,苦不堪言; 即使未當過俘虜者,也有人回國後橫遭厄運,一生落魄。有慘變訪民的老兵慨嘆說:「共產黨的良心都沒了!」

■張澤石從清華大學應徵入伍,被俘虜後任志願軍戰俘營翻譯。 ■張澤石從清華大學應徵入伍,被俘虜後任志願軍戰俘營翻譯。

一句Don't Shoot救回戰友(中國)


張澤石是志願軍戰俘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原籍四川廣安,韓戰爆發時正在北京清華大學物理系讀書,被中共抗美援朝宣傳激動得熱血沸騰,毅然投筆從戎,1951 年3月入朝作戰,任60軍180師538團宣教幹事,不料三個月後,180師遭美軍包圍重創,他在突圍時被俘。
「我當俘虜營翻譯完全是偶然。」 84歲的張澤石對《蘋果》表示,當時被押往戰俘營途中,一位戰友拉肚子忍不住跑向路邊樹叢,美國兵以為他要逃跑,大叫「Stop, or you will be killed!(站住,否則你會被殺)」戰友聽不懂繼續前衝,美國人嘩啦一聲拉開槍栓,「情急之下我用英文大叫:Don't shoot!he's getting dysentery!(別開槍,他得了痢疾)!」
一句英文救了戰友,他自己也被美軍「甄別」出來,被指定 任志願軍戰俘營翻譯。他作為志願軍俘虜中學歷最高、見識最廣者,也得到美軍的敬重,以至最後美軍希望送他去美留學,但他認為自己是中共黨員,一腔愛國,最 終選擇回國。

回國後被當美軍間諜
沒想到他回國後被當成怕死鬼、變節者甚至美軍間諜,受到開除黨籍、軍籍處分,反右、文革等歷次運動都被牽涉,直至80年代中共為志願軍戰俘恢復名譽,他才 能免受衝擊。過去10年他出版多本回憶錄反省那場戰爭,觀點與中共當局有別,一度令當局不快。
「那是一場完全不應發生的戰爭。」張澤石指,他本人 尤不應上戰場與美國人為敵,「我初中、高中讀的都是美國辦的學校,清華也是美退還庚子賠款辦的。我應感恩於母校,感恩於美國。」為此他除了繼續撰寫有關韓 戰的文章,還準備籌拍一部反映四川母校的紀錄片,以表達自己對美國的敬意。

■王輝14歲被徵入北韓參戰,退役後淪為訪民。 ■王輝14歲被徵入北韓參戰,退役後淪為訪民。

老兵淪訪民 斥中共沒良心(中國)
「好多戰友都為我出證明,但他們(當局)硬是不管我的事,不願為我恢復(志願軍)身份,共產黨的良心都沒了!」76歲的志願軍老兵王輝,家住在遼寧丹東一 所四壁滲水陳舊老房,對《蘋果》記者訴說苦衷。老人患有心衰病,講到勞氣時雙手發顫。
孤兒出身的王輝,韓戰爆發時被中共從丹東孤兒院招入伍,當時 未滿14歲,分到志願軍炮64師後勤部衞生科當護理員,同去還有多名孤兒。他們在前線出生入死救扶傷員,1954年才隨部隊回國。王入遼東軍區海巡大隊當 衞生員,1956年6月退役回丹東。

求恢復退伍軍人身份
60年代饑荒,全國精簡機構,他被辭退成為社會閒散人員,「當時年輕身體好,打散工不在乎,後來年紀大身體有病,我才着急找政府,但他們說沒我當兵的檔 案,找不到了」。為恢復身份,他跑遍各級政府民政部門上訪。因所在部隊已裁軍整編無從可找,他找到當年的戰友為他出證明,但當局仍拒受理,他說:「我這事 兒其實很容易查證落實,他們這麼推辭,太沒良心了!」
他認為是當年退伍時,自己的退伍名額被別人頂了包,「我沒指望甚麼,只是想有個地方報銷看病 的錢」。這位志願軍老兵因無身份,現在全靠老伴退休金以及子女接濟艱難度日,但醫藥費日貴,令他常陷困境,老人慨嘆說:「我在朝鮮打了四年仗,為國家出過 血流過汗,萬萬沒想到淪落到這地步!」

■張一夫原為國民黨軍,後被中共俘虜送北韓參戰,被俘後轉赴台灣定居。 ■張一夫原為國民黨軍,後被中共俘虜送北韓參戰,被俘後轉赴台灣定居。

為赴台灣 胸刺「誓死反共」(台灣)
83歲的張一夫原名張更照,山西人,早年當國民黨兵,接受救護訓練,後被共軍俘虜,又成為中共軍隊軍醫。韓戰爆發,他隨志願軍入北韓作戰,1951年3月 過鴨綠江,沒幾天就當了俘虜,「我們營被美軍包圍,槍都沒開,營長就下令分散突圍,自己顧自己跑了」。
被俘後,美國兵見他又渴又餓,給他一杯咖 啡,「那時真是土包子(孤陋寡聞之意),喝到那又苦又澀,心想美國佬不會是給我喝毒藥,想把我毒死吧?」在戰俘營,他印象最深的,是親共與反共兩派暗鬥, 白天相安無事,一到晚上兩派一句不合就打起來,好恐怖!」有戰俘因此被人用刀剖腹挖心。


戰俘遣返甄別時,美國人用最簡單辦法:左右各擺一張桌,戰俘從房間走出,向左的回中國,靠右的去台灣,「要去台灣的人最多,很多人本來就是國軍出身,現在 想去台灣」。為示決心不少人都刺字,張一夫向《蘋果》記者展示他胸口刺着「誓死反共」四字(左圖),和國民黨旗。

獲毛發「戰死」證明
上世紀80年代後期,兩岸開放老兵回鄉探親,張一夫回中國見到當年志願軍的長官,「他跟我說,你去台灣對了,你回中國就倒楣了,非要鬥你幾年不可」。他退 役後在台北桃源開診所,懸壺濟世,直至退休;有趣的是,中共還給他家人頒發他「戰死」證明,上有毛澤東簽名。他把它帶回台灣,以作紀念。
今年5 月,他帶家人重訪巨濟島戰俘營,24個展館他逐個參觀,感慨萬千,並當場唱起當年的戰俘歌,令遊客詫異。應記者要求,老人又當場唱起來:「堅決去台灣,重 振英雄風,我們是亂時代的人,胳臂粗,拳頭大,一顆心一條命交給國家,抗戰八年流過血,現在身上還有疤!」

■黃天才原為台北一家報館記者,應徵入美軍任戰俘營中文翻譯。 ■黃天才原為台北一家報館記者,應徵入美軍任戰俘營中文翻譯。

記者當翻譯 讚美軍重規矩(台灣)
「韓戰爆發時,我在台北一家報館做記者。中共參戰後,美軍抓到大批中國俘虜,急需中文翻譯,於是向台灣求助,我報名應徵,最後以美陸軍部聘用文職人員身 份,到了韓國。」86歲的韓戰親歷者黃天才在台北家中接受《蘋果》專訪,講述往事,記憶猶新。
他說美軍開始時還親自審中國戰俘,後來中國戰俘越來 越多,美國人於是讓他們這些中文翻譯直接做審訊官,審完就寫英文報告,省去翻譯流程。「美國人講規矩,告訴我們要按日內瓦公約審訊,戰俘只需回答三個問 題:姓名、軍階和所屬部隊番號,其他可不答。但俘虜自己願意講的例外。」
黃天才表示,美軍通過審訊戰俘,掌握了不少中共軍隊的情報,例如入北韓兵力人數、部隊分佈等。
由 於俘虜中有許多是前國民黨軍投誠或被俘虜加入共軍,在共軍又受歧視排擠,被送到北韓當炮灰,故不少戰俘坦承一上戰場就趁機逃亡,向美軍投降,「這些戰俘最 痛快,你不用問,他們就會竹筒倒豆子,全講了。」


「中共用人肉跟大炮拼」
黃天才對中共敢在北韓跟美國較量頗多感慨,他說:「中共那時候的裝備很原始,完全是靠人海戰術,用人肉跟美國的飛機大炮拼。有共軍的戰俘交代說,他們從鴨 綠江邊南下,一路被美軍飛機炸、火炮轟,趕到前線時,一個團有一半人不見了!」黃老早年曾出書《我在38度線的回憶》,細述那段經歷;戰後曾任台灣《中央 日報》社長、中央社社長等。/蘋果日報

大部分志願軍戰士都是國軍降卒,送韓戰做炮灰是變相坑殺。

毛澤東極力主張打韓戰的真實動機之一,就是藉韓戰消耗原國軍兵員。在冷兵器時代,戰爭殺俘是個規則,這是因戰俘能構成反叛因素,商王朝就是被驅趕到前線的奴隸(戰俘)起義斷送掉的,秦朝的白起坑殺四十萬趙卒,也是因懼怕戰俘造反。毛澤東當然明白這個道理,他肯定也想消滅戰俘,但現代戰爭需要炮灰,毛打內戰的高招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即以幾倍的兵力搞人海戰術圍殲打援,大量的兵員空白只能以戰俘來填補,好在國民黨軍隊的士兵都是農民,在整編過程中進行洗腦和奴化教育後就迅速投入前線,所以,中共軍隊在內戰中迅速膨脹壯大,是大批國軍投誠和收編俘虜的結果。

特別是四野,它的前身東北民主聯軍後稱東北野戰軍,是1945年從山東軍區和冀熱遼部隊調進的八路軍6萬,新四軍3萬,連同黨政軍幹部總共才13萬餘人。到年底時,總兵力就發展到27萬。 1947年7月至1948年11月間,遼沈戰役結束,殲國民黨軍47萬,大批俘虜士兵補入部隊,為主力部隊輸送兵員37萬。至此,東北野戰軍總兵力已超過百萬。其建制是:第38、39、40、41、42、43、44、45、46、47、48、49軍,長春起義的國民黨軍第60軍整編為第50軍。平津戰役後,改編國民黨軍52萬餘人。 1949年3月,東北野戰軍改稱第四野戰軍,南下參加渡江戰役,6月,殲白崇禧部主力21萬餘人。在向中南進軍過程中,又以80%的兵力清剿收編土匪。 7月,以國民黨軍第19兵團起義的4個師改編為第51軍。 10月,長沙起義的國民黨軍第1兵團改編為第52、第53軍。至1950年1月,成立中南軍區時,四野兵力已達150萬人。

在韓戰中,志願軍主力是以四野為主的部隊,先期入朝的是38軍、39軍、40軍、42軍以及66軍,和東北邊防軍砲兵司令部所屬地砲兵第1、2、8師。但實際上,早在金日成南犯時,一支中國軍隊就已經加入戰爭了,這支隊伍是解放軍中的朝鮮族士兵組成的三個師,是金日成組建人民軍時向毛澤東討要的,成為人民軍的主力。那麼解放軍哪裡來的這麼多朝鮮士兵呢?原來,他們是四野收編的關東軍餘部。日本關東軍在投降前尚有七十萬人,但並非全部是日本軍人,這是因為太平洋戰場幾度抽調其主力,不得不從朝鮮和台灣徵集兵員,所以後期的關東軍組成,有相當一部分士兵是“滿洲國”偽軍、朝鮮軍和台灣軍,老一輩人東北人都知道,甚至在偽滿警察中,也有很多朝鮮人,被稱謂二鬼子。蘇軍出兵東北後,關東軍全面崩潰,其中八萬多被擊斃,六十萬投降。投降的日軍一部分被蘇聯人押解到蘇聯境內服苦役,其餘被遣返日本,非日本藉的俘虜就被四野的前身----東北民主聯軍收編了。這些非日藉的原關東軍士兵,受過嚴格的正規軍訓練,所以戰鬥力很強,和日本軍人也差不多少,雖然打不過蘇軍機械化部隊,但打國民黨軍隊和南韓軍隊還是沒問題的。

原國民黨軍隊投誠起義,一小部分是因將領被中共策反統戰,或者本身就是中共的人,而大部分都是在形勢逼迫下不得已而為之,前者是可以繼續帶兵的,比如曾澤生,就要帶著他的50軍親自上朝鮮戰場。而後者是不能帶兵的,比如陳明仁,只能給個高官厚祿養起來,他的52軍,53軍也全部開進朝鮮。中共為防止軍隊反叛,保持黨指揮槍的高度原則,在原國民黨投誠部隊被整編後,加入了大量政治幹部和黨員骨幹,所以在朝鮮戰場就能有效地挾持士兵或戰俘。

顯然,比較有政治頭腦的原國民黨軍士兵,特別是青年軍這類知識化的國軍士兵,四野中早期收編的國軍兵員,大部來自國民黨青年軍,還有原關東軍的中國藉士兵,都具有高中以上的文化,他們對兩種社會制度會有明確的比較,即使是農民出身的士兵在朝鮮戰場被俘後,也會很明顯地認識到:吃炒麵和吃罐頭絕對是不同的生活,聯合國部隊的飛機大炮與步槍刺刀也是絕對的武器差別,兩相對照的結果,自然要選擇投奔自由這條路,甚至百分之八十的志願軍戰俘都是這個選擇,這可能是中共始料未及的。毛澤東不怕志願軍戰士被炮火炸飛,怕的是他們被俘,更怕他們反叛,他的本意是將那些原國軍戰俘們從肉體上消滅在朝鮮戰爭中,和白起坑殺趙卒是一個用心,所以他要力爭將戰俘們弄回國內管教,不能讓他們跑到台灣去替國民黨反共。

儘管兩萬多戰俘有近一萬五千人投奔了自由,毛澤東發動抗美援朝戰爭的三個險惡動機還是如願以償,特別是這個動機,免去了內戰後裁軍的風險,因為裁軍通常是軍隊反叛的主要原因。當然,在政權穩固的條件下是沒有這種危機的,比如鄧小平在八十年代也大量裁軍,但沒有造成軍隊的激烈反彈,因為一部分軍隊改編為武警部隊了,一是降低了常規武器的軍備投入,二是沒有影響軍人的切身利益,這也等於是裁軍。

1948年12月,國共兩軍在淮海地區展開大決戰,毛澤東親自撰寫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書,並且喊話說,停止抵抗,本軍可以保證你們高級將領和全體官兵的生命安全,國軍官兵在長春守將鄧洞國因彈盡糧絕,北平守將傅作義受女兒,也就是當時的中共特務欺騙,先後投降後,全國各地國軍投降、投共成風,於是共軍戰事順利,席捲整個大陸。然而中國建政僅一年,1950年10月10日由毛澤東主導的中共中央,下達了鎮壓「反革命」指示,要各地糾正寬大無邊的右傾傾向,下令大規模處決先前投降、投共的國民黨軍政人員,以及被俘或逃亡的國民黨軍政人員。


中共在四年國共內戰殲滅國軍九十多萬(原157萬剩60多萬逃來台灣),毛澤東因此被捧為現代諸葛孔明,甚麼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活脫脫像個料事如神的軍事家,但事實上這全是幌子,中共之所以攻無不克全是因為國民黨有太多垃圾將軍!

屍速列車中的自私大壞蛋關門不讓男主角等人進來那一幕讓人氣憤填膺,男主角進門後疑惑地大罵「為什麼!為什麼!」同樣的疑惑老蔣也想問這些當共諜的垃圾將軍,要不是他們洩漏軍機、臨陣叛變,那中共哪能取勝?

老蔣身邊最垃圾的將軍是中將韓練成,老蔣一路提拔他,吃好穿好,打敗仗也不槍斃他,反而給他升官,可他卻死心塌地效忠幾百公里外的窯洞中毛澤東,像是吸毒上癮者一般不知悔改。1945年日本投降後,中共四路搶占地盤,接收日軍武器。國軍經八年挨打後已疲憊不堪,要不是有台灣金瓜石的黃金、白銀、銅可挖和稻米、糖、鹽、木材等資助,國民政府恐怕只能原地癱瘓!宋美齡赴美求援後,在美國資助武器和經費下,國民政府終於能海陸空三面動起來北上收復失土,但已慢中共四個多月了。

人性在1945年後赤裸裸展現在老蔣身邊,垃圾將領審時度勢後深知八年蹂躪後的國民政府要在短時間振作起來是相當困難的,反觀養精蓄銳的共產黨卻不同,不但有蘇聯武器支援,解放區人口也高達一億多,兵員更高達120多萬。而國軍卻因財政破產而不得不把450萬大軍裁到只剩157萬,扣去維持地方秩序的基本兵員外,能上戰場打仗的頂多九十多萬,已比共軍120多萬少很多,何況還有高達五百多萬民兵和數不清民眾後勤支援隊,內戰未開打勝負已分,再怎麼智商不足者都知道國軍必敗無疑!

韓練成、郭汝瑰、劉裴這三位垃圾將軍不但把老蔣作戰計畫迅速告知毛澤東,還故意做錯誤的軍事佈署,廖運周、高樹勳、潘朔端、曾澤生、吳化文、孔從州、何基灃、張克俠、傅作義、陳明仁等垃圾將軍則在戰場關鍵時刻叛變,使大量國軍全軍覆沒。

從歷史事實來看,1945年後國共內戰中只有台灣人參戰的戰役才有勝仗出現,例如1948年10月的塔山戰役,打勝仗的95師(趙子龍師)是來台灣補兵的,全軍除軍官外幾乎全是台灣人。又例如金門古寧頭大捷和八二三炮戰也都是台灣軍的傑作。

可惜外省人放不下台灣人在日治時當日本兵攻打中國的恨,非要屠殺台灣青年不足以洩恨,導致中共發動內戰後無可用強兵,以八年疲弊之師對抗養精蓄銳如猛虎出匣之共軍,慘烈早已可見!可當時台灣青年卻不同,日治時大家都吃得飽飽頭好壯壯,各個人高馬大,日式武器又相當精良,只要招募30萬台灣軍投入內戰,肯定一個月內就可以把120萬共軍打到脫肛脫糞!可惜外省人卻把可用之精銳戰士殺光光!(註: 這裡作者可沒有提多少人數被殺光光, 精銳戰士可以是幾百, 幾千人, 但因威脅到國民黨, 怕被推翻? 所以將之清除? 請別自己玻璃心)猶如曹操殺了可以在馬上左右開弓、百步穿楊的「飛將」呂布,使中國喪失組建強大騎兵的機會,六十多年後五胡鐵騎蹂躪中原遂無可與之抗衡的軍隊!

毛澤東就靠著關鍵性垃圾將軍打勝仗,牛皮吹噓到1950年韓戰爆發後就破功了!以往靠內應和白癡民眾幫助的共軍在朝鮮(韓國)戰場上完全使不上力,因為美軍和聯合國軍隊說的不是中文,韓國人除聽不懂中文外,食物自己吃都不夠,藏起來也不給共軍吃。老毛打國軍的那幾套”大包圍”、”圍點打援”、"大迂迴"...用在武器精良的美軍身上猶如以卵擊石,初期共軍取得的勝仗完全是拜人海戰術和六十年罕見的超冷氣候所賜,到後期被美軍摸透伎倆後,共軍便常成建制地被整個殲滅掉,就像當年共軍笑著殲滅整批國軍那樣,現在換成共軍被整鍋下餃子般屠殺!

總計三年韓戰共軍共被殲滅100多萬人,重傷50多萬人。入朝共軍高達297萬人,耗費戰費高達人民幣62億,還積欠蘇聯軍火費30億人民幣(後來江澤民以割讓清朝時俄佔東北、西北領土抵償)。中國人民捐款[抗美援朝]共9970億人民幣、飛機2481架。

可說三年韓戰下來不但把毛澤東戰無不勝的神話打破,還把全國搞得民窮財盡!共軍死亡數竟比當年殲滅的國軍還要多很多。好笑的是當年那些陣前叛變的國軍被編入共軍後,都被送入韓戰中當砲灰,例如曾澤生的六十軍在長春包圍戰時投共,部隊改編為共軍50軍,以為自此可以免去戰爭之苦,結果卻被毛澤東送到韓戰前線當炮灰,全軍幾乎覆沒!

反觀美國三年韓戰的傷亡卻遠比中共少很多,死亡37000人(包括英國、土耳其等聯軍部隊)、損失飛機3000架。其中很多人是被凍死的。

共軍在國共內戰時因為國民黨垃圾將軍的裡外配合而損失極微,但該還的卻全在韓戰中還出來還倒貼。雖然大多數垃圾將軍都活到七八十歲(國民黨外省仔拜的關公不靈?),可被他們帶去投共的士兵大多死在韓國戰場。而且中共也沒再給垃圾將軍升官,軍權被奪後被趕去當副級的閒官。哪像跟老蔣來台的那些將領,不但有18%優渥退休金可領,吃喝穿更是錦衣玉食,女人寶石黃金要多少有多少!水電交通娛樂全部都有優惠。可說忠心耿耿的將領來台後都快樂得不得了!

 俗語說天道好還常予善人,不是不報是時候未到,當年投共部隊覆滅於韓戰,今日國民黨能無戒呼?

------------

“解放”後被鎮反槍斃的一百多位抗日國軍將領

1950年年,金日成發動了朝鮮戰爭,聯合國軍隨後將其驅逐到三八線以北,大陸則派出志願軍赴朝鮮與聯合國軍作戰,傷亡慘重。在這場戰爭進行的同時,毛在中國大陸以“鎮反”為名對前民國的官員和軍人的鎮反,遇害者數以百萬計。

對在“鎮反”中遇害的國軍將領,可以略加分類:

(一)“解放”戰爭末期“起義”投降後解職返鄉者,被俘後釋放返鄉者,此類人數最多。
(二)。退役返鄉已有數年,或閒居,或從商,或從事其他職業(如教師,律師等),此類人數也很多。
(三)。堅持抵抗,打游擊而最終在戰鬥中被俘者,以及屬於國統,軍統和憲兵系統者。
(四)。其他,如因畏懼而逃亡外地者,隱姓埋名而被查出者,此類人數不算很多。

宋鶴庚,國軍上將,1923年隨譚延闓入粵投孫中山,被任命為湖南討賊軍湘軍第一軍軍長。1952年1月,“湘鄉縣人民法庭”以宋鶴庚“曾充任匪軍師長,軍長,省建設廳長,上將參議等職,一貫危害人民,反抗革命......“等

罪名判處死刑,實際在1925年年宋即脫離軍界,1931年年後就閒居上海,1949年年,宋鶴庚還拿出自己私藏的槍枝,授意他的侄子組織湘鄉縣花橋警察隊,投奔中共地下武裝姜亞勳部....然而,北伐軍也是“匪軍”,參加過北伐就是“一貫危害人民,反抗革命“!

劉晴初,國軍中將,曾參與第一次長沙會戰。1940年年因病回鄉休養,籌辦實業,學校1944年10月,日軍陷湘潭,劉晴初被日寇軟禁,後被游擊隊營救0.1949年3月加入中共地下組織的外圍工作,參與策動湘西“和平解放”。並將保存之五萬分之一湖南軍用地圖交與解放軍第十二兵團。1950年5月在家鄉籌辦簡易手工業工廠。 1951年以參議身份赴縣開會被扣押,3月18日以“反革命”罪被殺於岳衝劉家灣。劉晴初的鄉鄰回憶,當時殺人要完成指標,可槍聲響後不到半日,上頭就來了文書,後來得知那文書上寫的是要劉去參加“湘西和平解放”的“議會”。

唐伯寅,國軍少將,1926年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年升任第十九師五十五旅一一0團團長,1935年年升任第十九師五十五旅旅長。抗戰爆發後率部參加凇滬會戰,所在的師被評為會戰中戰績最優的十個師之一。1938年參加武漢會戰,在廬山一線擊挫日軍。1939年8月因功升任第十九師師長並於11月晉升陸軍少將,以後率第十九師先後參加了第一,二次長沙會戰,上高會戰,浙贛會戰,常德會戰,長衡會戰,屢立戰功,曾獲四等雲麾勳章0.1946年退役回湘。1949年3月受地下組織策動,參加了華中局領導下的“江南地下第四軍”,任副軍長,4月又參加了程潛,唐生智等人在湖南發起的“和平自救運動“,8月隨程潛,陳明仁參加了”長沙起義“。為酬答唐伯寅的”起義“,在1952年年2月21日將他槍決。

宋士台,國軍少將,第66軍160師師長,7戰區少將高參1953年被槍決。

宋將軍到底做了什麼“反革命”的壞事,以至於被槍斃呢?2007年,我們在官方的“廣州宣傳網“上找到了下面的文字:”抗日將領宋士台將軍銅像落成。

中國廣州網2004年9月21日訊。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73週年紀念日,花都區赤坭鎮錦山村1000多民眾參加了抗日將領宋士台將軍銅像揭幕儀式。區領導麥忠民,黃水記,任耀行,黃富林,湯浩昌等以及宋將軍在港,澳,台的親屬,部屬應邀出席了揭幕儀式。宋士台將軍是花都區赤坭鎮錦山村人,生於1894年,卒於1953年。宋將軍係原國民黨六十六軍一六零師少將師長,後任七戰區惠淡守備區中將指揮官。宋將軍早年先後畢業於保定軍校六期陸軍科和陸軍大學將校班。抗日戰爭期間,宋將軍參加指揮了多次在正面戰場上的對日作戰,其,奉命指揮了著名的南潯戰役,重創日本侵略軍,擊斃日軍少將旅團長飯塚國五郎及其部屬官兵500多人,繳獲輕重武器一批葉挺將軍致電稱:“南潯戰役與平行關戰士和台兒莊大捷鼎立而三“。1945年日本投降後,宋士台解甲從商,1946年內戰爆發,
請他再次出山,並委任高官,被他拒絕。的部下回顧了將軍戎馬一生,抗擊日本的感人事蹟,並告戒當今的人們,日軍的侵華歷史不能忘記......“

唐伯寅將軍和宋士台將軍等人在北伐或抗戰結束後即懈甲歸田,根本沒有在1946年年後的內戰中打過仗,更沒有在“建國”後從事“反革命”活動,結果卻仍然難逃槍斃。如此對待國軍抗日將士,法理何在?

不完整的遇害國軍將領名單:
姓名 曾任最高軍職 地點 時間


王旭夫 中央軍校學員教導總隊長四川1951
肖步鵬 中央軍校少將代理教育長1951
劉進 第1兵團副司令四川1950
韓起功 第2兵團參謀長,徐州綏靖公署中將高參1950年
李本一 第3兵團副司令官 兼第7軍軍長安徽1951
溫懷光 第10兵團副司令太原1953
週址 第12集團軍參謀長廣東開平1953
金亦吾 第14兵團參謀長兼第7縱隊副司令1951.1.13
王育成 第17集團軍參謀處長寧夏1951
陳應龍 第2軍副軍長兼第9師師長海南文昌1951
尹作幹 第2軍副軍長兼宜昌警備司令河南南陽1954.4.8
李用章 第3軍副軍長兼第7師師長四川邛崍1952年
喻英奇 暫編第5軍軍長兼粵桂東邊區剿匪總指揮廣東汕頭1950年11月28日
徐經濟 新編第5軍軍長,陝南行署主任陝西1951
鐘祖培 第7軍副軍長兼師長廣西1951
曾憲成 第3兵團暫編第8軍副軍長湖北鍾祥1952.10
武庭麟 第15軍軍長洛陽1952年
夏炯第 20軍副軍長1950
向傳義 第24軍副軍長,四川省參議會議長四川1950
曹森 第26軍副軍長,滇西師管區司令河南唐河1952
劉孟廉 第27軍軍長四川1950.9
劉秉哲 第28軍軍長蘇州1950.11.17
張治公 第29軍軍長,軍事參議院參議河南郾師1951.3
韓步洲 第33軍軍長北京1953
高倬之 第34軍軍太原1952.12
陳春霖 第44軍軍長,國大代表1950
周靜吾 第41軍副軍長,川鄂邊區綏靖公署中將高參1950.6
潘峰名 第51軍代軍長江西1950
何紹南 第66軍軍長1954
李楚瀛 第85軍軍長,第15集團軍副總司令廣東曲江1950.11.14
楊健民 第96軍參謀長安徽宿縣1951
甘清池 第99軍副軍長,陽江縣長廣東信宜1951.12
尚其悅 東北行營第一戰區挺進軍第1軍軍長哈爾濱1950.5.30
何紹南 副軍長,陝西第2區行署專員,綏德縣長1954
莫樹國 第6軍第3師師長,聯勤總部第3補給區運輸司令湖南東安1952
春周亞 預8師師長1951潘琦第14軍10師師長江西廣昌1951
危宿鐘 第15師師長,江西第5區保安司令江西1951
黃芳俊 第29師師長河南雎縣1952
石建中 第42師師長1950
何際元 第49軍79師師長湖南1950.11
劉明夏 第14軍94師師長1951
賴芬榮 第154師參謀長,廣東第11區游擊副司令1951
宋士台 第66軍160師師長,7戰區少將高參廣東1953
陳運武 第77師副師長湖南辰溪1952年
鄧獻坤 第90師副師長廣東始興1952年
鄧仕富 新38師副師長,新7軍暫61師師長1952
劉培緒 第40師師長,北京1954
李傳霖 整編第47師參謀長1952年
韓起功 第100師副師長,新編騎兵軍軍長甘肅臨夏1950
周伯英 第17補充旅旅長,國防部少將部員湖南東安1952
袁峙山 整3師49副旅長,湘鄂贛邊區少將高參組長湖南常寧1951
梁彩林 整65師187旅旅長廣東鶴山1952
陸汝群 旅長廣西容縣1951
金亦吾 第6戰區挺進軍司令1951年1月13日
王英 第12戰區騎兵總司令1951年1月
謝靈石 新疆迪化警備司令部少將高參1952年
向光明 宜昌警備司令部處長,國大代表湖北巴東1952
葉幹武 甘肅河西警備總司令部高參廣東梅縣1950秋
梁順德 河西警備司令部少將參謀長1952
梁仲西 梧州行政區少將保安司令廣西1951
陳鵬翥 湖北省保安司令部少將參議湖北1951
彭永年 湖南省保安司令部少將秘書長1951
孫天放 江蘇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安徽懷遠1951
鄧子超 江西第九區和第五區保安司令江西石城1951秋
陳哲 海南保安2師副師長1951
關仲誌 廣東保安4師代師長廣東1952
列應佳 廣東保安第4師少將副師長廣東1952
廖卓如 江西省保安副司令江西1951
陳定平 4戰區兵站部辦公室主任海南瓊山1951.12.25
程斌 第53軍上校高參承德1952.5.12
趙鴻厚 徐州剿總軍官教導大隊少將副大隊長1952
陳舜統 海南防衛總部第1路軍監察官海南1950
郭仲容 四川綏靖公署人民服務總隊總隊長1950年冬
項麗源 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少將參謀處長1952
陳俊三 川滇黔邊區綏靖司令部少將參議1952
徐廷瑞 陝南綏靖區少將副司令河北蠡縣1952
焦達梯 長沙綏靖公署少將高參1952
譚正綱 川南軍政區長官公署少將參議湖南茶陵1952年
張鐵英 第10新兵補訓處少將督練官青浦1951
林芝雲 湘鄂贛清剿區少將司令湖南湘潭1952
趙俊圖 湖南醴陵師管區少將副司令湖南1952
徐餘生 四川軍管區第7常備師長四川廣安1951
廖德誠 贛南師管區副司令江西1951
符樹總 廣州行轅外事處少將處長海南文昌1952
楊清海 合江省改編支隊中將司令沉陽1950.8
唐憲堯 國防部川鄂挺進軍司令部參謀長四川1951冬
馬廷賢 甘肅聯軍隴南路司令甘肅臨夏1958
龔汝松 川康黔邊反共救國軍第5縱隊副司令1951
莫致寬 國防部中將高參,廣西蒼梧1952初
沉荃 國防部少將監察官湖南鳳凰1951秋
李曙傘 兵司令部政工處少將處長浙江永嘉1952
戴雲林 軍統局少將專員江西江山1950.8
廖宗澤 軍統局兵工署稽查處少將處長雲南1951年4月15日
王春暉 交警東南辦事處主任湖南衡陽1950.4.8
霍遠鵬 內1警第3支隊長湖南1950春
方滌瑕 西南區憲兵司令1951
李楚藩 西南憲兵指揮官1950
戴可雄 少將高參,海豐縣長1952
羅聯輝 廣州綏靖公署少將高參,新豐縣長廣東新豐1952
糜藕池 川黔公署獨立第一師師長,貞豐縣長貴州1951.7
黃質勝 第19路軍少將參議,靈山縣長廣西靈山1951
覃守一 湖北綏靖總司令部長陽總隊長兼縣長湖北長陽1952
詹寶光 廣東省幹部訓練團少將大隊長,連山縣長1953
王雄瓊 崖守備司令部參謀長,文昌縣長,國大代表海南1951.3.1
陳少鵬 粵軍第2軍獨立旅長廣東興寧1950
唐孟壑 獨立第十師師長湖南東安1952
何海清 雲南北伐軍大隊長,靖國軍師長,建國軍軍長1950年11月
鄧玉麟 北伐軍左路軍第一路司令1951年3
夏之時 辛亥起義四川革命軍總指揮1950年10.6

被鎮反的國軍抗日將士實在無法計數,列出只是一百多位遇害的國軍將領。

1949年年後以“剿匪”,“土改”和“鎮反”殺了多少人?

一九四九年三月五日,毛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中指出:“有意地保存一部份國民黨軍隊,讓它原封不動,或者大體上不動......這是又一種鬥爭方式。但是這種反革命遺跡和反革命政治影響,歸根到底要被肅清......他們中的許多人將被改造,他們中的一部份人將被淘汰,某些堅決反革命份子將受到鎮壓“。五十天後,毛簽署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佈告>,對國民政府黨政軍人員作了”准予量才錄用,不使流離失所“的承諾





挺柯P Team KP
2018-03-12 22:37 發佈
整篇100分,但你私心加了這行

其實老蔣原本是有機會不敗的,只要台灣不發生1947年的228大屠殺,沒被殺的20多萬台灣青年投入國共內戰必定可使戰場改觀

chinnaut wrote:
整篇100分,但你私...(恕刪)


年青人就死了20幾萬,加上其他年齡層的是要死多少人?

這數據是樓主夢到的還是擲骰子決定的?或者那時候天上掉了幾顆原子彈下來,才死了那麼多人?
資料從哪來的?
出處好歹也要列一下啊~
不然我說未來我若當選總統
2078年要台製鋼彈!成為世界第一強權阿!

其實老蔣原本是有機會不敗的,只要台灣不發生1947年的228大屠殺,沒被殺的20多萬台灣青年投入國共內戰必定可使戰場改觀。

有這段,這文章就成了好看的小說了!
tw94tw wrote:
其實老蔣原本是有機會不敗的,只要台灣不發生1947年的228大屠殺,沒被殺的20多萬台灣青年投入國共內戰必定可使戰場改觀


20多萬慘遭屠殺的台灣青年只敢欺負婦女和手無寸鐵的外省人,戰力低下,連廢物國民黨雜牌部隊整21師都打不過,是要怎麼跟共產黨打啊?

tw94tw wrote:
先看這則,不禁讓人...(恕刪)


這篇是要提醒覺青台獨聖戰時千萬不可投降嗎?....
不是說日據時代戶政很完善嗎?

228死的本省人卻每年有不同數字,

能不能就編一版本人數就好了,


現在才知道毛岸英是中國國民黨國軍降兵,所以韓戰被當成馬前卒&炮灰
警惕? 時代早就不一樣了,樓主還活在六七十年前啊?

聽說安倍一直想修改日本的和平憲法,建議樓主也警惕一下,小心日軍又從台灣北一路屠殺到台灣南,女人還要去慰安!
感到很健忘

不過呢, 是不是有人把"沒被殺的20萬青年" 看作成 "被殺的2萬"

那是不是要自個兒爆一下料, 228殺了多少人呢?

自己看不懂文章或看錯, 理解錯, 問一下嘛

看你們緊張成這樣, 怎麼啦? 跟你們有關?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