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菸稅調漲20元,菸品進口與出貨量大減,連帶使菸品健康捐收入減少,健保也受影響。中央健保署統計,菸捐挹注健保金額在菸品漲價前,一度飆高到每月近37億元,漲價後1個月便下探至11億元,到今年8月更暴跌至4800萬元,創史上新低。
菸捐自2002年開始推行,每包菸徵收5元,2006年增加到10元,2009年再漲至20元至今;菸捐收入過去每年破300億元,最高曾超過350億元,其高達5成用於挹注健保安全準備金,是健保除保費外的收入主要來源。
根據健保署統計,過去菸捐每月分配健保安全準備金約15億元上下,但今年5到6月卻一路攀升到24億9900多萬元與36億6500多萬元,隔1個月就跌至11億3200萬元,8月更下探到近4800萬元低點,震盪之大史無前例。
健保署科長蔡佩玲指出,今年4月立法院三讀通過菸稅調漲每包20元,並於6月施行,但可能因預期漲價心理,推估零售商與民眾在漲價前大量囤菸,後再慢慢銷出,因此菸品進口與出貨量在漲價前後波動,也使菸捐分配金額大幅震盪。
不過董氏基金會菸害防制組主任林清麗直言,鄰近的澳門漲菸稅,公布後隔周馬上施行,菸商想囤貨都來不及,南韓國更是祭出刑責、嚴禁囤菸行為,我國政府卻放任菸商囤菸;據了解,菸商在今年3月已掌握菸稅調漲訊息,並於漲價前大量囤貨。
董氏基金會今年10月實地訪查,發現高達四分之三的市售菸品仍是舊菸,但菸商仍偷漲每包菸5到10元不等,等同國家稅收沒增加,吸菸者還是多掏腰包,不僅造成嚴重稅收損失,也達不到菸害防制效果。
林清麗也提到,全球僅有台灣課徵菸捐用於特定使用目的,才會發生菸品銷量減少、即恐危及健保或預防保健財務的怪象,呼籲菸捐應回歸菸稅,由國家統支統籌。
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組組長羅素英指,據估計本次菸稅調漲後,菸捐每年會減少69億元,但實際菸品銷量波動及對菸捐收入的影響,現還待觀望;另6月菸稅漲價後至今,該署提供的戒菸服務量已增加2至3成,顯示漲價確實有增加戒菸意願。
羅素英也說,菸稅與菸捐都是政府財源收入,只是菸捐用於健保、菸害防制、預防保健等特定用途,並定期檢討,若因菸品銷量下降而使菸捐減少,便會爭取
公務預算支應。(江慧珺/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