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總被中企超過,韓國企業為何“拚命”在中國設廠?

中國和韓國在半導體、面板等行業上的激烈競爭眾所周知。隨着中方的技術不斷進步,韓國政府曾呼籲自家企業撤出在中國的工廠以防“技術泄露”,在韓國的網絡上,要求韓企趕緊關閉在華工廠,不要做出技術泄露的“賣國行徑”的呼聲更是甚囂塵上。

然而,無論韓國輿論給出多大的壓力,韓國企業卻始終堅持在華辦廠,甚至還要增開工廠,原因何在?11月6日,《中央日報》就發文稱,中國市場無與倫比的市場份額和完善的供應鏈帶來的集群效應讓韓企根本無法不在這裡設廠。對於所謂的技術泄露問題,文章稱,如果企業為了拿不準的技術泄露問題而減少了自己的市場份額,那麼研發新技術的意義何在?

此外文章還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回顧自1992年以來韓國企業在中國經營的歷程可以發現,中國企業在同行業實現對韓企的技術追趕所耗的時間大約就10年,在這之後韓企就會被超越,也就得考慮退出中國的事情了。然而,由於不斷追求技術突破,三星和LG等企業則成為了例外。



《中央日報》報道截圖


市場太大,韓企死也要往中國擠


文章援引《中日韓三國經濟演義》的作者,三星顧問安鉉鎬的話稱,“中國佔有着全球面板市場50%的份額,這就是那些企業死也要往這裡擠的原因,(面板)工廠想臨近市場理所當然。”

“而且,企業在面板行業的競爭力跟它能產生的規模效應密切相關,既然最大的市場在中國,那就應該去中國構建起自己的規模效應。”
文章還認為,雖然企業也可以選擇在本國生產,運到中國,但這種長途運輸完全無法跟直接在本地生產然後就裝車派送相比,更何況,中國的本地供應鏈及其完善,韓企只要把自己擠進去就可以了。





三星在建工廠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若不突破,韓企技術優勢只有10年


至於部分人對技術泄露的擔憂,文章回顧了自1992年以來韓國企業在中國經營的歷程,發現這一歷程可以分成幾個有明顯主打產品的階段,包括鞋廠階段、白色家電階段、重工機械階段、顯像管階段......這些階段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都只能維持在10年左右,因為通常在10年過後,中國企業就會迎頭趕上然後把韓企逐步擠壓出中國市場。

因此,中國企業在同行業實現對韓企的技術追趕所耗的時間大約就10年,在這之後韓企就會被超越,也就得考慮退出中國的事情了。



然而在電子產品卻是例外,三星和LG等企業並沒有在10年後就退出中國,而且直到至今都有着極強的實力,原因無他,就是因為在中國企業將技術追上之前實現了新一輪的技術突破,而進行技術突破研究的資金則需要市場份額的支持。



文章稱,三星和LG都曾經是顯像管的主要生產商,並且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就在中國市場上佔據了很高的份額,憑藉著電視和台式電腦在中國的普及大賺了一筆。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紀初,中國企業就已經逐漸追上了他們的腳步。不過,液晶顯示器的出現讓二者再次擁有了對中企的技術優勢,從而維持住自己的市場地位。


當然,即便是突破也敵不住十年。以京東方為代表,中企再次完成了對韓企的技術追趕。文章感嘆道,如今在液晶顯示器領域韓國已無法跟中國抗衡,以中國巨大的投資規模,實現這一領域的稱霸是遲早的事情,韓國國內也放棄了這方面的投資。

所以韓企的寄託就在於目前最近的技術突破成果——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上。韓企目前是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領域的霸主,成功為自己保留了繼續佔據10年中國市場的機會。



京東方在OLED領域緊追不捨 圖片來源見水印


而且,文章指出,韓企之所以能幾次在中國企業完全追上來之前就實現新的技術突破,原因就在於他們利用自己在市場上的統治地位獲得了大量的資金用於新的研究,再用新的研究成果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形成良性循環。所以,文章認為對於在華建廠可能導致技術泄露的擔憂也就有了答案——如果為了防止技術泄露撤了在中國的工廠,那就等於自損市場份額,研發新技術又是為了什麼呢?

用新技術去鞏固市場,再用市場上的獲利去研究新技術,這是韓企的生命所在。不然,即便是當前不可一世的韓國電子產品,也只會步家電、重工的後塵。

2017-11-08 1:03 發佈
本来就是这个道理,韩国人都明白
哪能指望不努力一招吃一辈子,哪有这种美事


邊際流星1 wrote:
中國和韓國在半導體...(恕刪)
joy730 wrote:
本来就是这个道理,韩国人都明白
哪能指望不努力一招吃一辈子,哪有这种美事
...(恕刪)

有的

而且,多種選擇

看是,Mozart Requiem
或是,...
( 生命寧靜 -- 安祥地天唱 -- 莫札特安魂曲 )

乾脆兩個、三個、多個都學
【願我生命寧靜】的這一招,可以一輩子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百舸爭流,不進則退,彼此加油
lastnote wrote:
百舸爭流,不進則退,彼此加油

what?

這一篇一開始就講了要「獨立」耶

而且把「獨立」的日子都選了,是在楓紅寒葉的深秋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日本就是把技術留在家
最後錢沒賺到技術也外流了

t3629655 wrote:
日本就是把技術留在...(恕刪)


好像真的是這樣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t3629655 wrote:
日本就是把技術留在家
最後錢沒賺到技術也外流了

中國確實沒有把漢文化留在家?
最後漢文化的大錢沒賺到、漢文化技術也外流了?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邊際流星1 wrote:
中國和韓國在半導體...(恕刪)


韓國與台灣的問題都一樣
企業在供應鍊的角色是終端產品的生產
好一點的是關鍵零組件
這些都是可以在幾年內研發出來的

日本好一點
終端產品因成本的關係
現在設計也被韓國趕上
供應鍊的中後段開始失去競爭力了

但前面的關鍵材料與機台
還是競爭力超強
沒買到就做不出產品
日本算是退守前段

美國則是搞創新研發
新技術新產品
生產製造給中國
機台給日本
台商搞生產管理
都替美國人賺錢
都沒差

越是基礎產業
水越是深
幾十年的經驗

像材料就是如此
賣給你讓你分析化驗都沒差
賭你做不出來

台韓還是急功近利
什麼紅了就開始研發
基礎材料與關鍵機台用買的
還是讓歐美日賺了不少

TSMC每年百億美金的投資
大部份都貢獻給歐美日了⋯

大陸台韓發展終端產品
也是給這些國家賺走材料與關鍵機台設備
這些十年磨不到一箭的⋯
健人就是腳勤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