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中國」一辭為政權時,台灣人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是完全合理的,因為目前「中國」的政權是中共,但,當「中國」一詞為民族的統稱時,台灣人當然也可以是中國人,就像當時東西德同為日耳曼民族一樣,台灣人的祖先不也是來自過去的中原?只是目前是一個民族,兩個政權,一個中華民族,分裂為中華民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奉行的是自由,民主,與法治,而中華人民共和國奉行的是專政與極權。
如果能擴大對「中國」一詞的解釋,兩岸找出一個雙方能接受的立場,或許未來兩岸關係就能有更多一點的和緩空間,而不是只有打不打,能撐多久的討論,兩岸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激情和民粹
LeapFroggg wrote:
不同国家的人脑子结构...(恕刪)
這是因為大陸型國家地大物博,治理上採取極權有利於資源的整合與分配,正因其自給自足,所以強調合作。
而海島型國家地狹人稠,資源握在各個家族與族群的手中,強調利益交換與彼此競爭。
一切皆因環境差異而起,強調自由民主有利於平衡家族壟斷的現況。但各大家族若達成利益交換的共識,則原先制衡的理念,反而成為共同瓜分資源的最佳方式,這也就是目前選前有票,選後無份的民主困境。各政黨最為著力之處,反而是如何贏得選票,選上近親分,落選口水噴,若為選票故,黑白無須顧。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必須鬥而
不破,「鬥」指的不是挑釁,而
是捍衛台灣地區自由,民主,與
法治的靈魂,中華民國政府愛台
灣人民是理所當然的,但同時也
可擁抱大陸民眾,爭取大陸人民
對中華民國的好感,這是一種大
心胸也是反制中華人民共和國政
府的有效手段,共產黨其實不怕
台獨,但卻害怕中華民國的存
在,過去大家認為反攻大陸是痴
人說夢,但如真能做到擁抱大陸
人民的胸懷,不也是種「反攻」
的精神體現?想想大陸有13億人
民,其中只要有一部份的人民對
中華民國有好感,就是有許多自
由,民主,法治基因的種子散布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這種「反
攻」的精神與效果絕對比台獨更
安全及有效,更能超越狹隘的台
獨框架反將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軍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