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崇拜這些所謂的宗教大師-就是心外求法!

《大智度論》云:

「依法」者,法有十二部,應隨此法,不應隨人。
「依義」者,義中無諍好惡、罪福、虛實故,語以得義,義非語也。
「依智」者,智能籌量、分別善惡;識常求樂、不入正要。是故言「不應依識」。
「依了義經」者:有一切智人佛第一,一切諸經書中佛法第一,一切眾生中比丘僧第一;
布施得大富,持戒得生天——如是等是了義經。如說:法師說法有五種利:一者、大富,
二者、人所愛,三者、端正,四者、名聲,五者、後得涅槃——是為未了義


不好好懺悔念佛號,看醫生,相信因果!

2017-09-17 7:32 發佈
金剛經: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 無我相 一切所受皆在本身稱為我
人相 一切所受在於我及我心所依附情緒的人
眾生相 一切所受在於心所依附情緒的一切有情
壽者相 一切所受在於心所依附於一切生成壞滅之物 )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若向內求或向外求,就是有所執著


還是老實念"阿彌陀佛" , 方便法門

pinamber wrote:
金剛經:...無我..還是老實念"阿彌陀佛" , 方便法門
.(恕刪)


佛家講究 無相,不二
執著念 "阿彌陀佛" 著相了

其實,要做到念 "感恩 seafood,讚嘆 seafood" 與 念 "阿彌陀佛" 完全相同沒有差別
都能有相同的影響與效果
這樣,才算入門!
末法時期佛教從衰微到滅亡,佛法分化流變嚴重,社會風氣不好,信外道邪師傳法的人多於信正法的人。大部分人都是想不勞而獲,一接觸大師?馬上消災平安順利開悟。就像買幾百塊祭品拜拜,就要神明賜福平安順利發大財。因地不真,果遭迂曲,還是老實修行,行善積福,慢慢往真如之路前進。
樓上版友引用佛經?

是否時空錯亂?現在文言文都不要教

這些比文言文更難懂的佛經,信徒是沒有興趣的

去聽所謂大師開示,有些大師還會講笑話,如海濤..

所謂附佛外道,佛這個招牌很好用,大家不懂佛法,卻認為"佛"是善的

很多算命仙穿唐裝,身上還掛上佛珠,說自己是學佛修行之人
附佛讓人有個錯覺,這個學佛的算命仙"應該不是騙子"
過期無效 wrote:
這些比文言文更難懂的佛經...(恕刪)

有些佛經的內容不會很難懂,看字面就略知一二了。

---------------------------------------------------------------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vu84vu wrote:
有些佛經的內容不會...(恕刪)


你用了"有些"及"略知一二"

現在人哪有時間和閒情去看有些佛經,看完後只能略知一二?

不如直接聽所謂SEAFOOD用白話說出來....假的..眼睛業障重
過期無效 wrote:
你用了"有些"及"略知一二"

現在人哪有時間和閒情去看有些佛經,看完後只能略知一二?

不如直接聽所謂SEAFOOD用白話說出來....假的..眼睛業障重

那些人不願意自己花時間讀經,寧願花錢聽他們的師父講經,那是他們的因緣與選擇。
過期無效 wrote:
樓上版友引用佛經?

是否時空錯亂?現在文言文都不要教

這些比文言文更難懂的佛經,信徒是沒有興趣的...(恕刪)


就算要看佛經
最好還是看華人思考模式下的 "六祖壇經" 比較合適於華人的文字表達方式

又,在目前共同的認知下,六祖壇經是出於六祖個人思想而記載(就算不是也是華人的集體"著作")
不是頌唱翻譯甚至加油添醋的結果
比較"接近"於原創思想,內容多是生活則學,少談神通。
確定嗎? 沒有洗錢和逃漏稅的問題嗎?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