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現在的政府上台之後環保團體不斷的在報章網路媒體一直反核卻對同樣也是環境汙染的燒煤火力發電卻一字不提他們的思考模式跟川普一樣,認為溫室效應只是個假議題嗎?現在各先進國家包含對岸都一直努力減碳,只有美國跟台灣努力燒炭發電
傑洛米168 wrote:環保團體不斷的在報章網路媒體一直反核卻對同樣也是環境汙染的燒煤火力發電卻一字不提他們的思考模式跟川普一樣,認為溫室效應只是個假議題嗎? 先不要管二氧化碳了...根據這篇文章,火力發電的輻射排放也不少。把輻射物燒了釋放到大氣中,比那些用過的燃料棒難處理...http://archived.chns.org/s.php@id=5.html或許大家不知道,燃煤發電造成的輻射傷害,遠超過核能發電10倍以上。很驚訝,是吧?煤或天然氣都有相當成分的放射性鐳(Ra-226)、釷(Th-232)、鉀(K-40),甚至微量的鈾(U-238)。它們原本都安靜的存在地下,卻因為開採而重現江湖;因燃燒而濃縮。所有數據都顯示,煤灰中放射性強度可以濃縮10到20倍,根據計算,如果你照常呼吸,每年造成的輻射劑量,其實比住在核能電廠附近要多上1到10倍不等(視集塵器效率而定)。
日本人告訴我們二氧化碳排放量造成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之排放量較少是核能發電的好處之一,據日本電力中央研究所於 2000 年公佈的核能等各種發電方式之預測值,若從發電廠的建造開始起算到除役為止,每一度發電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計如次:(參考「日本電力中央研究所公佈的 Life cycle 二氧化碳排放量之核能發電技術的評價研究報告」)核能 22 公克水力發電 11 公克LNG 火力 608 公克石油火力 742 公克煤炭 975 公克核能發電是全使用核分裂反應,完全不會排放出二氧化碳,但在建造發電廠、運轉、除役和燃料的生產運輸以及廢棄物的處理等時所產生之二氧化碳也包括在內,因此視為仍有排放量。水力發電也相同。
日本政府在2015年6月1日召開的綜合資源能源調查會(經濟產業大臣諮詢機構)小委員會上,針對2030年日本理想的電力結構問題,確定了以下方案:再生能源(※1)22~24%核能發電20~22%煤炭火力發電26%天然氣火力發電27%石油火力發電3%再生能源占比幾乎翻倍,而現在停運的核電廠也將重啟。除了電力結構方案外,還針對家用、汽車用、工廠用燃料等在內的一次能源(※2)15年後的結構方案作出了以下設計:石油32%煤炭25%天然氣18%再生能源13~14%核能10~11%今年夏季,這些比例安排將作為政府方針得以確定。依據這份電力結構方案,政府提出了在2030年前將溫室效應氣體排放量較2013年度減少26%的目標,並將出席今年11月在巴黎召開的COP21(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1次締約國會議)。核電廠:「重要的基荷電廠」世界主要國家的電力結構,因各種資源的有無和擁有的資源種類等因素而各有差異。日本政府鑑於本國資源匱乏的現狀,從①確保能源穩定供應、②努力削減溫室氣體排放量等以保護環境、③對經濟和就業的影響、④吸取東電福島第一核電廠教訓等各個角度加以綜合判斷,力求實現電源的多樣化。2014年4月,政府在時隔4年之後召開閣僚會議確定了作為今後長遠能源政策指針的「能源基本計劃」,明確了核電廠的地位,儘管經歷了福島核電廠事故,但它依然是「重要的基荷電力(※3)」;同時還表明「將盡可能地降低對核電的依賴度」並「將最大程度地引入再生能源」(安倍晉三首相)。不過,電力結構方案的製定工作推遲到了今年。(※1)^ 太陽光、太陽熱、水力、風力、地熱、波浪能、溫差、生物質等自然能源的總稱。本來的意思是「資源不斷得到補充、不會枯竭的能源」。(※2)^ 從自然界獲取後直接利用的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水力、核能等。相對於此,將一次能源轉化、加工為電力和城市燃氣等形式後的能源叫做二次能源。(※3)^ 不分季節、氣候和晝夜,均能以低成本穩定供應一定量的電力的能源。指的是核電、煤炭火力發電、水電、地熱等。但一般認為,日本和歐洲等地對於「基荷電力」的定義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