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桃捷董座:要賺錢漲票價就好 公共運輸不是以賺錢為目的

"...「也許大家認為不應該蓋一條虧錢的捷運,但反過來說,捷運要賺錢很容易,就是漲票價,但它當初的目的是提供交通運量,不是為了賺錢啊。」..."

哇! 開眼界現在才知道捷運要賺錢很容易,就是漲票價!?

鄭文燦才宣布日運量若從目前的5萬多成長到6萬人甚至7萬人,就算會有點虧損,還是可以考慮調降票價。

機捷提高票價那平均每日到機場約2.5萬的旅客都無怨無悔不會改搭較便宜的客運? 通勤的旅客也不在乎漲價?

桃捷董座可能不看電視...這樣經營很危險...

還有機捷興建成本一千多億也沒分攤就說捷運要賺錢很容易,就是漲票價. 真是奇怪
理論


2017-06-30 09:00

「北捷剛慶祝完通車20年,回想黃大洲擔任市長、台北有第一條捷運的時候,人口才剛200萬,現在整個桃園人口已經216萬人,非常有資格去做前瞻性的規劃。」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坤億說,台北的捷運因為兩三條以後有路網效應,整個運量都起來,即便如此,也是這幾年才開始賺錢。

劉坤億是學者出身,原本是台北大學公行系教授,在鄭文燦擔任桃園市長之後,劉接任桃園市研考會主委,原本的桃捷董事長何煖軒到華航接任董事長一職之後由他接任桃捷董事長,他在接受《信傳媒》訪問時說,「很多人說離開台北,是不需要捷運的,這是從台北看天下的想法,我非常不認同。」

劉坤億指出,木柵線、淡水線剛開始 一天才十幾萬人,延伸到新北市板橋、蘆洲、三重的時候形成路網之後,整個爆炸性需求就起來,一天200萬人次上下,即便如此,台北捷運也是這幾年才賺錢,但扣除附屬事業,一年可能還是虧5到10億元之間,「也許大家認為不應該蓋一條虧錢的捷運,但反過來說,捷運要賺錢很容易,就是漲票價,但它當初的目的是提供交通運量,不是為了賺錢啊。」

他以香港的機場快捷為例,從機場到市區要港幣100元(約389元台幣),最近為了反映成本漲到110元(約427元台幣),機場捷運從台北車站到桃園機場才160元,台灣的鐵路運輸等於是補貼給消費者,發揮交通運量的功能。

「有人說,前瞻基礎建設8年8800億元投入以後未來會虧錢,但軌道運輸和一般商業投資思考的出發點不同,只要少虧就是賺。」劉坤億解釋,因為前瞻建設有公共運輸責任、公共運輸效益太高,所以單靠票箱收入是很難賺錢的,台北捷運如此、高鐵如此、高雄捷運也是如此,可以靠附屬事業、廠站的聯合開發帶來獲利,損益兩平。

前瞻計畫挺桃園,30年大利多

桃園市在這次前瞻建設有2300億元預算,其中包括了鐵路地下化964億元,捷運綠線931億元,捷運綠線延伸計畫352億元,市長鄭文燦說,這項計畫是桃園30年來獲得最多預算支持的重大基礎建設計畫。

「木柵線剛通車的時候,也是很多人批評車廂太小,載沒幾個人,那是因為外界還看不到捷運網的效益。」劉坤億指出,一條捷運線不夠,台北捷運的使用人口是靠整個捷運網絡完成後帶動起來,而桃園機場捷運營運三個月,目前平均每日運量5.4萬人次,桃園若要像台北一樣形成捷運網絡,就得靠前瞻建設帶動起來,完成整個綠線、延伸線、鐵路地下化,串聯整個北北桃的網絡。

在桃園市政府的規劃中,捷運中和新蘆縣到新莊線、迴龍站,只差一個上下坡都到桃園火車站了,若未來有捷運棕線(未在前瞻計畫內)就可連接桃園車站和迴龍。另外更東邊的,連接在板南線的土城、頂埔站後三鶯線已經在施工,鶯歌距離八德不遠,鶯歌接個綠線延伸線到八德,就和桃園連結起來。而八德往西北貫穿桃園市的綠線,又拉回林口站接上桃園機場捷運,整個網絡就完成了。

機場捷運開通以後,正是整個桃園大捷運網絡的第一步,「大家對桃園機場捷運批評,沒什麼人坐,什麼蚊子車站,不是和當年蓋高鐵的時候、蓋台北捷運的時候批評很像嗎?」劉坤億還記得當年高鐵施工時,社會上很多聲浪批評高鐵太貴,不可能有人坐,是破銅爛鐵,但如今,它發揮了強大的效益,甚至取代了一條國內飛機的航線。

機場捷運,已舒緩國道1號負擔

劉坤億說,機場捷運開通後,疏導國道一號、二號的運量,降低民眾遇到塞車、下雨等不確定性因素,發揮了城際運量功能。
讓他印象最深的是,6月中遊覽車業者不滿交通部開放客運業跨行經營遊覽車,連續兩天包圍交通部抗議後再轉向到桃園國際機場,造成進出車陣大圍堵,桃機公司馬上引導旅客搭機場捷運進出,化解不少客訴,「桃園兩航廈之間電車一天載10萬人中,有2萬5千人坐機場捷運進出,約47%,這數字還會再增加,機捷已開始發揮疏運的功能,因為這些旅客原本得靠計程車、大客車離開。」

機捷全長51多公里,從台北到中壢環北站,已經開放了21個車站,劉坤億說,觀察3個月來機捷日平均運量 5萬4千人,其中林口長庚醫院A8站日均量已達1萬人,A9林口站約6到7千人,但每逢假日人潮湧入三井購物中心,人數就超過A8站。

A8站往台北方向的A7合宜住宅站,目前社區在發展的初期,四個合宜住宅社區 加上旁邊的小社區有5000人,但平均一天進出超過2500人以上,依賴度算非常高。
縮小虧損,期望自給自足

「當然也有不少批評,說機捷很多蚊子站,其實最少運量的A20興南站,一天兩百人以內,連同A21環北站,還有桃園航空城計畫內的A15大園、A16橫山以及A11坑口等三站,主要是都市計畫和道路計畫的時間落差導致。」劉坤億解釋說,交通建設跑得快,都市計畫沒跟上,這部份得和中央一起協調。

「北捷全長加起來約131公里,我們51公里,很多人拿票價把我們跟北捷比,北捷站與站之間800公尺,我們站與站之間約2、3公里,例如林口站到山鼻站9公里,機捷不像台北一下子就到了,票價當然不同。」他表示說。

至於桃園市政府養得起一個捷運網絡嗎?他表示,機捷投入1138億,今年預算營收16億元多,預算支出18億元,短差約 1.7億,軌道同業都說,機捷今年只收了10個月的票價,而且第一個月還只有半價,能差距那麼小已經不容易了,北捷這麼多條,賺錢的只有板南線。

劉坤億承諾「我努力縮小能在1億內,這是一個努力方向。」劉坤億重申,機捷要賺錢很容易,就是漲票價,但這不符合公共運輸利益,公共運輸不太可能從票箱去賺錢,只能靠附屬事業不斷尋求突破。

他指出,機場捷運在試營運半價的時候一天6.6萬人次,全價的時候 5.6萬,4到6月運量已經平穩 5.4萬,預期7、8月旺季會高於5.4萬,而機捷思考的是要如何自給自足以達到政策目標,不再需要國家補助、不再用納稅人的錢是最好的,最後劉坤億強調「不要拿賺不賺錢來衡量一條捷運成不成功,因為關鍵在於能否發揮運量的效益。」
2017-06-30 23:32 發佈

黑虎先生 wrote:
捷運要賺錢很容易,就是漲票價


我好想知道如此人才,是如何可以坐在桃捷董事長的位子上?

黑虎先生 wrote:
'...「也許大家...(恕刪)


所以虧的部分是董座你要自己拿錢出來補 .....
邏輯對了,方向就不會錯到哪裡去 ~

黑虎先生 wrote:
'...「也許大家...(恕刪)

一開始先讓你習慣使用 等到你無法擺脫這個習慣時 再來漲票價

phS00313 wrote:
所以虧的部分是董座...(恕刪)


捷運的收入來源並不是只有車票收入而已, 而是要用低一點的票價去吸引人潮 再用這些人潮去獲得廣告收入

hn1271n wrote:
捷運的收入來源並不是只有車票收入而已, 而是要用低一點的票價去吸引人潮 再用這些人潮去獲得廣告收入

這一句會在

出生率低.人口數字下降的時候

不太好用的感覺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這一句會在出生率低....(恕刪)


機捷每公里票價比台鐵自強號貴,跟高鐵自由座一樣貴。

以後人更少時是否要漲價到跟高鐵商務艙一樣貴。
黑虎先生 wrote:
機捷每公里票價比台鐵自強號貴,跟高鐵自由座一樣貴。

以後人更少時是否要漲價到跟高鐵商務艙一樣貴。

其實我一直讚成機捷的票價應該要調整到 ...

旅客寧可 A12 → A18 轉乘高鐵到台北

也不願 A12 → A1 直達台北



附註

如果我是高鐵,我會賣一種券︰高鐵台北 → 高鐵桃園 + A18 → A12 = 186 元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hn1271n wrote:
一開始先讓你習慣使用 等到你無法擺脫這個習慣時 再來漲票價(恕刪)


hn1271n wrote:捷運的收入來源並不是只有車票收入而已, 而是要用低一點的票價去吸引人潮 再用這些人潮去獲得廣告收入(恕刪)



那票價到底是要漲還不漲

沒那回事 wrote:
那票價到底是要漲還不漲


不知道我看得對不對?
我一直覺得日本所用的 A+B+C 的 ... 聯票 ... ?
其實是 ... A 的團體票 + B 的團體票 + C 的團體票 ... 另加「利潤」

至於「利潤」要如何分配給 A、B、C ... ?
其實在聯票打契約的時候都把比例定好了

至於 A、B、C 為什麼願意加入這樣的聯票 ... ?
說穿了也是『廣告效益』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