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19
台灣為主體 建構下一代史觀
〔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重大變革!十二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曝光,相對於以往要學生背誦大量史料知識,且以漢人為主軸的史觀,新課綱必修從八學分減為六學分、將大減資料性內容,尤其歷史科將略古詳今,重點放在台灣最近五百年脈絡,且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從熟悉的台灣往外走,中國史將放在東亞歷史脈絡中討論,世界史也將更著重台灣與世界互動,期望更以台灣為主體去建構下一代的史觀
為配合十二年國教課綱一○八年上路,高中社會領域課程綱要研擬作業快馬加鞭,草案已送國教院課發會審閱,預計七月公告,九月開公聽會,將採滾動式調整。歷史科召集人、政大副教授金仕起近日在一場座談會中,以普通高中歷史為例說明,新課綱不是要讓高中生準備去當史學家,現在民主時代,強調以人民為主體,例如中國史東漢的黃巾之亂農民運動,要改從人民角度去思考,不能站在傳統皇帝角度看這段史實,這是很大翻轉。
依草案,歷史課綱將不再清楚畫分台灣史、中國史及世界史,而將分出三個分域,各兩學分,每學分安排一個導論、三個主題及一次歷史考察,例如台灣相關分域導論,先帶領學生思考「如何認識過去?」三主題為「多元族群社會的形成」、「經濟與文化的多樣性」及「現代國家的形塑」,台灣是多元族群社會,過往歷史課卻以漢人為主軸,此次新課綱將原住民族單獨成項,要「了解當代原住民族的處境與權利伸張」
--------------------------------------------------------------------------------------------
各位贊同這樣的改變嗎 ?
把中國歷史放在東亞歷史中,意思是其地位等同於日本、韓國嗎 ?
放在東亞史是不是等於放在外國歷史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