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随便来讲讲大陆的医疗条件和状况

一直听这里的朋友讲台湾的健保不错,远比大陆好,我没有经历过,不方便评判,但想必是不错的。
今天就来随便聊聊大陆目前的医疗条件和整体的状况。

1. 医保基本覆盖了城市在职居民人口。很多中产阶级还另行购买了商业保险。我和我太太就各自买了五份大病保险,五份癌症保险。

2. 医院很多,包括了大中小各种公立医院,和各种私立医院和诊所,就拿条件最好的三级甲等公立医院来说,北京80多家,上海60多家,中小医院更是不计其数。

3. 医院虽多,就诊人数更多,尤其是大医院,每天都是人满为患。

4. 公立医院,假如你有医保,那就诊费用相当便宜。医保能补贴你绝大部分的就诊费用和药费。

5. 公立医院,医生水准普遍不错,经验丰富。但诊疗过程像流水线,完全无法和病人多沟通,也可以理解,太忙,实在太忙。遇到性格较差的医生,极容易导致医患纠纷。

6. 能够基本确保所有人都看上病,但很多医生缺乏职业素养,态度差,乱开药,有用的药搭配一大堆无用又吃不死人的药,通通开给你,一般的病人无法分辨只好选择接受。
但医生的缺乏职业素养,也是有原因的,我颇可以理解:大学七年寒窗,比普通本科生多念三年才能毕业,得到这一份社会地位很高且受尊重的工作,问题是:工资太低。公立医院医生的薪水实在低得可怜,虽然有各种政府补贴和福利,但比起同样优秀的念其他科系的同学,除了社会地位外,他们一无所有,毕业三年以后发现自己的工资只有念四年本科的同龄朋友的四分之一,且工作量是人家的一倍以上,你会怎样想?于是在苦干几年,有处方权之后,自然会和药厂的销售代表坑瀣一气,用处方权来换取利益。虽然很不好,但我可以理解,这是中国整个医疗体系医疗制度的错失,假如给予医生高薪,且杜绝他们和药厂之间的任何勾连,那就会好很多。

7. 还是同样的问题,医疗资源虽然不少,但依然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你生个小病那还没关系,要是生了大病尤其是绝症,那就比较悲惨了,当医院认为你无法挽救的时候,就不愿意接受你住院,有钱有能力的到处托关系转大医院,因为大医院的医疗资源丰富,总还抱有希望,每次转院以后只能住一两个星期接着就要继续寻求关系再转,或者直接抱着一线希望出国治疗,没能力没关系的找个基本算是临终关怀的小医院,也就是有护士照顾等死了,没钱没能力的就回家等死吧。 当然,以上不包括那些有钱有势的社会顶级阶层。 其实,全世界都差不多,当这些绝症发生之后,也就是死在哪里,是否带有希望和尊严地死去这两种选择了,中国的医院直接冰冷地判决你死刑且不给你任何希望,并且对于病人的尊严也并不顾及,也许是无暇顾及吧。

8. 私立医院和诊所,大医院的特需门诊。
公立三甲医院的特需门诊和私立医院对于一些希望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体验的人来说,也是一种选择。但这些服务基本以牙科,运动医学等非涉及到生命的诊疗为主。价格虽然是公费治疗的二十倍甚至更高,但相对非常低廉的公费医疗,对有需求的人还是可以接受的。

就举个我自己的例子来说说目前私立医院的收费和条件。以及和公立医院的对比
三年前我运动中手腕受伤,在上海运动医疗诊料最好的华山医院去看病,排了三个小时队见到医生,医生询问了我10秒钟,又让我排一小时队拍了个X光照片,然后花了30秒开药让我走入。整个过程我和医生对话不过五句,挂号排队缴费的时间超过四小时。最后打了个石膏,开了几盒药回家,甚至都不清楚自己的手究竟如何,何时能痊愈,会不会有后遗症,开完药医生连和我多对话一句都嫌多余,直接下一位。我只能在石膏上画了个中指,FXXX,忐忑着回家等待。
随便来讲讲大陆的医疗条件和状况
两个月后,受伤的手腕依旧疼痛无解,又实在没有心情再次排上几小时队听医生几秒钟的训导。于是找到了私立的AMC,美国医疗中心去就诊。
在那里,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原来接受医治也能有如此的服务。首先医疗资源非常棒,每一个医生的履历都非常棒,当天值班的主治医生叫David Adkison,这位叔叔是前白宫医疗小组的,当时是克林顿的大夫。为我看病的那位医生是加拿大人叫Lieslie Bottrell同样有很棒的运动医疗经验,曾经是悉尼奥运会的官方医疗服务组成员。一对一地引导和对话,花了二十分钟了解各种细节和状况,然后重新拍片分析,指着X光照片告诉我哪个部位受了伤害,造成的原因,以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恢复的手段,和大致需要的时间。最后告诉我这种运动伤害不需要任何药物治疗,而需要进行自我的物理训练治疗,接着带我去了理疗恢复部门,把我交给专门负责理疗恢复的医师,那位老兄也是资历丰富,在NBA和NFL都服务过职业运动员。他花了不少时间给我找到了合适的护具,然后引导我用各种小器械做各种动作并让我用手机拍摄下来细节以便日后自己在家里重复完成。

随便来讲讲大陆的医疗条件和状况

随便来讲讲大陆的医疗条件和状况


随便来讲讲大陆的医疗条件和状况

这是最后账单。RMB 2600多,价格大约是公立医院的20倍多。而且仔细想想,和公里医院的医师的一句话:静养等好相比,这里并没有提供给我太多额外的帮助,但对于所接受到的服务,以及病人迫切需要的知情权来说,我完全可以接受这样的价格。

从那之后我就尽量在可能的情况瞎尝试私立医院和特需门诊,包括牙医,理疗等服务,这样也可以给公立医院腾出点空间和资源来接收其他需要照顾的病人。

随便来讲讲大陆的医疗条件和状况


随便来讲讲大陆的医疗条件和状况

所以,总结起来,目前大陆的医疗状况基本是这样的。
每个人都有病可看,而且有能力承担看病的费用。
医疗的服务体验并不好。
小城市的医生医疗水平不高,很多病症只能转到大城市看,导致大城市的医疗资源越发紧张。
假如你有钱,通常情况下,同样可以有相对更好的医疗体验。
绝症病人的临终关怀是个大问题(即便你有钱,很多特需门诊也不接受这些绝症患者)。
医疗制度是个大问题,医生的收入过低,医院同制药公司之间的勾连,这两点不认真解决,公立医院的诊疗体验,医患矛盾永远都不会少,政府责任非常大。

以上希望能帮助大家了解一些事实。
2016-10-19 15:24 發佈
對岸看病我比較不能接受的是為啥看診前要先吊水?
這其實是沒啥意義的醫療行為

大家好我是小叮当 wrote:
一直听这里的朋友讲...(恕刪)

謝謝你的分享。

我想知道大陸的緊急救護,是怎樣的收費與條件?救護車?直升機?在台灣目前都是免費,人民只需簽個字就可以。
我砲故我在

oldchang1205 wrote:
對岸看病我比較不能...(恕刪)


的确是这样的,对一些小病症比如感冒发烧来说,吊水见效最快,对医生来说最省力,而且收益更高。
他们可不会管这是不是更好更合适的诊疗方案,以及长远来看对病人是否有好处。

大家好我是小叮当 wrote:
今天就来随便聊聊大陆目前的医疗条件和整体的状况。...(恕刪)


謝謝小叮噹大,好棒的分享~

五分奉上!!!
WANNA BE A FREE BIKER FOREVER !!

棒流爪貴虧 wrote:
謝謝你的分享。我想...(恕刪)


拨打120,一般市区很快会有救护车带着急救设备和人员,从最近的医院过来。
还有重症跨省的ICU急救服务,急救车的设备更好。
急救车并非免费,但收费并不高,而且还含有急救车上的医疗药品和设备费用。

FREE BIKER 67 wrote:
謝謝小叮噹大,好棒...(恕刪)


希望这样的讯息能够帮助到更多希望来中国这边发展的朋友。
在大陸搬東西扭到腰,某南方的人民醫院醫生居然要我割盲腸還不準出院。這可是2003年的真實故事了。
台灣向後退 wrote:
在大陸搬東西扭到腰...(恕刪)



好惨。

小城市的医院的医疗条件和医生素质的确和大城市差距蛮大。

而且03年到现在过去十多年了,现在的医疗条件和普及程度比当时又有不小的改善。
問一下你們看診要等很久嗎?(久是說幾天真要那麼久?)
為啥我有朋友照超音波要等幾天阿
實在不解呢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