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軍公教上凱道遊行,有人笑"真的是公務人員,5點準時退場"、"領這麼多過這麼爽還敢上街"....等等許多社會上偏負面的評論。
但也有人認為遊行是為了讓政府和民眾不要歧視軍公教及保障她們應有的權益。當然會有這不同的看法就是因為出發點不同。
我在這邊也不加入討論所謂的年金改革"合不合理"的漩渦中,因為立場對立所以不管說什麼都沒辦法讓另一方信服。
所以我直接就"改革"的"內容"來談。
年金改革的勢不可檔,但怎麼樣改才能夠讓原本享有年金領爽爽的人減少反對及衝突,以及讓現在正在工作上打拼的勞工及年輕人信服?
一定會有人覺得我在痴人說夢,怎麼可能有兩好之事,會不會又是3好加1好=死好。哈哈哈...我當然不是說我提出的方式是最好的,
但是就是一個我認為可以讓大家討論的一個方向!
廢話不多說,我認為年金改革,政府不要一昧的往樽節的方向來思考,台灣是海島型國家,長期以往的經濟發展受限於島內的物資及
市場有限,幾乎都是對外出口發展為主,近十幾年來受到國際經濟狀況不佳及產業發展受挫等影響,導致台灣的經濟狀況處於低度發展
的狀況,甚至還有幾年呈現衰退,但台灣的企業遇到不景氣或是市場挑戰時最常使用的一招就是"Cost down",以一招應萬變。
確實這招讓台灣在世界的產業上還保有一定的地位,主要是在代工這領域。但不管是科技業或是傳產及文化產業,能在世界上成為領頭羊
的企業絕對要靠產品的創新,走藍海而不是殺進紅海,說到這邊一定許多大大會覺得我在說廢話,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為何台灣
就是無法帶領創新呢? 原因在於資本問題。
台灣的民間企業,由於追求利益最大化,對於未知前景的事物投入通常顯得格外保守,這也間接導致了大部份的企業都不敢大量的投資
創新領域。我認為這個部分正是現在年金改革可以補足的地方。
已領有年金的退休民眾,假如突然政府跟你說你原本月領5萬現在只能領2.5萬,你認為這些民眾他們會不反嗎? 當然反。
但是如果說,這群已經退休基本上沒有生產能力的群眾,願意將每月的退休俸撥入一部分當作國家的創新基金,而領有類似於股票的
投資憑證,而這筆基金專事於發展新創產業的投資,讓一些年輕的創業家有Idea也能夠找到資金,只要能夠在10000個新創中找到下
一個Facebook或是寶可夢,就可以讓台灣的新創產業立足於事業舞台,在加上原本就已經很完備的代工體系,我認為台灣就不會被
世界潮流給淹沒。而這群被迫投資的退休族,也有機會讓2.5萬變成5萬甚至25萬。當然比例要怎麼分配我覺得都可以再議,重點是
我覺得這個方式是比完全的樽節來得有開創性及減少衝突性。不知道大家認為呢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