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看你用什麼角度去看歷史事件...用現在(2016年~)的角度...當時去南洋當軍伕. 慰安婦的, 大多是被拐騙. 自願的不是沒有, 但一定有它的原因, 如:強迫用當時(1942年那段)的角度...台籍皇民基於對日本的服從, 就算被騙被迫也是要講自願, 畢竟當時是被統治的時期
一開始是大家搶著要當志願役無誤因為當了台籍兵,至少待遇比起其他被看成二等公民的台灣人民的待遇好太多了怎麼?以為是大家都想為日本流血嗎?如果一般人民日子好過就不會大家要搶著當兵了後期就是直接強拉做兵了,因為一直打輸仗 總是要再多點炮灰上場台籍日本兵:志願從軍 為與日人平起平坐「當年自願當日本兵的台灣囝仔,只想與日本人平起平坐,沒有侵犯他國的意圖!」84歲的宜蘭縣民簡傳枝,60年前志願從軍當日本兵,昨天現身說法。簡傳枝花了五年時間,最近以日文、中文完成「台灣籍日本兵手記」,並提供給國史館參考。他認為有必要站出來為台灣籍的日本兵說句公道話,「不應以現代的眼光去看過去,畢竟時空背景都不同了!」簡傳枝說,日據時代的台灣人,可說是二等、甚至三等國民;日本人吃白砂糖,台灣人配給較差的黑砂糖;日本人吃上等瘦肉,台灣人供給量少的下等豬肉。因為只有當兵才能不被歧視,可享受與日本人同樣的待遇,因此,許多台灣人就志願從軍。簡傳枝說,民國31年,42萬多名台灣人自願當日本兵,但經過嚴格篩選後,只錄取502人;有台灣人未獲錄取當日本兵者,甚至想不開去自殺。他那年21歲,在七堵鄉公所畜產課課員,志願從軍並獲錄取。簡傳枝說,當時台灣籍日本志願兵可說是「男人中的男人」,極為風光。那時自願進入日本陸軍,將生命奉獻給日本的台灣籍日本兵,為的只是表現台灣人也有資格與日本人平起平坐,成為一等國民,根本沒有要侵犯中國或他國的意圖。在戰局惡化下,日本終究開始在台灣實施全面徵兵。1943年9月23日,台灣軍司令部、高雄警備府與台灣總督府共同發表聲明,將自1945年起正式在台施行徵兵制度。在該制度正式實施前,日本又在台灣多次募兵,前後共招募了約4200名陸軍志願兵與1800名高砂(台灣原住民)志願兵以及1.1萬名海軍志願兵,合計約1.7萬名。到了極度惡化的1945年1月,被迫在台灣開始正式舉辦徵兵檢查。第一批45726名受驗者中,有22070名被錄取。到日本戰敗為止約20萬人以上曾接受徵招,但這數字應該包括曾接受徵兵檢查但並未正式徵召入伍者。
lin1207 wrote:電視左手邊的標題是...(恕刪) 先嚴就是臺籍軍伕,這種萬中選一的洗腦文,在我看來跟魚兒逆流的故事一樣可笑,騙死一些涉世未深的愣頭青不償命。最早一批的日本兵確實是萬中選一,入選的都是高知識份子,或者富家仕紳子弟,主要是用來做政治宣導。電視上不時會看到藝人穿著軍服勞軍,你總不會天真的以為這些藝人都在當兵吧?42年中途島海戰大敗之後,日本人在台灣大量募兵,43年開始全面強行徵兵,先嚴伯叔五兄弟,三人被強徵入伍,四叔五叔因未滿十四歲得以倖免。這時段日本戰況慘烈,下南洋的台灣年輕人福利餐飲差,身份比軍犬還低,死亡率約兩成,運氣不佳的如我二伯,分發到巴布新幾內亞,台籍日本兵死亡率超過五成,陣亡異鄉時年十九歲,到現在幾十年過去了,還不知道屍骨葬於何方。當時台籍軍伕的保險跟薪餉賠償等,全部積欠未發,一直到兩千年才拿到日本政府的賠償,這些受害者都已經六七十歲,不夠長壽的還等不到賠償;更他喵的是,這些賠償更像羞辱,欠了五十幾年的薪餉,結果發下來才兩萬多台幣,跟日籍日本兵的七千倍賠償天差地遠,許多老人憤而拒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