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排名 五國崛起威脅台灣


文章來源:科技產業資訊室

勤業眾信(Deloitte & Touche)於2016年5月4日發布「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報告,台灣競爭力在衰退中,這次位居全球第七名,較上次(2013年)調查滑落一名,預估2020年將降至第九名。

勤業眾信與美國競爭力協會自2010年、2013年後,第三度聯合發布這項調查。針對國際製造業執行長與資深領導者進行超過500份問卷調查與訪談,藉此評比40個國家的製造業競爭力。2016年焦點六國:美國、中國、日本、德國、韓國和印度等共佔全球製造業GDP的 60%,顯示了他們對全球製造業趨勢的巨大影響力。

圖一、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

這次調查,中國、美國與德國仍名列製造業前三強大國,日韓分居第四名和第五名。競爭力前十強中,可大致分作北美和亞太兩地的聚落。北美三國包括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亞太五國則涵括中國、日本、韓國、台灣和新加坡。其中,「強力五國 (MITI-V or the“Mighty Five”)」─ 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尼與越南崛起,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擠入競爭力前15強。印度這次排名第11,預估2020會排名第五,勝過台灣。

經濟快速成長的東南亞國家,未來競爭力也不可小覷。報告指出,中國近年來積極產業轉型,逐成本而居的跨國企業遂將眼光移到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等地。

五國受惠於人口紅利,製造能力又靈活,未來五年內可望躋身製造業競爭力前十五強。

隨製造業跨足數位化應用,企業執行長認為先進的製造業技術為打造未來競爭力之關鍵。已開發國家製造業朝高值化商品、先進製造轉型,創造未來競爭優勢。20世紀傳統製造業強國 (即美國、德國、日本與英國)於2016年重回最具競爭力國家前十強之列。

公共政策的影響
對製造業更有利的政策環境:美國、歐洲和中國的企業執行長均表示,過去三年在母國均有對製造業競爭力產生利多的政策出台,特別是技術移轉及科學創新等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也在美、歐的優勢排名提前,但未出現於中國的排名中。

美國企業執行長觀點:可持續發展、技術移轉、貨幣控制、科學創新、對外直接投資(FDI)、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安全衛生監管等之政策,有助於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公司稅率、醫療保健、勞動力與境外收入課稅相關的政策被視為美國的競爭力劣勢。

中國企業執行長觀點:鼓勵或直接投資科技、技術移轉、可持續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似正幫助中國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然而,企業和個人稅率、勞動法以及政府干預和/或所有權則正在抑制他們的競爭力。

歐洲企業執行長觀點:反壟斷、產品責任法、智慧財產權保護、醫療衛生、技術移轉、可持續發展和科學有關的政策被歐洲商界領袖視為他們的競爭優勢。此外,勞工政策、個人和企業稅率、經濟和財政政策則被認為是明顯的劣勢。(892字;圖2)

圖二、全球CEO調查:全球製造業競爭力驅動因素


-------
或許台灣早該從傳統製造業轉型為智慧財產輸出
看到報告指出的五國也是受惠於人口紅利,可見傳統製造業並不利於高度發展社會型態
而中國企業在製造業部分也逐漸將眼光移向東南亞等國
說穿了哪裡人工成本低,哪裡就是去處
2016-05-11 1:30 發佈
sc024500 wrote:
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排名 五國崛起威脅台灣

文章來源:科技產業資訊室

勤業眾信(Deloitte & Touche)於2016年5月4日發布「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報告,台灣競爭力在衰退中,這次位居全球第七名,較上次(2013年)調查滑落一名,預估2020年將降至第九名。

勤業眾信與美國競爭力協會自2010年、2013年後,第三度聯合發布這項調查。針對國際製造業執行長與資深領導者進行超過500份問卷調查與訪談,藉此評比40個國家的製造業競爭力。2016年焦點六國:美國、中國、日本、德國、韓國和印度等共佔全球製造業GDP的 60%,顯示了他們對全球製造業趨勢的巨大影響力。

圖一、2016全球製造業競爭力指標

這次調查,中國、美國與德國仍名列製造業前三強大國,日韓分居第四名和第五名。競爭力前十強中,可大致分作北美和亞太兩地的聚落。北美三國包括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亞太五國則涵括中國、日本、韓國、台灣和新加坡。其中,「強力五國 (MITI-V or the“Mighty Five”)」─ 馬來西亞、印度、泰國、印尼與越南崛起,預計在未來五年內將擠入競爭力前15強。印度這次排名第11,預估2020會排名第五,勝過台灣。

經濟快速成長的東南亞國家,未來競爭力也不可小覷。報告指出,中國近年來積極產業轉型,逐成本而居的跨國企業遂將眼光移到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印尼等地。

五國受惠於人口紅利,製造能力又靈活,未來五年內可望躋身製造業競爭力前十五強。

隨製造業跨足數位化應用,企業執行長認為先進的製造業技術為打造未來競爭力之關鍵。已開發國家製造業朝高值化商品、先進製造轉型,創造未來競爭優勢。20世紀傳統製造業強國 (即美國、德國、日本與英國)於2016年重回最具競爭力國家前十強之列。

公共政策的影響
對製造業更有利的政策環境:美國、歐洲和中國的企業執行長均表示,過去三年在母國均有對製造業競爭力產生利多的政策出台,特別是技術移轉及科學創新等領域。智慧財產權保護也在美、歐的優勢排名提前,但未出現於中國的排名中。

美國企業執行長觀點:可持續發展、技術移轉、貨幣控制、科學創新、對外直接投資(FDI)、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安全衛生監管等之政策,有助於為企業創造競爭優勢。另一方面,公司稅率、醫療保健、勞動力與境外收入課稅相關的政策被視為美國的競爭力劣勢。

中國企業執行長觀點:鼓勵或直接投資科技、技術移轉、可持續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政策似正幫助中國企業創造競爭優勢。然而,企業和個人稅率、勞動法以及政府干預和/或所有權則正在抑制他們的競爭力。

歐洲企業執行長觀點:反壟斷、產品責任法、智慧財產權保護、醫療衛生、技術移轉、可持續發展和科學有關的政策被歐洲商界領袖視為他們的競爭優勢。此外,勞工政策、個人和企業稅率、經濟和財政政策則被認為是明顯的劣勢。(892字;圖2)

圖二、全球CEO調查:全球製造業競爭力驅動因素


-------
或許台灣早該從傳統製造業轉型為智慧財產輸出
看到報告指出的五國也是受惠於人口紅利,可見傳統製造業並不利於高度發展社會型態
而中國企業在製造業部分也逐漸將眼光移向東南亞等國
說穿了哪裡人工成本低,哪裡就是去處

不是 智慧財產 的輸出

而是 智慧生命 的傳承

智慧,或許哪裡都可以用得到、哪個產品都能實現智慧型、體現智慧

然而生命、或者生活、或者存活的智慧

甚至終老的智慧、全期生命完整的關照 ( 關懷與照顧 )

如果可能,應推動 全球 80 億人 全部願意樂意 享受 臺灣式的 全期生命關照

享受別的地方都享受不到的生命體驗

這筆生意接不完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何來威脅?台灣有製造業?

sc024500 wrote:
台灣早該從傳統製造業轉型為智慧財產輸出...(恕刪)


台灣的製造業大部分是代工
理論上沒甚麼關鍵的智慧財產
再來
傳統製造業大多耗水耗電又不一定與環境友善
且將來缺水缺電不但可預期
這還是一個個工業區都已經招商不足或荒廢的狀況下了
2020年才降至第九名應該是太恭維台灣了吧
Cornelius wrote:
台灣的製造業大部分...(恕刪)


製造業代工也是有專利的

精密代工也是有門檻的

要不你以為為啥蘋果只給鴻海作

為啥某些大陸白牌機要轉品牌機時也一定要包給鴻海作

台灣現在其實是一個十字路口

一種選擇是,資源集中財閥化,把精密、專利等等建立起來

另一種選擇,家族式小工廠,吃不飽,但絕對餓不死

走南韓路線就是失業率高到嚇死人,自殺率高到嚇死人

放到台灣會更慘

畢竟台灣現在教改成功,全民弱智化,王子公主化,青年挫折感保證重到嚇死人

但是薪資所得很容易拉上去

維持現狀就是,覺醒青年天天罵慣老闆、罵政府,但只要不嫌棄薪水,絕對找得到工作

吃不飽餓不死的,只要不要把工廠老闆惹火關廠不做了
哪裡人工成本低哪裡就是去處?

那非洲人工成本最低了吧

不就最應該去非洲嗎?

kantinger wrote:
不就最應該去非洲嗎?

早晚會去的,
不過,非洲有些國家已經是產油國了....
Tom_Deng wrote:
製造業代工也是有專..另一種選擇,家族式小工廠,吃不飽,但絕對餓不死.(恕刪)


會面臨
1.機械化
2.新興國家(印尼,馬來西亞,印度,巴西。。。等)的挑戰(有沒發現,我已經不把中共寫進去)

絕對餓不死? 我倒不這樣認為

前一陣子 15 歲少年的新聞很熱門
姑且不論真假
如果台灣人普遍認為,這樣賺錢很行,很厲害(轉手加價賣)
那,台灣快倒了!

sc024500 wrote:
文章來源:科技產業...(恕刪)





沒關係



我們有生技業




不然還有詐騙業



將他們辛苦賺來的錢給詐光,讓他們勞勞做事皆成空
水云 wrote:
不是 智慧財產 的...
甚至終老的智慧、全期生命完整的關照 ( 關懷與照顧 )

如果可能,應推動 全球 80 億人 全部願意樂意 享受 臺灣式的 全期生命關照

享受別的地方都享受不到的生命體驗...(恕刪)


所以.... 全台灣會建立很多靈骨塔或公墓是這樣嗎?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