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新聞網 – 2014年9月4日
台北市長郝龍斌任期僅剩四個多月,郝龍斌最引以為傲的公共自行車小小黃,到年底前,將設站達一百九十站,市區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網也已經成形,除了現有的四十二點四八公理,明年底前,還會規劃「三橫三縱」自行道路網,到明年底前,台北市區的自行車專用道長度,將達八十五點五公里。(林麗玉報導)
台北市交通局統計,台北市目前自行車的使用人次,平均每天約有三十五萬人次,自行車使用率已經高達百分之五,而現有的自行車道總長達三百七十五公里,其中只有四十二點四八為自行車專用道,其餘三百三十二點八八公里都是人車共道,而人車共道也常發生自行車與行人爭道的紊亂狀況,為了規劃完整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網,郝龍斌市長卸任前,特別針對市區的自行車專用道,規劃「三橫三縱」路網,交通局綜合規劃科長李昆振說,規劃的三橫自行車道為南京東路、仁愛路、信義路,三縱則為中山南北路、松江新生南路、復興南北路,預計民國一百零四年底,就可以完工啟用,到明年底,台北市的自行車專用道路網長度將達八十五點五公里。
交通局長王聲威說,針對台北市二十公尺以上的道路、並且檢視道路寬度、路網整體性,檢視過後的道路,約有兩百二十公里市區道路,有條件規劃為自行車專用道,至於幾處自行車熱區,例如公館台大周邊,自行車族特別多,交通局針對周邊路段的自行車路網,也進行改善,包括羅斯福路、和平東路間,規劃林蔭大道,未來會拓寬人行道增加自行車專用道,至於基隆路因為道路條件,會將專用道規劃改行芳蘭路或台大校區。
-----------
台北人,辛苦了,上下班還是搭捷運轉公車走路吧!
私心認為塞都塞了,預算也發包下去開路了,就試試看
不好就拆掉吧QQ
縮車道改自行車路網被罵翻 8億預算遭暫擱
2015/11/24 17:14 4542
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力推自行車路網,目前在松江路及復興南路建置自行車路網,因人行道拓寬後將導致現有車道縮減,有民眾質疑上下班尖峰時間的交通負荷更為嚴重。今午北市工務委員會審查預算時,議員對新工處編列的近8億元自行車道建置計畫費用提出質疑,並暫擱該筆預算,須待資料補充後再審議。
該筆8億元預算分為2期施工設計費用,從2016年至2019年分年執行,將建置的自行車路網包括復興北路、復興南路、承德路南段、辛亥路、艋舺大道、愛國東路、經貿二路、忠孝東路西段、忠孝東路東段、民生東路等自行車道改建工程費用。市府交工處長陳學台說,目前松江路及復興南路西側的自行車路網正在施工,且經評估並不會影響交通服務水準,會補充資料給議員。(林媛玲/台北報導)
難道媒體都在找碴嗎?
被台北市長柯文哲列重大政策的「三橫三縱」自行車網,在市中心塞進自行車道,不惜縮減主幹道寬度,最多還砍2車道,造成道路經常性「塞爆」,交通事故提高。議員憤怒地說,前幾天在市區等90秒紅燈,竟等7次才通過;北市副市長林欽榮承認是危機,指再不解決,火會燒到全市府!
少了同理心 柯政找不到溫度
蹈郝覆轍交通塞爆
前北市長郝龍斌在任時,曾耗資近8千萬,在敦化北路等要道畫設自行車專用道,因阻礙行車路線,造成交通混亂,市民反彈,草草結束。
柯上任後,宣布任期內投40億,在市區40米寬馬路鋪自行車道;其中一部分,是以「吃掉」既有汽機車道路、「拓寬」人行道方式,打造鐵馬環境,第一期工程就是「三橫三縱」。三橫為仁愛、信義與南京東西路,三縱是中山北、復興南北及松江路與新生南路,範圍涵括北市交通大動脈。
投資40億改造車道
去年8月起施工的新生南路自行車道,人行道拓寬達6.5米,形同刪掉2車道。在車流不變、車道減少下,造成道路壅塞、車禍頻傳。去年第4季,該路段就發生36起交通事故,較前年同期增6件,增幅20%。
尖峰每小時車流最高可達1萬車次的復興南北路,去年施工後,因在既有道路縮減1車道,塞車更嚴峻,汽機車爭道險象環生。復興南路去年施工後的10至12月,發生39起交通事故,較前年同期增3件,增幅近1成。
三橫三縱一堵車,連鎖效應下,周邊道路也跟著「更塞」。「90秒紅綠燈等7次才過!」台北市議員汪志冰說,上周傍晚5點她坐車經中山北路、市民大道口,90秒紅綠燈竟等7次,一個路口足足等10分鐘過不了,太奇怪了!
北市府三巨頭之一的林欽榮,也驚覺塞車正蔓延。前天,召開交通會報時他不諱言說,北捷系統一直拓展,市區還在塞車,「這會讓市民難耐,火會燒到全市府!」要求相關單位盡速提對策。
他說,環東大道到晚上9點半還在塞,難道不用想辦法,或沒有其他預警?「柯執政後路況不好,這是危機,整個局(交通局)給我注意!」
之前新聞就有報導,新生自行車道施工前和當地居民溝通過(應該是佈達下令說這是柯文哲的建設,凡人一律閉嘴)當地居民大多反對新生自行車道,認為是擾民又不便的建設,果不其然,建好新生自行車道就開始塞車,柯文哲的i-voting?市政參與?透明政府?當地居民的遠見居然無法被黑箱市府接受.
隨著三橫三縱逐漸完工,塞車也就越來越嚴重,找警察管制交通只能紓解部分車潮,但就是無法根本解決因三橫三縱而縮減的汽機車道造成的塞車問題,請注意不是尖峰時間塞車,連平時也會塞,最有利的證據是去年同一時間台北市有這麼塞嗎?
個人一直強調,台北市是盆地地形,天氣悶熱潮濕站大部分的時間,不適合用腳踏車做長程通勤,而推廣腳踏車為主要代步工具有一個前提是這個都市是一個"悠閒慢活"的都市,但台北市是一個工商金融發達的城市,與"悠閒慢活"完全不相干.
很多人都提到且個人也非常同意,要解除台北市目前塞車的主要方式,就是拆掉該死的三橫三縱自行車車道.







如果柯文哲不拆,那就請2018接任的市長來拆.相信"拆掉三橫三縱自行車車道"這政見會受到大多數飽受塞車之苦的台北市民支持.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