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警扮社工逮毒蟲三大爭議點告訴你

高雄市刑大一位女警,為了逮捕販毒夫妻,不惜假扮社工逮人,引發爭議。《NPOst.tw公益交流站》整理出「社會工作建立於信任感之上」、「警察合理的職權範圍和處理方式?」、「媒體宣揚並加深刻板印象」等三大重點,表示這起事件徹底毀滅「高風險家庭與社工之間的信任關係」。

該文中表示,目前許多社會邊緣人,仍以「正當乾淨」手段賺錢求生存,而社工則是他們一雙「不帶羞辱、不帶制裁」的手,如今卻被警方破壞「高風險家庭對社工的信任」。

再者「警方濫權問題」已經在社工社群引起討論,認為這次警方假扮社工逮毒蟲,並且高調的請媒體報導、公開表揚,在這種昭告天下的結果,會讓社會上所有更風險家庭的關懷工作都增添許多困難。

最後,該文中認為,有媒體在這次新聞事件中特地點出「美女刑警」,並且標榜「長相甜美」、「來自台東布農族」等身分特質,不僅忽略工作專業還一次消費兩個群族、加深刻板印象,更直言「引發眾怒的一根導火線」。(葉國吏/綜合報導)

-----------------------------------------------------

警扮社工逮人,到底有沒有問題呢?

我是覺得這種做法不適當
2015-09-23 10:21 發佈
警察不耍手段,大概只能抓抓現行犯和交通違規吧
警察破不了案會被罵,用計謀會被罵,追車會被罵,有肢體動作會被罵
最後治安不好還是要被罵
沒犯罪的話,為什麼一堆人會怕警察喬裝找上門
警察扮社工逮人OK,但是不用上媒體昭告社會~
這整件事情只是急著邀功的警方與沒節操的記者們所導致的公關危機

我是認為警察可以臥底,畢竟社工在很多事情上都是需要警力下去協助

與警方合作本來就是正常的

但是這整件事情就不應該被公布出來,要報導也可以用"線民"、"據報"、"埋伏"來帶過

一公布,不只打壞了社工系統長久以來如履薄冰所建立的信任

二來警方未來也不太能用同樣手段來辦案,更可能讓其他在臥底的警員陷入危險當中

讓兩方未來在執行勤務上都會更加困難

只是為了邀功,這樣子值得嗎?

leonheat03 wrote:
高雄市刑大一位女警,...(恕刪)


警察不抓酸民就說警察失職,警察抓了酸民又說做法不適當
台灣果然是鬼島,在台灣當警察還真是為難
這件事爆出來也好,
讓警方和社會多思考這片灰色的模糊地帶。

警方查案是藝術,
很多眉角教科書不一定學得到,
需要深厚的經驗累積。

掩飾身份查案是辦案手段之一,
但有沒有紅線?有的話這條線到哪裡?
之前少有人討論,本案爆出來警方應藉機好好研究討論。
那也不要臥底和間諜了吧? 爭議更多。 自已沒犯法怕什麼社工扮警察? 整件事除了警方高層腦殘公開宣揚沒什麼好爭議的。 台灣真是因為太民主太自由變成低智社會…
免責聲明:本文所載資料僅供參考,以上都是玩笑話,並不構成建議,本人對該資料或使用該資料所導致的結果概
高調宣傳是白目的作法,被罵應該.

不過牽拖甚麼”徹底毀滅「高風險家庭與社工之間的信任關係」”就和說發行波卡害家長從此以後不知道怎麼教小孩一樣誇張.這社會就是這樣,想說甚麼扭扭捏捏不好意思講,一定要上綱扛個大牌坊才覺得有底氣

社工就是不爽專業形象被其他行業拿去用,這有甚麼不能講的?


警察扮社工騙開門要是影響力有這麼大,那應該有很多販毒集團會因為警方安插一堆臥底來交易毒品,毀滅信任感,從此轉行.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加藤老鵰 wrote:
高調宣傳是白目的作...(恕刪)


社工本來就常常被懷疑是警察了,現在這一報根本是大地震

幾年前有段時間我幾乎每禮拜得陪社工課的去做家訪

你必須了解,要進那個門真的很難很難很難

絕大多數的時候,社工師要是能夠在門邊跟他們講上兩句,然後趁機窺視屋內是否有"異狀"或者"怪味"

就算是很大的一個進展了

加藤老鵰 wrote:
社工就是不爽專業形象被其他行業拿去用,這有甚麼不能講的?


是你搞不清楚方向吧...

警察這次這樣做,又被媒體大肆播放,
將來會造成高風險家庭碰到社工時,會懷疑社工是警察假扮的,
因而拒絕社工的協助。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