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情況因為不在現場所以很難就單方面的說法評論試著就目前瞭解的資訊回應看看也希望能看到另一方的說法1.女生皮下脂肪厚、血管細本來就不好on IV,可能又因為燒傷能選擇的部位又減少,才會打了好幾針才on上,醫護人員能一針打上的就不會打二針,不會吃飽撐著把病人當玩具。2.我不太確定那個醫療措施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頸「靜」脈IV的話,風險沒有很高,跟打其他部份IV的風險差不多,不需要像手術一樣寫同意書,病人也可以隨時拒絕拔除,只是後果自理而已,病人如有疑問醫師有解釋的義務, 該醫師如果真的只回答很大的針是不妥的。3.發燒是人體對抗病源的喚起機制,是症狀表現而非問題的源頭,其實重要的是散熱而非用退燒藥壓下來,只要溫度沒有太高,打退傷藥常是為了滿足病人家屬的心理需求,實質意義不大,醫療人員如有解釋,家屬可能會較心安,燒傷病人的發燒是可預期的,注意病情是否惡化、散溫及持續堅控溫度的發展,比打退傷藥更重要。現在輿論較傾向醫療人員這邊雖然我已離開醫院工作多年了只是個局外人但還是感謝網友們對醫療人員的支持另外也想試著同理家屬的心情要求病人及家屬具備上列這些醫療知識是不合理的醫病溝通不足是很普遍的問題有誤解幫忙澄清是好事希望不要太情緒性地苛責受難病人及家屬大部份醫療人員的態度確實不會如病人預期的慎重病人覺得很嚴重很緊急醫療人員每天看早就司空見慣了時刻抱著人溺已溺精神的醫療人員只是一般民眾因媒體理想化產生的幻想實際接觸才會期望愈高失望愈大他們都和你我一樣只是普通人而已有很多不完美的缺點理想主義者在醫院這種高壓高工作量的環境根本待不久以高標準認真做工作永遠做不完醫療人員並不會很在意每個病人可預期的病症起伏非急性症狀也不想一直亂call醫生病人沒有緊急危險時他們也會彼此開玩笑緩減壓力有時態度在外人看來會顯得輕浮有些醫療人員本身也有情緒管理及溝通表達的問題遇到缺乏知識的病人及家屬也會表現不友善的態度有些人也會偷懶儘量不做事醫療處置進行之前對病人的解釋不足專業傲慢覺得病人家屬聽不懂也懶得解釋同意書丟給病人家屬自己看不過要認真完整講解到每個病人家屬都懂每個醫療細項都要詢問病人的接受程度每天上班16小時都不夠以國內醫院血汗的程度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醫院裡有半夜不眠不休開12小時急診刀接著上白班的醫師也有把刀丟給實習醫師掛名收錢的醫師有充滿人文關懷像聖人一般的醫師也有只接輕鬆病人忙著收回扣的醫師醫療人員不是不能檢討有批評是溝通的契機醫糾法也不完全是惡法醫院每天都有醫療疏失發生只是大部份影響不大或具有可逆性病人沒有發現而已醫糾法在提醒很多醫療人員不要順從人的劣根性輕乎怠惰有些案例對醫療的要求不合理有些案例也保護了病患及家屬的權益醫院每個月都會提撥款項專門來因應醫糾算是院內的聯合保險讓醫療人員比較沒有後顧之憂大部份的病人及家屬也都是很配合及感恩但在幾千個病患裡遇到一個醫糾就真的很夠受了醫糾法是否矯枉過正是值得持續討論及研議修法的現在希望在危難之時大家盡量共體時艱在資訊不明的情況下少點漫罵最後再次感謝網友們對醫療人員的支持與打氣
借此文順便和大家說明一下醫學常識:頸靜脈輸液(原PO文者以為是動脈)是很常見的輸液方式。常用於需要大量輸液或需要長時間輸液的患者,例如:洗腎或重症患者。若有人家中有洗腎患者,或去洗腎室走一走,就可以看見有洗腎病人脖子插一個管子在那走動,就是用頸靜脈輸液管。一般患者打滴點會先選擇在手部,但手部血管較小,進入的量相較頸靜脈輸液量小;而且手部血管較遠,藥進入的速度相較比較慢;再來滴點打久了,血管會萎縮,所以打手部時大約3~5天就要拆掉換地方再打;反觀頸靜脈輸液不需要換地方,只要直接換管。對於全身已經多處燒傷的病患,需要長時間大量輸液,也常沒有地方可以換打,此時頸靜脈輸液就是必要的醫療選擇。大多數的醫護人員都可以諒解病患家屬和親友們現在焦急的心情,誰不希望自己關心的病患能得到最妥善的照顧。但說實在,從事發當天,大多的醫護人員都一直在盡心盡力的照顧。而我自己就是新光醫院出來的。我很了解新光醫院的醫護人員人力有多吃緊,面對這此的災難對他們負擔有多重。或許他們做的真的不夠好,和病患家屬的溝通有改進的空間,但他們真的很盡心在照顧了。還有,在原PO者眼中醫護人員說說笑笑很不應該但醫護人員也只是人,每天面對各種苦難的病患,若不能調適自己的心情,早就崩潰發瘋或離職。我們真的能體諒病患家屬的心情,但誰能也了解一下醫護人員的心情呢????在台灣越來越對立的醫病關係,甚至很多人把醫療當做是服務業的心態,或許借這此的災難能有些改變(希望是往好的方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