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航空難 生死四秒間 機師有無double check?

請教01網友,
復航空難的黑盒子報告出來後,
到底有沒有確認過機師關發動機的"執行程序"?

"發動機失效的故障應變程序,其中有一項目為將發動機的主電門(Engine master switch)關閉,在執行此一動作前,必須要先經由兩位飛行員的交互確認",

有沒有double check?
為什麼有人說有,有人說沒有?


黑盒子報告中這一段,
10時52分43秒:組員提及將一號發動機油門收回。
  10時53分00秒:開始討論發動機熄火程序。
  10時53分06.4秒:飛航組員再次提及收回一號發動機油門。

算不算是他們的double check??

我個人是覺得應該沒有,因為王興中提到不知道關發動機的是哪位機師,如果有double check應該就知道是哪位負責關的吧?

純粹好奇,不是要在此時追究機師責任,

請各位大大對不確定的資料儘量別使用肯定句啊~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50207/36375710/
2015-02-09 8:24 發佈

Minamino wrote:
請教01網友,復航空...(恕刪)


就等飛安事故調查報告出來吧.. 討論來討論去還不是給那些名嘴上電視噴口水用..
有人說請 "靜" 待飛安調查報告(這一靜就是 六個月),
上次我們 "靜"了六個月,有帶來任何改變嗎?不要當待宰的羔羊!像GMP食安一樣,沒理由全部相信。
上次軍方塔台就說謊(無刑責)澎湖空難復興航空沒有向其申請跑道(事實是有)
註:我是例示人的信用問題,不是指上次空難是塔台,請不要打混水仗。


我的專業不是飛航機械,但是在半導體及面板業界機械設備商待很久很久~
我的工作範圍也必需了解 操作、製程 才能trouble shooting(解決問題).

當問題發生時(大問題,雖不涉及人命,但百萬、千萬計的損失,也夠讓人繃緊神經了)。
我或是客戶都曾搞壞過數以百萬元計的東西,但我們經常都沒有說出來。

客戶的錯誤,都會低調、無視、設法閃躲(以不直接說謊的方式,比如:我不知道,不清楚 等)
我們的修機報告(相當於飛安事故調查報告),
有些大問題,真正原因會先擱置,在客戶不知的情況下再去解決,避免讓客戶感覺我們的機台不可靠的印象。
(會編別的理由或利用其他全面機器改造等作業的機會時去偷偷改好)

人非聖賢,爭功諉過,仍人之常情,但爭取權益是靠自已。
但請注意!那裡都有好人,不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不要再替台灣飛安辯護太多,問題真的太大了,痛定思痛都不一定能解決。
痛定思痛 四個字沒有那麼神奇,痛定思痛,DRAM就能超越南韓嗎?當然是有點說笑。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死刑,也就是殺頭(淘汰),一勞永逸。

半導體、面板,對於經常出問題的機台,也是淘汰,不予採用。
(不用太相信什麼改善,先淘汰,等我看你改好了再說)

我認為這是台灣飛安體制,出問題的根源,也就是為何同樣是華航,但其空服員在那霸航空的表現就那麼優秀。
Minamino wrote:
因為王興中提到不知道關發動機的是哪位機師..(恕刪)

半導體、面板 機台精密程度不輸飛機。

以我處理過無數次的重大機台事故(曾有人重傷)的工作經驗來說,尋找問題:
第一步經常是看I/O(作動記錄)、Error list(錯誤記錄);這在黑盒子,想必少不了。
錄音對話,那位組員說的?說了什麼話?飛安會王興中比誰都清楚。


王興中就算知道,可以不用告訴你,這樣可以靜待六個月(就像上次復興空難,有改進嗎?沒有!)
(在面板、半導體業機械設備界,那容你靜待六個月調查報告,客戶都要發火了,半夜裡,第一小時就要你抓重點口頭報告)
關於這問題相信飛安會會朝CRM(座艙資源管理)方向去調查
wen75 wrote:
有人說請 "靜" 待...(恕刪)


澎湖的最終調查報告要今年十月才會出來呢
我覺得,就等著吧,飛安會至少出來的東西國際上相似組織也等著看的,應該有其公信力,沒人敢亂搞的!

There is something more than you will ever see...
如果空難事故報告是臺灣政府單位自己關起門自己搞,我還相信會有造假的問題,可是事實上飛機製造商也會來參與事故調查,想呼攏國外來的人沒那麼簡單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