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由殖民化爭議, 反思東西文化差異


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 是否被殖民化越久, 國家越文明?

這種說法, 根本上否定了你我先人留下的文化遺產, 將被殖民國家當成未開化的野人, 毫無文化

實際上, 西方文明在工業革命之後, 依著較先進的技術, 在世界橫行無阻, 殖民了美洲, 澳洲, 分據了清廷時的中國, 以及非洲

我們應該從歷史來反思, 對整個地球, 整個世界而言, 依著西方文明的原則來生存, 真的是比較好的方法嗎?

這點, 我們可從節儉談起

==================

在Coursera的自修網站, 看到老師講史記, 剛開始就提出一個大哉問.

人應否節儉?

照傳統思想, 節儉是種美德, 應該節儉.

但依照凱因斯等西方經濟理論, 刺激消費才能造成經濟成長, 所以人應該儘量花費, 以讓全國經濟成長

老師舉這個例子, 主要說明, 我們現在處於一個價值觀混亂的時代, 你我都不知道該依從的準則為何, 節儉, 或是擴張消費?

很巧的, 我看了教學影片的數日後, 在ptt政黑討論區, noonee兄幾乎寫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再來引論語這句

子曰: 吾有知乎哉? 無知也. 有鄙夫問於我, 空空如也, 我扣其兩端而竭焉. (論語, 子罕)


讓我試著以扣其兩端的中庸之道, 試著解看看.

既知兩端為何, 那取其中庸便好了, 不是嗎?

其實不是這樣的, 中庸之道不是一分為二的做法, 根據現實環境, 取其中肯者(竭), 而非直接取幾何的中線, 中庸之道的思索結果, 很可能其實偏向兩端的其中一端, 視其整體環境而定

主張節儉節用的一端, 來自傳統老一輩的觀念, 當省則省, 鞋子能穿就穿, 衣服破了再補, 小孩衣服可以撿他人的, 可以送人.

主張儘量消費的一端, 主要來自歐美的經濟學理論, 讓通貨維持微量膨脹, 以刺激消費來帶動就業機會.

可以說, 兩種方法的動力根本不同,

第一種方法是節用, 也就是儉

第二種方法是刺激購買慾望

身為儒學弟子的我, 會選擇那端, 其實很明顯

必是節用的那一端



凱因斯說了一句名言:長期來看, 我們都死了

這句話是為了辯護和緩通膨的機制下, 從理論上看得到的通貨極大化膨脹的未來世界.

但是凱因斯, 你死了, 我們還活著呢.

凱因斯理論, 用在經濟大蕭條時期, 以刺激消費來減緩失業率, 是有其貢獻的.

但是當大蕭條結束後, 讓人類繼續擴張自己的慾望, 以取得更多的資源嗎? 我不以為如此

甚至, 大蕭條的出現, 是否就是西方經濟學, 以擴張慾望為根本, 建構出的經濟體制, 自己造成的呢?

因為, 長達數千年的中國歷史中, 饑荒, 水災有之, 但沒聽過有大蕭條這件事



拋開一切來說, 人一生, 到底需要多少資源?

我必須吃我一生需要吃的, 穿我一生必須穿的, 到達我一生必到達的地方, 有一間可以安身立命的房子

我的妻兒所須的資源, 我供給他們, 至可安身立命的年紀

我的父母所須的資源, 從我開始工作起, 供給他們至老死

這些就是我一生該取得的資源, 多的, 便是慾望而來的

慾望不是不好, 但要有節制

而且, 慾望, 也分很多種

求知慾其實大多不花錢, 上進心可協助你在事業上有成就

真正花錢的慾望,

則是偽裝成潮流的虛榮心, 手機一支換一支的, 真有需要嗎?

不事生產, 整日無所事事的懶散心, 就算整日在風景優美的地方散步, 久了, 腿也會酸吧

想清楚, 這些真的是你需要的嗎?




當然, 我選擇站在節用的這一端, 必定會碰到幾個大問題

第一

傳統中國文化已經在清末民初就被證實無用了

可, 上面這句話, 是真實的嗎?

清末被西洋的船堅砲利打得無招架之力, 這點是事實

可是原因為何呢? 仔細分析, 並不是傳統文化造成的

大學中提到, 湯之盤銘: 茍日新, 日日新, 又日新

易經: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強不息

所以, 大家都沒弄清楚這兩句話的意思嗎?

假如今天, 世界有新的進展(茍日新), 那代表了, 每天世界都會有新的進展 (日日新), 而且, 這種進展是無止境的 (又日新)

世界(天)走得很快(行健), 君子應該自強不止息

老祖宗們老早就知道, 世界是不停前進, 運轉的

子在川上, 曰:逝者如斯夫! 不舍晝夜. (論語, 子罕)


中國是在何時停下腳步的呢?

人都有慣性, 一個國家民族也有, 長期在儒家文化建立的制度下, 戰亂或有之, 但家天下的制度一直沒有被破壞, 從歷史日程來看, 整個民族思考, 開始習於安逸, 不思進取了

思想的僵化, 最明顯的, 要算科舉制度了

明建國, 朱元璋建立了士農工商的社會階級制度, 工戶則一家為工, 軍戶則一家為軍, 例外的, 便是走科舉之路為官了

朱元璋是個控制狂, 他不只常常要了你的腦袋, 也真的要你腦袋

朱元璋訂定, 科舉取士, 以四書五經為題, 但均以朱熹的注解為根本

此一動念, 影響之後中國數百年的歷史, 遺禍至今

科舉制度繼續延續至清朝, 八股文僵化了所有學子的思考, 整個民族, 不只不思進取, 還自以為尊大

乾隆那時, 排拒與洋人通商, 只是思想僵化的一個縮影

日後的事, 你我都知道了



要我說東西方文明的差異, 我會說

西方文明的前進動力在於慾望

東方則講天人合一, 人應順應天道

東方的問題在於, 我們沒弄明白, 天道有常, 但天道亦無常

常者為何?

不論時代如何進步, 人, 都是父母生養的, 所以我們說孝道

不論時代如何進步, 人, 都是要與旁人溝通的, 所以孔子說仁, 即二人之意

不論時代如何進步, 人, 都該在群體中找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定位, 所以孔子說, 君君, 臣臣, 父父, 子子

不論時代如何進步, 人, 都該明瞭自己的本心, 所以孟子說, 學問之道無他, 求其放心而已

而天道的無常, 不過也就是時代在進步罷了

(續)
2015-02-03 16:41 發佈
華人圈有些地方確實是因為列強殖民的關係融合了西方近代文明,但文明不是自己說好就是好,將文明加以區分高低是一種文明沙文主義. 且對於列強殖民苦難大於好處,如果只提目前看到的好處,根本是忘本.
殖民這類的東西,馬克斯寫得精彩多了。
我不知道 其他事情

我只知道

光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 法家 的 解釋

實際 運作後 的 最終 結果 會 不一樣



RLStevenson wrote:
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 是否被殖民化越久, 國家越文明?
這種說法, 根本上否定了你我先人留下的文化遺產, 將被殖民國家當成未開化的野人, 毫無文化
實際上, 西方文明在工業革命之後, 依著較先進的技術, 在世界橫行無阻, 殖民了美洲, 澳洲, 分據了清廷時的中國, 以及非洲
我們應該從歷史來反思, 對整個地球, 整個世界而言, 依著西方文明的原則來生存, 真的是比較好的方法嗎?


你我的 先人 ... 好吧

世界中的先人

留下 這一句話

確有 不一樣 的 最終 結果

你能 確定 2300 萬人 甚至 全球 近 八十 億人

願望的 那個結果 是 你 也 願望 的 那一個 嗎 ...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水云 wrote:
我不知道 其他事情

我只知道

光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

其中,儒家、道家、墨家 法家 的 解釋

實際 運作後 的 最終 結果 會 不一樣


我也不知道, 其他的解釋, 這裏天行健的解釋, 是我思辨出來的

可是, 水兄你, 難道認為世界不是一直在變動的嗎?

水云 wrote:
你我的 先人 ... 好吧

世界中的先人

留下 這一句話

確有 不一樣 的 最終 結果

你能 確定 2300 萬人 甚至 全球 近 八十 億人

願望的 那個結果 是 你 也 願望 的 那一個 嗎 ...


水兄你認為, 如果有2300萬人想的和我一樣的話....

我還有必要在此貼文嗎?



意見不同, 才有討論的必要

既然如此, 我也請教水兄的意見

中國是在何時停下腳步的
就滿清

明朝科技進步跟當年西方列強 佛朗基 荷蘭 英國 打海戰打贏的

西方文化從希臘就搞殖民 羅馬 近現代英美
就海外利益 原料跟外勞

那會比較好嗎?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5%A5%89%E5%A4%A9%E8%AE%A8%E8%92%99%E5%85%83%E5%8C%97%E4%BC%90%E6%AA%84%E6%96%87

奉天討蒙元北伐檄文

為何中國難以征服
因為他的文化難以征服

蒙古武力贏了一陣

胡虜無百年之運 驗之今日 信乎不謬



滿清入中原漢化再不後金了

http://zh.wikisource.org/zh-hant/%E8%BE%9B%E4%BA%A5%E9%9D%A9%E5%91%BD%E8%BB%8D%E5%A5%89%E5%A4%A9%E8%A8%8E%E6%BB%BF%E6%B8%85%E6%AA%84%E6%96%87
辛亥革命軍奉天討滿清檄文

昔三桂啟關,漢家始覆,福酋定鼎,益因緣漢賊,為之佐命

西方羅馬之後再無羅馬

中國卻中國對嗎?


RLStevenson wrote:
近來鬧得沸沸揚揚的,...(恕刪)


柯說的是事實.,只是礙於種族顏面.,大家都不承認罷了.,
我一點也不覺得科P說的對
我反而覺得是單純因為較早接觸現代文化罷了

還有中國文明程度不高 很大一部分還不是西方列強跟自己內戰的錯
從清末開始看中國好欺負就不斷派兵入侵甚至強取殖民地

為什麼殖民地人民較文明?
因為當時全中國都在戰亂 唯一保持和平狀態的就只有殖民列強的領土不敢動 不敢得罪洋大人
這些殖民地往往湧入難民潮還不是求個保護罷了
試想 你從小到大都在躲戰亂沒上學 懂啥禮儀? 保命都來不及了

相反的如果回到中世紀 城堡時代
騎士與公主的童話故事真美好 事實呢?
當時中國人用毛坑的時候 歐洲人還在往街上倒屎 走在路上被屎淋身都有可能
文明與否是會隨著時代變化的 沒必要自卑 以被殖民為榮更是令人感到噁心
(
還好科P原話是說 "說起來蠻丟臉的"
反到一些皇民見獵心喜 紛紛以被殖民為榮 真噁心
)
改天哪國家又發生戰爭 你再看看他國民還文明不文明?

認同被殖民好的 就問一句
你覺得台灣人民素質達到完美的嗎? 沒達到的話
要不要再被素質更高的北歐國家"殖民"一下?

這是"尊嚴"問題

能不能說不平等條約簽得越多的越進步

二戰後連憲法都外國弄出來的

日本二戰後那樣有文化那樣進步因為那對嗎?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