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很多的基礎建設都是在威權時代完成的,那時可能很多人被迫犧牲權益,也少了很多自由社會該有的權利,但對大多數人而言,台灣那時經濟起飛,只要肯做就有機會,一些政治上的限制對很多人而言可能也無感。
現今台灣,號稱民主,但很多建設因為各種因素而停滯或者緩建,這中間有捨有得,但可怕的是這些建設不是在法治與專業的前題下去規畫,而是被政治糾纏,這過程當然也是有捨有得,但大家或者媒體放大看的是被犧牲的那些人的利益,對於建設可能帶來的眾人利益的卻忽略不討論,當然這也是民主多元社會的一部份,但回顧過去幾十年,這種政治與民主凌駕一切,而少了法治與專業,真的是我們要的嗎?
北二高(國三)機場連絡道,當年我朋友的家因為在規畫道路上,所以得拆遷,當時的賠償金額約二百萬,但二百萬買不了新房子,還好我朋友的家地大,把房子用整棟搬移的方式挪到不遠的空地(也是他家的地),整個花費不到一百萬,若用現今的社會氛圍,我想這條連絡道可能還在抗爭中。
一個國家的進步有多面相,但現今台灣的狀況是好還是不好?
某些人或團體 靠 對立關係 從中穫取利益 (鶴蚌相爭.漁翁得利)
比方:國道收費員(一年一聘) 在很早前就通知他們 電子收費後不續聘
也發放離職金給他們
並請民間代安排工作
但是少數收費員 不願接受現實改變 執意要政府負責
使得某些人或團體 操弄議題 帶領他們抗議惹事
不信可以問當時 台北都更吵翻天的 文林苑 住戶
wo haha~!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