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港「夾心階級」自砍薪水拚公屋只想求個家

好房網News記者簡蕭羽濤/整理報導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5323480461.html

佔中運動引爆香港人積怨已久的憤怒,撇開政治上的因素不談,過去開放大陸資金瘋狂的湧入香港,造成房價、物價高漲,民眾早已無力負荷,過度的依賴與讓利,讓香港淪為亞洲貧富差距最嚴重的城市。現在甚至有青年自願減薪、停薪,就為了符合抽屋居的資格,只求一個能安身立命的地方。

華爾街日報曾引用美國市場研究公司Demographia 2014年發佈的「全球住房負擔」報告,指出香港已連續4年為全球房價最難負擔城市。而根據明報的報導,有青年家庭爲了能符合申請政府興建的居屋,居然不想拚高薪,寧願向主管申請減薪港幣1萬元(約台幣39,000元),另外也有人申請留職停薪,顯現出香港人想要買房子的期望與難度。 香港高房價造成了許多受害者,中產階級收入超過租政府公屋的資格,但薪水卻又不夠買私人的住宅,形成所謂的「夾心階級」。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分析,除了政策方向錯誤之外,香港還面臨其他的困境。像是土地面積有限的情況下,填海、拆除歷史建築等在所難免,但往往遭到反對的聲浪,公民意識抬頭後,政府在增加房屋供應也成一大難題。 佔中運動持續延燒,除了政治上的矛盾外,背後的民生、社會層面也是爆發的成因。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黃洪接受蘋果日報採訪時曾說,雖然特首梁振英有嘗試解決高房價的問題,但成效不彰,房價最終還是回升。蔡子強也表示,貧富懸殊過大、年輕人連找一個合適的居住環境都有困難,種種的情況讓社會對立情緒增加,民眾只會對政府越來越反感。

===========================================================
真的太離譜了,中共及港府長期縱容財團炒房的結果,造成香港貧富懸殊加大,弱勢者、年輕人只能望著「高房價,低生活品質」興嘆,今日的香港,明日的台灣。

2014-10-05 0:33 發佈
8萬5計畫香港政府跟香港財團

誰贊成 誰反對?
省很大的車迷 wrote:
而根據明報的報導,有青年家庭爲了能符合申請政府興建的居屋,居然不想拚高薪,寧願向主管申請減薪港幣1萬元(約台幣39,000元),另外也有人申請留職停薪,顯現出香港人想要買房子的期望與難度。


這段頗唬爛; 留職停薪還有可能, 自請減薪就很離譜了.

Pusher wrote:
這段頗唬爛; 留職停...(恕刪)

這完全是有可能的
事實上台灣也有一些人認為他們一生與高薪無望
就乾脆把薪資停留在可以領低收入戶補助的狀態
這種怪象在台灣是少數
但並不代表沒有
至少我公司就一個
不願意加太多的班
也不願意領太高的薪水
因為光是每年低收入戶的各種補助如果被取消了
他計算給我看過
真的是超級不划算
不但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去加班賺錢
所得還遠遠及不上政府給予的各種補助
香港人整天叫囂說大陸人炒房造成房價上漲,大陸房市尤其是廣東省內,對香港開放了30年了,他們就完全不提。
香港搞到今天,我只想說現在幾個高度爭議性的問題,全都是香港人自己作死的後果。

第一是香港的樓市問題。香港的整體樓價在1994年到1997年,3年多漲了68%,但同時港人房屋自有率只有40%左右,人均面積7平米(數據來源不確定,中新網13年有新聞說香港人均居住面積15平方米,但據我所知此面積包括外牆和與相鄰隔離牆一般厚度所佔面積,且包括公攤面積),所以董建華在回歸後第一個施政報告裡面提了一個“八萬五建屋計劃”,原意是通過增加供給打掉樓市泡沫,提高香港住宅自有率,結果正碰上97回歸後香港被索羅斯敲了一棒子,雖然中央力挺救市,但房價大跌不可避免的發生了,到98年的時候比泡沫高點跌了4成左右,之後99年又漲了兩成,2000年後“八萬五計劃”的樓陸續推出上市之後,03年又趕上非典,?樓價三年又跌了4成,按理說在大多數人都買不起房的香港,泡沫被擠掉之後佔大多數的買不起房的底層應該十分支持這種高效率打房的政策才是。但是,這份計劃也確確實實傷害到了之前樓價高企時候炒樓的炒客和一部分貸款買房的中產,導致兩者損失慘重,而這兩者的話語權當然比根本買不起房的小老百姓大得多,所以這政策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沒想到後來內地人有錢以後,這房價根本就是一飛沖天,擋都擋不住,八萬五計劃又被打趴,連董建華自己都因為這個辭職下台了。現在想想,八萬五真的執行下去的話,香港樓市也不至於搞到現在這個樣子吧。

第二個就是自由行的事。 03年非典之後,中央為了拉香港一把,放開自由行,中央警告過他們這東西易放不易收,香港可能承受不住,本來要限制人數的,但香港政府覺得?要賺錢,不聽,結果城市承受能力不夠,導致商舖漲價,香港人生活也被過多的遊客攪和,然後就又開始把責任推到港府和中央甚至遊客頭上來了,這事上到底該怪誰?

第三就是雙非兒童,這個牽涉到人大釋法問題,所以更是香港自己作大死。回歸前,中英雙方協議確認“香港出生的中國公民,父母雙方至少有一個要在香港定居”協議文件原本是外交機密,一直到香港政府在“吳嘉玲案”向終審法院呈交這個中英聯合聯絡小組協議,但是終審法院不接受為證據。
在2001年“莊豐源案”終審判決前,特區政府曾經請終審法院根據《基本法》第158條提請人大常委會解釋《基本法》,不過終審法院不採納。終審法院在判決政府敗訴後,特區政府表示失望,但是會尊重判決。後來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的人還對這個判決結果提過警告,擔心後果難控,不過沒人搭理。

所以說,香港搞到今天這個地步,不能不說他自己作死的程度實在讓人瞠目結舌,整個上中下層誰都跑不了。

iantsai74 wrote:
香港人整天叫囂說大陸...(恕刪)


你知不知"香港"面積跟"廣東省"面積分別有多大?
而你又知不知中國內地人口跟香港人口相差有多大?
andanlandiandm wrote:
香港搞到今天,我只想...(恕刪)


第一 香港太倚賴房地產/股票帶經濟,而地產商有一定影響力,所以八萬五變成禁忌,公屋/居屋都不能建了,香港樓價失衡

第二 自由行審批權有中國內地,內地放什麼人放多少人香港政府無權過問,

那裡的發生問題不在本身,全是外來的呢?

那麼今天台北無殼蝸牛問題是台灣人自找麻煩?
算了吧。香港的房價在97之前有便宜過嗎?1997年高峯期,港人74%的收入用於供樓,當年董建華在任的時候,推行八萬五建屋計劃,港人怨聲載道,而實際上八萬五建屋計劃早在彭定康時期就已經開始研究,但是因爲受中英聯合聲明未能施行。

如果八萬五建屋計劃能夠真正實施,香港房價何至於如此之高?

老實講,如果今天港府立即出手,抑制房價,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不是別人,就是擁有物業的港人,當年八萬五建屋計劃就是這麼落馬的。

我只能講:港人真是善忘,自己做過的一些事情,轉眼就全部忘光。
要怪就怪李嘉誠這類的富商吧
這些人才是吸乾香港血液的腫瘤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