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似乎有聲音說餿水油經過精煉後可以檢驗合格。另外,因為媒體報道和民間流傳的識別餿水油的方法都不可靠,就有人「推理」說,既然如此難驗,是否除了感觀的問題其實跟正常的食用油沒有實質差別?
我認為絕對不是!
世界上的有毒物質種類可以說是無限的,而任何針對具體產品類別的檢驗標準都不可能去一一篩查所有的有毒物質,因為無論在經濟上和程序上都不可行。檢驗標準都是針對某種具體產品中「比較可能」存在的物質去擬定。例如三聚氰胺問題出現以前,全世界牛奶的檢驗標準都不檢驗這種物質,因為「正常」牛奶中根本就不可能有三聚氰胺。
不肖商人拿回收油去當做食用油出售,他就會針對既有的食品油標準去做精煉,但對不檢驗的毒素就肯定不會管了。
回收油在偽冒成食用油之前,在收集、生產、儲運各環節都不是按食品生產的標準,而根本就是垃圾和廢棄物。在這個過程中如果被其他有毒物質污染,而這種物質恰好是脂溶性的,那麼就很有可能一直到精練後的產品中都存在。這只是其中一種可能性而已。
所以餿水油可能含有千奇百怪各種各樣的毒素是在正常的食用油裡不存在的,因此也不會檢驗的。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沒有一種特異性的成分可以作為回收油的標識物,甚至精練後的回收油有些可以通過為食用油而設的檢驗標準。但這並不能證明這樣的精練回收油不會導致健康風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