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記者很奇怪總是有一些莫明其妙的說法
其中之一就是=>台北買房xx年不吃不喝
目的是為了凸顯台北的高房價
但請問一般人不都是貸款買房嗎? 有頭款2成就可以買房不是嗎?
真是莫明其妙的比喻及計算邏輯
一是標題情緒化, 例如"誇張! xxxxx", 再不然所有人講話都變是用"嗆"的,
明明只是婉轉地說出不同意見, 變成標題時就是"XXX嗆YYY:....", ".....,網友嗆...."
好像用嗆的才會贏, 才顯得自己有理? 你說這會對社會風氣沒有不良影響嗎?
另外一個就是濫用詞語, 老喜歡找帶有同音字的詞句, 成語來充標題, 這些東西偶一為之還可以, 但是現在根本就是到了濫用, 賣弄的地步了, 有心思花在這上面賣弄, 不如先去糾正經常出現的錯別字.
而且這些事情都是有樣學樣, 一家這樣搞, 最後全部都會這樣搞, 現在已經無差別化了, 台灣就是只有一家"怪獸媒體"而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