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教育制度"揮颯颯"。。。

多年前,政府的大學教育制度決定由菁英教育改為通才教育,所以廣設大學希望人人都是大學生,以為只要人人學歷是大學生,國家就有充裕的人才與競爭力。現在,我想大家都看的出來,事與願違!

現在,政府為了消除所謂的明星高中學校並降低大家升學的壓力,也開始進行高中教育的改革。最近的會考、特招的新聞,我的感覺是:就近上學、停止學生惡補的立意良善,可整個制度呈現的卻是要補更多、念更多、學更多,採計在學分數表示一進國中就要拚,但最近的新聞看到的結果是努力卻不一定能選想上的學校,似乎在變相鼓勵大家普通就好,以符合就近上學的政策。

考量華人社會的習慣跟文化,我不知這樣的改革在未來還能夠在全球化的經濟中保有競爭力嗎?
2014-06-20 12:32 發佈
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教改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樣。
就近上學、停止學生惡補的立意良善?

也就公立的
私立的有嗎?
想學西方的制度 ,

卻沒把東西方的差異及由來給搞清楚 ,

註定就是水土不服 !

西方教育制度在台灣實行會面臨兩大問題 ,

一是家長普遍會有資源不足的危機感 ,

所以會叫小孩在起跑線上不能輸 ,

輸了以後再追可能只剩菜尾 ,

這是民族性 , 很難解 .

二是填鴨教育百年如一日 ,

聯考舊制之下想考好就要自行突破填鴨之限 ,

現在學子卻甘於接受填鴨之樂 ,自然程度下降 !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